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7月5日拍攝的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攝
成都七月,驕陽似火。但是,千裏之外的川甘青三省交界的中國西北角、川西高原四川省阿壩縣查理鄉(xiang) ,一處被網民追捧的“世外桃源”——神座村,則是另一番醉人景致:炊煙從(cong) 百年藏式古民居嫋嫋升起,雪山草地白雲(yun) 悠悠,群山環抱溪水淙淙,犛牛與(yu) 梅花鹿在鮮花盛開的草原上追逐……
“神座”,在安多藏語裏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神座村海拔2900米,年平均氣溫5攝氏度,背靠高山草場,與(yu) 連綿不絕的原始森林隔河相望。這裏遠離喧囂,民風淳樸,風光旖旎,古樸自然的環境與(yu) 現代文明完美融合。“當年紅軍(jun) 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北上抗日的一支部隊,駐紮村裏十多天,救傷(shang) 員、籌軍(jun) 糧。”頭戴氈帽、身穿羽絨服、說著一口川味普通話的阿壩縣旅遊局藏族小夥(huo) 夏雪東(dong) 爾,聊起神座村如數家珍。
雨中踏訪,靜謐、安詳、幹淨是神座村帶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空氣也仿佛是剛剛清洗過,沁人心脾。一幢幢藏家土黃色泥牆民居,麵朝茂密的森林,坐落在鮮花盛開的草場上。輕輕敲開藏族群眾(zhong) 拉青家的門,48歲的拉青便領著記者參觀他家的民宿。他告訴記者,2017年,他賣掉家裏的367頭犛牛,收入200多萬(wan) 元,用其中一半的錢建起氣派的民居,開起客棧。第二年,客棧收入就超過15萬(wan) 元,加上售賣土特產(chan) 收入7萬(wan) 多元,他家四口人當年收入超過22萬(wan) 元。在他帶領下,先後有10多戶牧民賣牛下山辦民宿,破解了神座村過度放牧給生態環境造成壓力的難題。
神座村所在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近年來積極發展全域旅遊,神座村也因得到政府扶持而受益。村裏改造了道路、入地了電線、修建了停車場……這個(ge) 隻有57戶人家的藏族村通過組建生態旅遊合作社、生態犛牛養(yang) 殖場等集體(ti) 經濟組織,村民分工逐漸專(zhuan) 業(ye) 化,村裏的種植業(ye) 、養(yang) 殖業(ye) 也在旅遊業(ye) 的帶動下快速發展,一批新型農(nong) 牧民逐漸成長起來,順利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2014年以來,全村共接待遊客約42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近2億(yi) 元。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6120元,神座村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生態文明示範村。
邁過當地獨特的伸臂橋,阿柯河的支流熱曲河從(cong) 村中緩緩流過,為(wei) 森林和草地劃出清晰的界限。圍欄處,悠閑吃著青草的梅花鹿不時抬頭張望,仿佛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快看快看,好像一共15隻啦!”主管旅遊的阿壩縣委宣傳(chuan) 部長高光平看到梅花鹿種群快速“擴編”興(xing) 奮不已。他介紹說,川西高原是我國野生梅花鹿的主要棲息地之一,神座村及長江黃河上遊生態環境的改善,讓野生梅花鹿在這裏頻頻光顧,最終“安家落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用在我們(men) 阿壩再貼切不過了!”高光平自豪地說。
7月5日拍攝的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攝
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村民拉青的妻子和他們(men) 家的藏式餐廳(7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裏的梅花鹿(7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內(nei) 的伸臂橋(7月5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5日,一名藏族村民走在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裏。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5日,來自成都的遊客在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遊玩。 新華社記者 陳燮 攝
7月5日拍攝的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攝
7月5日拍攝的阿壩縣查理鄉(xiang) 神座村客棧院落(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世外桃源”神座村:風景不輸“邊城” 旅遊促進改變
近年來,神座村在社交平台的曝光率越來越高。神座村為外人所知,還要追溯到2006年一場名為“尋找中國世外桃源”的網絡狂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