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態專家趙新全:情深不舍三江源
他雖年過六旬,仍能一年六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三江源,采集一線生態數據服務50餘(yu) 家國內(nei) 外科研機構及教學單位;他曾告別家人遠赴丹麥求學,回國後潛心研究退化草地治理,還綠萬(wan) 畝(mu) 黑土灘;如今,他放棄了成都安逸的退休生活,毅然回到高寒缺氧的高原腹地,繼續探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密碼。
61歲的趙新全是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孜孜探索“生態合理,經濟可行,農(nong) 牧民可接受”的草地生態科學生產(chan) 方式,他38年的學術曆程熠熠生輝:牽頭組建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開展國家公園草地承載力方法及草地與(yu) 食草動物平衡的理論研究,開創生態與(yu) 民生協同發展、科研與(yu) 生態工程相結合的研發體(ti) 係支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建設……
趙新全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實驗(2012年9月28日攝)。 新華社發
自從(cong) 來到青海,趙新全便和高原的草場、牛羊較上了勁兒(er) 。
1982年8月12日,趙新全清楚地記得這一天。身穿軍(jun) 大衣、蜷縮在解放牌大卡車的木椅子上,剛從(cong) 學校畢業(ye) 的他一路搖搖晃晃地翻過了海拔3940米的達阪山,來到中國科學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態係統定位站。
海北站位於(yu) 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境內(nei) 的祁連山腳下,距離西寧市約160公裏,海拔約3200米。在這裏,年輕的趙新全成了173隻羊的“羊倌”,為(wei) 摸清不同季節家畜體(ti) 重變化規律,除了日常采樣、監測工作外,他需要每個(ge) 月給所有的羊稱體(ti) 重。
“一次放牧實驗時把羊弄丟(diu) 了,可把我和同事嚇壞了。”趙新全回憶道,為(wei) 了找羊,他們(men) 連夜摸黑趕路,穿過被稱為(wei) “亂(luan) 海子”的沼澤地,挨家挨戶打聽。第二天早晨,終於(yu) 順著血跡找到了耳朵上實驗標記被割掉的羊。
“找不到羊,已經堅持5年的實驗就白做了。”趙新全說,找到羊,心裏踏實了,可雙腿已經沒有力氣往回走了。
走夜路,一隻手提著褲子、另一隻手用褲帶驅趕野狗;冬天鑿冰取水,手粘在鐵桶壁上生生撕下來一層皮……生活雖然艱苦,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長期在高原畜牧生產(chan) 一線蹲守,趙新全摸清了適度放牧強度與(yu) 家畜生產(chan) 的規律,並提出了草場“取半留半”的科學利用概念,一度在國內(nei) 外相關(guan) 研究領域引起關(guan) 注。
趙新全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采集牧草樣品(2020年2月29日手機拍攝)。 新華社發
1997年,趙新全在丹麥完成博士論文後,再次回到青藏高原。這次,他將目光投向了三江源地區。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大武灘,曾是當地有名的黑土灘。“草灘都荒了,怎麽(me) 能再變綠?”在眾(zhong) 人的疑惑與(yu) 不解中,趙新全和他的研究團隊決(jue) 心啃下這塊“硬骨頭”。
一年時間內(nei) ,他帶著團隊同事風餐露宿做測量、搞實驗,硬是讓昔日的黑土灘變成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青青草原。“得益海北站積累的研究成果,感謝曾經的牧區生活經曆。”趙新全說。
終於(yu) ,趙新全和團隊發明研製出27項草籽生產(chan) 及退化草地生態恢複技術,選育了5個(ge) 青藏高原適宜優(you) 質飼草新品種,建立了新品種國家種子基地主導牧草良種繁育,開辟了營養(yang) 生態學新領域。
“最舍不下三江源。”2018年8月17日,原本已經調到成都準備退休的趙新全再次回到青海,於(yu) 同年9月擔任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一職。2019年,60歲的趙新全向組織提出延遲退休的申請。
趙新全說:“在三江源設立我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給了高寒草地生態研究更大的展示舞台。”
趙新全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拍攝犛牛影像資料(2019年6月28日手機拍攝)。 新華社發
如今,翻看趙新全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他在野外考察時的所思、所想、所感。“你看,這是我們(men) 2019年拍到的藏狐捕食鼠兔的畫麵”“冬日的可可西裏,黃色是這裏的主色調”,指著一張張照片,趙新全向記者分享自己的科考經曆。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及毗鄰區域整體(ti) 變暖變濕變綠,植被生產(chan) 力趨於(yu) 穩定,野生動物數量明顯上升,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談到三江源,趙新全總是充滿激情,“這是片神奇的土地,有獨特的自然風貌,還有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我永遠去不夠、看不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專家稱近30年青藏高原湖泊變“豐滿” 麵積擴張或提速
由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屆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論壇27日在青海西寧舉辦。與會學者研究指,近三十年,在青藏高原湖泊普遍變“豐滿”的背景下,未來麵積擴張或提速。 [詳細] -
我國首測可可西裏湖泊水下地形數據 專家講述幕後故事
近日發布的考察結果顯示,近幾十年來,隨著降水增多和冰川退縮,該區域湖泊麵積明顯擴張,水量增加,多數湖泊擴張20%以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