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從“河湖之州”到“萬木之裏”——湖州木裏牽手新時代山海協作

吳光於 發布時間:2020-07-23 09:43:00來源: 新華網

  一邊是“桃花流水鱖魚肥”的江南大地,一邊是“一片孤城萬(wan) 仞山”的川西高原,原本並無交集的浙江省湖州市與(yu)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裏藏族自治縣,因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而結緣。當湖州資金、理念與(yu) 木裏的奮鬥、進取匯聚到一起,扶貧的協作之花綻放出絢麗(li) 的色彩。

  清晨,走進木裏縣克爾鄉(xiang) 宣窪現代農(nong) 業(ye) 基地,巴登拉姆農(nong) 業(ye) 投資發展公司基地的負責人楊仁青正忙著將農(nong) 產(chan) 品發往西昌、成都等地。2019年,湖州安排對口支援項目資金800萬(wan) 元,在木裏援建麵積200多畝(mu) 的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當年就完成羊肚菌和中藥材種植,產(chan) 生經濟效益。

  與(yu) 此同時,土地流轉費用、基建和基地管護的崗位讓周邊群眾(zhong) 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不少人還在基地學到菌菇種植技術。

  2018年以來,對口支援項目在木裏已有14個(ge) ,涉及資金4824萬(wan) 元。

  在縣城步行街的一隅,靜靜坐落著“湖州—木裏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雖然麵積不過30平方米,但是通過這個(ge) 小小的平台,每年至少為(wei) 木裏縣群眾(zhong) 增收1000萬(wan) 元。

  從(cong) 湖州到木裏縣掛職縣政府辦副主任的李誌雲(yun) 告訴記者,2018年初,湖州駐木裏縣工作組發現,木裏縣地域麵積廣,人口居住分散,就業(ye) 扶貧單靠簡單地在縣城舉(ju) 辦招聘會(hui) ,效果並不好。特別是大型招聘會(hui) 後,由於(yu) 沒有駐點服務人員,後續服務不夠,而且木裏縣群眾(zhong) 大部分沒有出過遠門,不能自行前往就業(ye) 地點,導致成效不夠明顯。

  為(wei) 了破解這一問題,2018年12月,在木裏縣和湖州長興(xing) 縣人社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木裏縣第一家勞務中介公司注冊(ce) 成立。長興(xing) 縣委托湖州海川人力公司木裏分公司駐點木裏,全程服務木裏縣有意向外出務工人員。2019年,湖州市德清縣、安吉縣分別在木裏注冊(ce) 勞務中介公司,派員駐點。同期,木裏縣政府設置了“湖州—木裏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實現了三家分公司集中辦公,搭建起群眾(zhong) 家門口的就業(ye) 服務平台。同時,為(wei) 了進一步激發木裏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還對赴湖州務工人員給予一次性交通補貼、就業(ye) 補貼、探親(qin) 補貼、培訓鑒定補貼、租房補貼。

  博科鄉(xiang) 村民馬劍夫妻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2018年底,他們(men) 帶著兩(liang) 個(ge) 孩子到長興(xing) 縣務工,“隻要勤勞肯幹,一個(ge) 月5000元收入不是大問題”。目前,木裏已有262人次赴湖州就業(ye) 。

  “去年培訓結束後,回到崗位的我,結合培訓所學和本村實際對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創新改革,通過逐步摸索,引資建立大型養(yang) 豬場,成立專(zhuan) 業(ye) 的合作社牽頭發展養(yang) 豬業(ye) ;2019年11月村集體(ti) 經濟收入5.65萬(wan) 元,當年全村人均分紅101.25元,集體(ti) 經濟實現了翻倍增長。”6月15日,浙江長興(xing) —四川木裏“決(jue) 勝小康”村書(shu) 記專(zhuan) 題培訓班開班儀(yi) 式上,木裏縣西秋鄉(xiang) 米啞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小華分享了村裏的喜事。

  2018年,長興(xing) 縣聯合木裏縣,舉(ju) 辦“脫貧協作”村書(shu) 記和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通過體(ti) 驗式、案例式、參與(yu) 式的教學模式,讓兩(liang) 地的村支部書(shu) 記們(men) 同吃同學,結對交流致富增收經驗。在今年的培訓開班儀(yi) 式上,木裏縣和長興(xing) 縣20位村支部書(shu) 記,還舉(ju) 行了互聘“第二書(shu) 記”的儀(yi) 式。

  在這樣的培養(yang) 模式下,三年來木裏縣培訓村幹部47人、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170餘(yu) 人,涉及該縣54個(ge) 行政村,占全縣行政村數量的三分之一,接受培訓的村幹部、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種養(yang) 殖經濟,共培育羊肚菌種植、野生蜂蜜加工、電子商務銷售等產(chan) 業(ye) 12個(ge) ,實現銷售收入近2000萬(wan) 元,帶動2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160萬(wan) 元。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