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第一書記”青春灑高原 點燃扶貧路上一把火
圖為(wei) 紮西鬧吾(右一)在牧戶家中與(yu) 牧戶交談。郵儲(chu) 銀行青海省分行供圖
“缺氧不缺生活的溫情,缺氧不缺工作的熱情,缺氧不缺奮鬥的激情。”這是寫(xie) 在郵儲(chu) 銀行果洛州支行牆上的三行字,也是讓紮西鬧吾“最動情”的三行字。
平均海拔4200米,氧氣含量隻有海平麵的60%;人口隻有約20萬(wan) 人,每平方公裏不到3人;一年有8個(ge) 月是漫長的寒冬……有人說,在這裏工作是“眼睛上天堂,身體(ti) 下地獄,精神回故鄉(xiang) ”。這裏,就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國30個(ge) 少數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人口最少、自然環境最苦的地方。
在紮西鬧吾心中,這個(ge) 讓別人“既期待又畏懼”的地方,卻是養(yang) 育他的“最美故鄉(xiang) ”。80後的他,皮膚黝黑,操著一口流利的藏語,在當地村民眼中,他是“最年輕、最肯幹、最賣力的第一書(shu) 記”。
圖為(wei) 紮西鬧吾(右一)與(yu) 當地牧戶交談。郵儲(chu) 銀行青海省分行供圖
紮西鬧吾是郵儲(chu) 銀行班瑪支行支行長,2018年來到瑪沁縣下大武鄉(xiang) 年紮村,開始了他為(wei) 期兩(liang) 年的第一書(shu) 記駐村扶貧工作。
走帳串戶,是紮西鬧吾熟悉村裏工作的第一步,也正是在這個(ge) 過程中,他擁有了村裏第一個(ge) “粉絲(si) ”——尕桑尖措。尕桑尖措是年紮村的貧困戶,作為(wei) 四口之家唯一的勞動力,因為(wei) 要照顧年邁多病的父母,無法外出打工,生活陷入困境。在了解情況後,紮西鬧吾試圖通過國家扶貧政策和金融產(chan) 品幫助其脫離困境。
獲得貸款的尕桑尖措購買(mai) 了50隻白藏羊,日子有了奔頭,生活有了希望。看著漸漸大變樣的生活,尕桑尖措心懷感激地說:“現在不但能吃飽了,還能有錢給家人看病,給弟弟上學。”
2019年,為(wei) 了進一步加快扶貧小額貸款投放進度,紮西鬧吾被果洛州支行臨(lin) 時抽調至零售信貸部,指導和協助瑪沁縣各村“雙基聯動+駐村第一書(shu) 記”相關(guan) 工作。目前他和支行信貸客戶經理已先後完成了瑪沁縣35個(ge) 行政村、14個(ge) 深度貧困村的“精準扶貧”工作,以及與(yu) 鄉(xiang) 政府、村委會(hui) 和各村第一書(shu) 記的對接工作,成功實現了各村“雙基聯動+駐村第一書(shu) 記”扶貧小額貸款創新模式的推廣和複製。截至2020年5月末,紮西鬧吾參與(yu) 投放的扶貧小額貸款累計達800餘(yu) 筆,金額超1700萬(wan) 元。
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後,是紮西鬧吾和同事不舍晝夜在相鄰150多公裏縣域之間的奔波。年紮村到瑪沁縣,一個(ge) 來回有320多公裏,沒有公共交通工具,看著貧困戶騎著摩托車在一邊是百米深崖、一邊隨時可能出現山體(ti) 滑坡的公路上往返辦理扶貧貸款業(ye) 務,紮西鬧吾協調支行信貸員、村委會(hui) 成員在村裏開設了信貸工作室,固定時間上門為(wei) 貧困戶辦理信貸業(ye) 務。幾個(ge) 月時間內(nei) ,他和同事們(men) 完成了下大武鄉(xiang) 三個(ge) 村、針對所有“三有一無”牧戶的集中調查和扶貧小額貸款投放工作。
“扶貧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扶貧不僅(jin) 要加大各方麵的投入力度,更要激發群眾(zhong) 擺脫貧困的內(nei) 生動力。”紮西鬧吾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火炕書記”馬生君: 把溫暖送到貧困藏區
自2015年11月擔任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特合土鄉夏曲村扶貧第一書記以來,馬生君很少能拿出假期陪伴家人,他說:“明天就要啟程回村。我生命中下一個重要時刻,一定是夏曲村脫貧摘帽那一天。”[詳細] -
青海藏區牧民心中的格桑花:沉下心來真幹事、幹真事
嚴順治說,“今年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我們緊緊圍繞‘清零’目標,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索合青村絕不拖後腿,保證今年貧困村退出,貧困戶脫貧。”[詳細] -
青海藏鄉的漢族第一書記:曾為貧困戶心酸,今為脫貧成果高興
“一到村裏,第一件事就是到村民家裏,到田間地頭,摸情況、搞調研……”劉家福說,“就怕漏掉真正的貧困人員,要把最真實的情況反映出來,把國家的政策講清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