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湖北岸“壯士斷腕”棄舊謀新 促綠色循環發展
圖為(wei)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油菜花海。海北州文體(ti) 旅遊廣電局供圖
盛夏時節,中國最大鹹水湖青海湖北岸綠草如茵,油菜花海金染四野,衣著鮮豔的遊客、攝影愛好者們(men) 遊弋其間,這裏正處一年中的黃金季節。
汽車駛過公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北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懷心強指著草原上幾隻奔走跳躍的普氏原羚說:“如今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時時可見,這都是努力改善環境的成果。”
然而,僅(jin) 僅(jin) 數年前,大湖北岸地區的生態狀況並不樂(le) 觀。懷心強介紹,彼時不少當地官員抱著“保護生態就無法發展”的觀念,經濟發展依賴礦產(chan) 資源開發,工業(ye) 主要由傳(chuan) 統煤炭、金屬礦采掘冶煉產(chan) 業(ye) 組成,生產(chan) 粗放、結構單一、汙染嚴(yan) 重。
圖為(wei)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風光。海北州文體(ti) 旅遊廣電局供圖
自2016年起,海北州礦山企業(ye) 因生態紅線被大規模關(guan) 停、多家煤礦企業(ye) 被列入去產(chan) 能名單,強力改革舉(ju) 措亦帶來嚴(yan) 峻的經濟下行壓力。該州在2017年、2018年GDP連續呈現負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及財政收入明顯下跌。
“改革麵臨(lin) 痛點,地方政府可以說是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持續摒棄舊產(chan) 能、促進新經濟、推進生態環境的保護。”懷心強說。
在煤炭、有色金屬企業(ye) 不斷縮減的同時,生物有機肥、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等綠色產(chan) 業(ye) 規模產(chan) 值逐漸上升,彩色瀝青樣板、酵素、3D打印等輕工業(ye) 項目正在政府支持下孕育,有望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7月的海北州祁連縣麻拉河村,各地遊客乘坐數百隻形狀各異的熱氣球緩緩升空,將繁花點點的廣闊草原盡收眼底。通過策劃舉(ju) 辦熱氣球嘉年華、玩偶狂歡節等係列文旅品牌活動,村裏開起農(nong) 家賓館,農(nong) 民培訓上崗成為(wei) 服務員,吃上旅遊飯。
據悉,2016年至2019年間海北州投入資金打造鄉(xiang) 村旅遊扶貧村,利用民居、帳篷、草原、民俗風情等資源,加大從(cong) 業(ye) 人員培訓,累計帶動近千戶貧困民眾(zhong) 脫貧致富。
盡管接待人次、綜合收入實現“雙增長”,但在海北州文旅局副局長李成祥看來,該州文旅產(chan) 業(ye) 的短板依然明顯:“目前旅遊收入主要依靠門票,遊客駐留時間短,2019年人均消費尚不足400元。”他表示,需進一步開發獨具民族文化底蘊、創意豐(feng) 富的旅遊產(chan) 品,讓遊客充分參與(yu) 、體(ti) 驗、互動。
碧綠草場、百裏花海不僅(jin) 為(wei) 各地遊客提供觀光休閑體(ti) 驗,更是當地發展生態有機農(nong) 牧業(ye) 的天然條件。
“過去各家分散放牧,效率較低,如今采用‘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集中進行規模化科學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前端建有飼草種植加工廠,後端牛羊糞便可作為(wei) 有機肥原料,代替農(nong) 藥化肥‘反哺’草場,由此形成種養(yang) 結合、草畜聯動的循環發展。”懷心強稱。
除犛牛和藏羊有機畜牧業(ye) 外,該州小油菜良種繁育、蔬菜與(yu) 中藏藥材綠色加工、冷水魚半野生特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布局日趨科學,農(nong) 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初具雛形。
近年來,海北州通過發掘環湖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有機農(nong) 牧業(ye) 、開發清潔能源項目等帶動貧困群體(ti) 增收,並借助山東(dong) 援青力量,依托生態、文旅等優(you) 勢資源,利用電商平台推廣本土特色品牌,多措並舉(ju) 推動轉型。2018年底全州實現脫貧,建檔立卡脫貧戶年人均收入超13000元。
“經濟‘換檔期’,關(guan) 鍵是由原先粗放、高汙染的產(chan) 業(ye) ‘掉頭’向綠色、生態、循環模式升級轉變,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懷心強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海北州造林綠化蔚然成風
連日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全民動員,迅速行動,掀起了植樹造林熱潮,全州造林綠化蔚然成風,加快了海北州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改善了城鄉綠化生態和人居環境,極大地提高了幹部群眾的生態意識,為推進林業生態文明示範州建設創...[詳細] -
生態護林員聶文強:給子孫後代留下美好家園
聶文強介紹,現在通過生態管護,自然生態環境大為改善。“保護好這裏的一草一木,就是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家園,就能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美好家園。”[詳細] -
礦山變美景 祁連山推行“環境友好”民眾獲益
今年僅在黑河源濕地公園內就發現繁殖期黑頸鶴31隻,還監測到白唇鹿、棕熊、藏狐、馬鹿、狼等20餘種野生動物棲息活動情況,野生動物的回歸說明生態有了較好恢複。[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