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跨越近半世紀的生命救護:青海湖重現“魚鳥歡躍水清草綠”

魯丹陽 發布時間:2020-07-30 15: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跨越近半世紀的生命救護:青海湖重現“魚鳥歡躍水清草綠”
資料圖為(wei) 青海湖裸鯉。魯丹陽 攝

  每年5月底至8月初,青海湖的特有魚種青海湖裸鯉迎來了洄遊產(chan) 卵季,青海湖南北兩(liang) 岸的洄遊通道裏層層疊疊的青海湖裸鯉正在逆流逐浪、奮力洄遊,“半河清水半河魚”的短視頻在社交媒體(ti) 上瘋傳(chuan) 。

  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和主要魚類資源,其生長速度十分緩慢,且繁殖能力較低。該物種2004年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wei) 瀕危物種。

  “當時的生態環境隻能用‘殘酷’來形容,青海湖裸鯉資源已經枯竭到無法開展漁業(ye) 利用。”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的場景,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不無感慨。


資料圖為(wei) 青海湖湖麵上的鳥類。魯丹陽 攝

  上世紀50年代末,青海省開始對青海湖進行漁業(ye) 開發,隨著青海湖水位下降、麵積縮小、產(chan) 卵場遭到破壞、過度捕撈和偷捕濫撈等因素導致1963年以後青海湖裸鯉產(chan) 量急劇下降。

  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過度捕撈和偷捕濫撈現象更趨於(yu) 嚴(yan) 重,尤其是在青海湖裸鯉產(chan) 卵期間,大量聚集在河口地區洄遊產(chan) 卵的青海湖裸鯉被偷捕人員搶捕一空,導致種群後備補充群體(ti) 急劇減少,給資源增殖恢複造成了極大困難。

  為(wei) 了救護和恢複青海湖裸鯉資源,修複青海湖複合生態功能,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開始,青海省政府先後5次實施封湖育魚工作。


資料圖為(wei) 青海湖湖岸邊緣棲息著很多鳥類。魯丹陽 攝

  一方麵,青海省製定相關(guan) 法律法規,加大對環湖地區3州4縣13個(ge) 鄉(xiang) 的宣傳(chuan) 力度,動員各族民眾(zhong) 加入到保護青海湖裸鯉的隊伍當中;另一方麵,則采取了啟動青海湖流域本底調查、青海湖裸鯉原種保存、建設人工過魚通道、開展人工增殖放流這四項主要係統工程措施來恢複青海湖裸鯉數量。

  “從(cong) 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做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的基礎性科研工作。”史建全介紹,“從(cong) 2002年開展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以來,一共放流青海湖裸鯉1.56億(yi) 尾,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恢複到9.3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35倍,對青海湖裸鯉資源恢複的貢獻率達到了23%。”

  早年間,流入青海湖的河流頻頻發生幹涸、斷流的情況,產(chan) 卵魚群無法順利進入河道產(chan) 卵繁殖。再加上河流上的攔河築壩,阻斷了青海湖裸鯉產(chan) 卵繁殖洄遊通道,使大量的親(qin) 魚不能上溯產(chan) 卵而聚集在攔河壩下,導致最終擱淺缺氧死亡。


資料圖為(wei) 青海湖。魯丹陽 攝

  “2010年開始,青海省對攔河大壩進行拆除,並修建、改建了人工過魚通道,青海湖裸鯉洄遊產(chan) 卵問題得到徹底解決(jue) ,成為(wei) 自然資源補充的有力手段。”史建全說。

  今年發布的《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顯示,青海湖濕地麵積累計增加1.51萬(wan) 公頃、植被覆蓋度提高13.5%、青海湖整體(ti) 生態功能持續增強,同時保護區沙地、裸地、鹽堿化土地麵積累計減少7736公頃,保護區內(nei) 保護功能性用地15年來保持不變。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青海湖區域鳥類由1996年的164種增加到了目前的225種;青海湖獨有的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由300餘(yu) 隻增加到2000餘(yu) 隻,為(wei) 開展監測以來曆史最高值;黑頸鶴由40餘(yu) 隻增長到130餘(yu) 隻,青海湖重現“魚鳥歡躍水清草綠”。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