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之眼”的脫貧故事——甘肅省天祝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高原小城展新姿。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再宏
一
祁連山下,易地扶貧搬遷的小院拔地而起。溫室大棚裏,脫貧後的甘肅天祝群眾(zhong) 正在感恩奮進……
天祝藏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東(dong) 端,被譽為(wei) “青藏之眼”。這裏,曾經是全國“三區三州”和甘肅省“兩(liang) 州一縣”深度貧困縣,也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天祝深度貧困的總攻決(jue) 戰是一項巨大而又複雜的社會(hui) 工程,常規手段、一般方法很難完成任務。為(wei) 此,天祝縣緊盯“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目標和“六個(ge) 精準”要求,盡銳出戰,到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下降為(wei) 0.07%,86個(ge) 貧困村全部脫貧,2020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
記者近日在天祝縣采訪時看到,易地搬遷拔窮根、產(chan) 業(ye) 興(xing) 起穩根基,各族群眾(zhong) 在黨(dang) 的好政策的指引下,正在交出一份精彩的脫貧答卷。
二
2019年,在新疆打工7年後,27歲的馮(feng) 平終於(yu) 在家鄉(xiang) 天祝找到了心儀(yi) 的工作。
舒適的工作環境、3600多元的月工資,上班隻有3公裏的路程……看到這些,馮(feng) 平決(jue) 定留下來。
2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蕪的土地;如今,這裏是充滿現代氣息的金雞產(chan) 業(ye) 園。
這個(ge) 產(chan) 業(ye) 園克服高寒山區漫長的冰凍期,僅(jin) 僅(jin) 用時9個(ge) 月就建成投產(chan) 。在這片土地上,10多個(ge) 單位400多人同步施工。最冷的時候,每隔5米就會(hui) 架起一座小火爐。項目結束後,施工單位隻休息了7天。
參與(yu) 項目建設的打柴溝鎮鎮長張永堂說,大家這麽(me) 拚,就是想讓項目早一天投入運行,群眾(zhong) 就早一天受益。
數據顯示,已經投入運行的天祝金雞產(chan) 業(ye) 園年產(chan) 殼蛋2億(yi) 枚。園區用工時,建檔立卡貧困戶占比超過30%,項目用地涉及77戶貧困戶,每戶年均收益5000多元。項目建成後,企業(ye) 每年向貧困村、貧困戶固定分紅1264萬(wan) 元。目前,共支付租賃費用693萬(wan) 元。同時,吸納200人穩定就業(ye) ,人均年工資收入3.6萬(wan) 元以上。
產(chan) 業(ye) 扶貧是貧困地區脫貧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造血功能的長遠之計。麵對天祝縣海拔高、氣候冷涼、自然災害多發的難題,天祝縣提出了“揚長避短、特色發展,體(ti) 係支撐、主體(ti) 集群,量化賦能、品牌提升,差別扶持、能人引領”的發展思路,著力培育壯大“獨一份”的白犛牛產(chan) 業(ye) 、毛肉兼用的高山細毛羊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金雞產(chan) 業(ye) 、“特別特”的岔口驛馬產(chan) 業(ye) 、綠色有機高原夏菜產(chan) 業(ye) 、“錯峰頭”的食用菌產(chan) 業(ye) 、健康美麗(li) 的藜麥產(chan) 業(ye) 、高原淨土中藥材產(chan) 業(ye) “八大產(chan) 業(ye) ”。近年來,全縣引進培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31家,吸納入股資金1.67億(yi) 元,累計分紅1300餘(yu) 萬(wan) 元,規範提升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1045家,培育發展家庭農(nong) 場1412家,全縣特色農(nong) 作物種植麵積達到64萬(wan) 畝(mu) ,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脫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
2019年9月1日,記者在天祝縣東(dong) 大灘鎮采訪時,恰好遇到李誌俊喬(qiao) 遷新居。
這個(ge) 四口之家隻花了1萬(wan) 元就住進了嶄新的瓦房。李誌俊帶著記者在前後院“參觀”一番,自豪地說,一共180多平方米。從(cong) 此,他們(men) 離開陳舊的土坯房,用上了自來水。最讓李誌俊開心的是,新房子地板、馬桶全部由政府安裝,自己隻花了4400元安裝了推拉門和土暖氣。“用城裏人的話說,這房子拎包入住!”
為(wei) 了讓貧困群眾(zhong) 樂(le) 業(ye) 與(yu) 安居並行,天祝縣主導實施農(nong) 村住房安全保障工程,按照“應改盡改、因戶製宜、嚴(yan) 控麵積、資金安全、建新拆舊、提升形象、資料完備、掛牌上牆”要求,采取“一門進、功能全、可提升、分步走”的模式改造農(nong) 戶住房2318戶,全麵消除了農(nong) 村存量C、D級危房。
四
與(yu) 此同時,天祝縣緊盯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飲水、兜底保障等方麵的核心問題,創新思路舉(ju) 措,推動政策落地、見到實效。圍繞教育扶貧有學上、在上學、上好學,探索推行控輟保學、送教上門兩(liang) 個(ge) 難點問題和落實“兩(liang) 免一補”、營養(yang) 改善計劃、助學貸款三項惠民政策“2+3”問題標準並聯落實法,實行縣、鄉(xiang) 鎮、村、村民行政線和教育主管部門、鄉(xiang) 鎮教育輔導站、學校、教師教育線“雙線”並進,教科局黨(dang) 組成員包片、機關(guan) 幹部包站、輔導站長包校、校長包教師、教師包學生“五包”齊抓的“雙線五包”工作責任製,保障適齡兒(er) 童少年全部接受教育。
緊扣健康扶貧有地方看病、有合格醫生看病、有製度保障3個(ge) 重點,健全健康扶貧包保工作機製,采取“填平補齊”的辦法,由縣財政整合資金補齊部分村醫收入,穩定了村醫隊伍,實現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技術人員、醫療服務能力和醫療保障製度全覆蓋。完善農(nong) 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務部門、鄉(xiang) 鎮、水管處(所)、村管小組、用水戶五級管理網格責任體(ti) 係,健全“凍了管、有人管、能管好、群眾(zhong) 滿意”的飲水安全保障機製,有效解決(jue) 了凍阻不通暢、季節性斷水等問題。緊盯殘疾人脫貧難題,推行公建民營醫養(yang) 結合、公立機構兜底保障、幸福大院就近照護“三種模式”,優(you) 化托養(yang) 照護服務,“以政策‘組合拳’築牢殘疾人保障網”入選首批全國農(nong) 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天祝縣委主要負責同誌表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全麵小康才是目標。天祝縣將持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確保已脫貧群眾(zhong) 持續鞏固提升不返貧、未脫貧群眾(zhong) 如期穩定脫貧,與(yu) 全國同步實現全麵小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天祝70載城鄉麵貌巨變:看病能報銷 困難有人幫
我們縣生產總值由1950年的663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45.75億元,增長了690倍;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63元增長到2019年的826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340元,徹底解決了物質匱乏、溫飽不足的問題。[詳細] -
拉開架勢興產業——甘肅省天祝縣發展特色農業綜述
發展產業,投入是保障。天祝縣統籌安排中央和省市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配套財政自籌資金,先後實施各類項目124項,投入扶持資金10.92億元,兌現到戶產業補助資金1.82億元。[詳細] -
甘肅省天祝縣: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走出大山遷入新居,依靠產業穩定致富,德吉新村移民安置點上發生的喜人變化,正是天祝縣以嶄新姿態邁開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的縮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