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新聞 > 藏區動態

“天空之鏡”下的農民新生活:從靠天吃飯到自食其力

潘雨潔 李江寧 發布時間:2020-07-02 16: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天空之鏡”下的農(nong) 民新生活:從(cong) 靠天吃飯到自食其力
圖為(wei) 茶卡鹽湖景區。 李江寧 攝

  晚飯時分,申得屏和丈夫的家庭旅館中卻不見客人身影。受疫情影響,青海茶卡鹽湖景區的遊客數量銳減,夫妻倆(lia) 的生意也冷清下來。

  眼見旅館的收入不比往年,他們(men) 開始盤算其他門路,“好在我倆(lia) 還有手藝,丈夫可以去工地上開裝載機,我也可以去城裏打工。”麵對暫時困難,她保持樂(le) 觀。

  申得屏家住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wu) 蘭(lan) 縣茶卡鎮巴音村,毗鄰被譽為(wei) 中國“天空之鏡”的茶卡鹽湖。2011年,一家四口隨全村整體(ti) 搬遷至鎮區,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日子,夫妻倆(lia) 蓋起了兩(liang) 層小樓的家庭旅館,從(cong) 此吃上“旅遊飯”。

  然而,最初的營業(ye) 並不順利,“當時普通話講得不流利,見到客人很害羞,總往後躲。”後來,她和丈夫參加當地政府開展的就業(ye) 培訓,學習(xi) 烹飪、客房服務、電子商務等課程,她逐漸學會(hui) 主動與(yu) 顧客交流、溝通,丈夫則每天坐在電腦前,接受線上預訂、提供谘詢服務。

  夫妻倆(lia) 分工合作,生意越做越順手,“每天的5到7月是旅遊旺季,顧客很多,一間房的價(jia) 格能漲到五六百,一年的收入最少十五萬(wan) 元。”申得屏笑著說。

  平日裏,旅館有雇傭(yong) 的服務員做飯、打掃房間,夫妻倆(lia) 不再像剛開始那樣費心費力、事事操心,“丈夫買(mai) 了台裝載機,現在每天在工地上班,我也騰出了時間和精力,可以到縣城再去找份工作,”從(cong) 一窮二白的農(nong) 民變身當了老板,申得屏的性格比從(cong) 前開朗,“現在見得多了、膽子大了,什麽(me) 新東(dong) 西都想學一學、試一試。”


圖為(wei) 茶卡鎮巴音村內(nei) 的家庭旅館客房。 吳紅雄 攝

  回想二十年前嫁到巴音村的景象,她至今記憶猶新:“家裏靠點蠟燭照明、燒牛糞取暖,喝水要用拖拉機從(cong) 一公裏外的大河溝拉回來,”而如今不僅(jin) 住進了水電暖供應齊全的家,自己和丈夫還能“身兼數職”,家中每年有土地分紅,還有經營旅館和在外打工的穩定收入,申得屏覺得心裏踏實。

  茶卡鎮鎮長吳紅雄介紹,近年來,當地政府抓住茶卡鹽湖旅遊發展機遇,鼓勵茶卡周邊及國省道沿線村社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戶均增收十萬(wan) 元以上。除經營農(nong) 家樂(le) 、餐飲旅館外,農(nong) 民亦可通過流轉土地、草場,在鎮區、景區打工等多種方式增收,實現了政府多元幫扶與(yu) 民眾(zhong) 自我發展的互動融合。

  目前,申得屏的兩(liang) 個(ge) 孩子在鎮上讀書(shu) ,夫妻倆(lia) 打算今後給他們(men) 在省會(hui) 西寧買(mai) 套房子。“我希望他們(men) 盡早掌握一門技能,”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申得屏相信,“隻要願意學習(xi) 、勤勞肯幹,在哪裏都可以好好生活。”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