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貴德縣:蔬菜產業敲開百姓幸福生活的大門
圖為(wei) 貴德縣新街鄉(xiang) 陸切村的村民正在將紅筍裝車。蔡成強 攝
眼下正值青藏高原夏菜豐(feng) 收的季節,行走在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新街回族鄉(xiang) 的田地裏,時常有在菜地裏忙碌的村民。
記者在采訪當天碰到陸切村的種植大戶陳貴平帶領著五六個(ge) 壯勞力正在利索地將鏟下的紅筍裝進車廂。
圖為(wei) 貴德縣新街鄉(xiang) 陸切村的村民正在收割紅筍。蔡成強 攝
隻見一望無際的莊稼地裏,密密麻麻的紅筍已經所剩不多。“這一塊地的紅筍都摘得差不多了,等會(hui) 把摘下來的紅筍一根根整整齊齊地裝好,拉到旁邊的大貨車上就能直接賣了。”
沒過多久,陳貴平就開始將摘好的紅筍進行簡單地整理打包,用農(nong) 運車拉到了早已在路邊等候多時的大卡車上。
10畝(mu) 紅筍鏟菜裝車之後,陳貴平也從(cong) 一天的忙碌中脫開身來,和記者說起了這兩(liang) 年越變越好的生活。
圖為(wei) 貴德縣新街鄉(xiang) 陸切村的村民將紅筍裝車。蔡成強 攝
時光倒回至2015年,新街鄉(xiang) 通過調整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結構,引進大戶種植露天蔬菜,而陳貴平通過在種植大戶的地裏種植學習(xi) ,逐漸掌握了一些種植蔬菜的技術。
今年,他自己從(cong)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手中流轉土地100畝(mu) (6.67公頃)土地,種植了紅筍,試種竟然十分成功,“我們(men) 新街鄉(xiang) 的地理位置和氣候適合紅筍生長,一年可以種兩(liang) 茬,達到一定的生長期就可以銷售,預計年底收入能達到30萬(wan) 元。忙不過來的時候還得從(cong) 周邊村莊雇傭(yong) 閑勞力來地裏幫忙。”
圖為(wei) 貴德縣新街鄉(xiang) 陸切村的紅筍地。蔡成強 攝
這幾年,新街鄉(xiang) 的蔬菜產(chan) 業(ye) 按照特色化發展、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chan) 、規模化種植的思路加快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以設施農(nong) 業(ye) 與(yu) 山川種植業(ye) 同步發展的新模式,努力打造區域化品牌建設、形成集約化生產(chan) 的發展格局,為(wei) 該縣蔬菜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和農(nong) 民增收開出了一劑“良方”,像陳貴平這樣收益的菜農(nong) 是越來越多。
正在往大卡車上裝紅筍的菜農(nong) 馬占明接過話茬笑著說,“我們(men) 新街鄉(xiang) 的蔬菜今天晚上就能發到蘭(lan) 州市場,再轉運到廣東(dong) 等地進行銷售,青藏高原的紅筍都能端上廣州人的餐桌了。”
記者了解到,新街鄉(xiang) 的土地經過流轉以後,不僅(jin) 給菜農(nong) 、種植大戶們(men) 帶來了豐(feng) 厚的利潤,還解決(jue) 了全鄉(xiang) 100多名剩餘(yu) 勞力的就業(ye) 問題,菜農(nong) 馬占民是村裏的一名黨(dang) 員聯戶對象,現在在家門口務工每天就有300元的收入,還是當日結賬。
“下一步,新街回族鄉(xiang) 將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繼續轉劣勢為(wei) 優(you) 勢,積極扶持農(nong) 業(ye) 發展,培育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使蔬菜種植成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動農(nong) 戶增收的重要支柱,深入落實好“四聯四幫”工作法,切實幫助群眾(zhong) 增加收入。”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馬林圃說。
蔬菜產(chan) 業(ye) 鼓起了新街村民的錢袋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村民們(men) 用勤勞和汗水,在田間地頭演繹著豐(feng) 收致富的喜人美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貴德:田間地頭播種忙
隨著大地回暖,萬物複蘇,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俄加村,春耕播種工作正在有序展開。[詳細] -
青藏高原藏族村:發展特色種植拓寬村民致富路
“公司實行土地入股、產業扶貧資金、貧困戶資金入股的模式,村裏的15戶貧困戶每年都能拿到4萬8千元的分紅資金。”恒祥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旭生介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