監測顯示三江源生態係統調節能力在增強
中新社記者23日從(cong) 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獲悉,“中華水塔”三江源區2019年地表水資源量,與(yu) 1956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相比增加四成,多年監測指當地生態係統調節能力在增強。
位於(yu) 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三江源區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譽為(wei) “中華水塔”。本次三江源區水資源評價(jia) 麵積為(wei) 29.63萬(wan) 平方公裏,占青海省總麵積的41.5%。
最新監測數據指出,2019年,三江源區地表水資源量合計607.58億(yi) 立方米,與(yu) 1956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相比,增加41.3%,與(yu) 2005年至2016年平均值相比,增加24.9%,但比2018年略降。
同時,三江源區2019年降水量524.5毫米,與(yu) 1956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相比,增加了兩(liang) 成之多,但與(yu) 2018年相比減少了約3個(ge) 百分點。
此外,三江源區各河流控製站年平均含沙量,與(yu) 1956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相比,降幅明顯。
青海省水文水資源測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希勝表示,監測數據表明三江源區自產(chan) 水量在增加,徑流年內(nei) 分配更趨均勻,生態係統調節能力在增強。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赫萬(wan) 成此前介紹,三江源曆史上水草豐(feng) 美、生物多樣,湖泊眾(zhong) 多、生態良好,但20世紀末,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三江源湖泊減少、冰川萎縮、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受到嚴(yan) 重威脅。
“進入21世紀,經過多年持續保護、保育,三江源區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赫萬(wan) 成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三江源區水質優良 生態環境總體穩定
青海省三江源地區境內的長江、黃河、瀾滄江幹流流域水質優良,植被覆蓋度呈增長趨勢,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詳細] -
三江源國家公園植被生態整體改善 局部湖泊連成高原湖鏈
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年季節性最大凍土深度較近十年平均整體持平略減,2019年園區典型湖泊麵積與近十年相比整體增大,近年來局部湖泊形成高原湖鏈。[詳細] -
三江源生態進入局部好轉與局部退化並存階段
三江源地區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達到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的局麵,進入了局部好轉與局部退化並存的新階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