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房”的14個半小時

薛玉斌 王金金 發布時間:2020-08-13 11:42:00來源: 新華網

(圖文互動)(1)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在可可西裏地區修理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世界自然遺產(chan) 地可可西裏,全球生態版圖中一處熠熠生輝的坐標,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藏羚羊,被稱為(wei) “可可西裏的驕傲”。今年藏羚羊遷徙產(chan) 仔季,記者跟隨可可西裏巡山隊員前往“藏羚羊大產(chan) 房”卓乃湖巡山,感受他們(men) 守護“人間淨土”的堅守與(yu) 奉獻。

  暴雨、烈日、冰雹、泥濘……通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卓乃湖的14個(ge) 半小時經曆,令人難忘。

(圖文互動)(3)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查看陷車情況。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60米,6小時

  可可西裏在蒙語中意為(wei) “美麗(li) 的少女”,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重要的棲息地。每年5月至7月,待產(chan) 雌性藏羚羊會(hui) 來到可可西裏卓乃湖區域,誕下新的生命。

  “夏天到卓乃湖的路特別難走,到處都是爛泥坑,陷車的話不分男女都要推車,你別喊累。”出發前,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戴好帽子,笑著對記者說。

  海拔近4800米的卓乃湖保護站是可可西裏的五個(ge) 保護站之一,一批巡山隊員常年在這裏巡護。早上7點30分左右,我們(men) 兩(liang) 輛車從(cong) 索南達傑保護站出發,沿青藏公路南行20公裏後,進入泥濘,駛向卓乃湖。

  行走在可可西裏,路兩(liang) 旁一步一景。雪山草地、藍天白雲(yun) ,“看,那邊有藏羚羊。”秋培紮西指向遠處,幾隻藏羚羊在草原上歡快地奔跑。

  夏季的可可西裏雨水偏多、凍土消融,道路極為(wei) 泥濘,坐車像坐在風浪中的船一樣,飄來飄去。每次碰到坑窪地時,巡山隊員更鬆多傑都會(hui) 握緊方向盤快速擺動,“在可可西裏開車就像是參加越野車比賽一樣刺激”。

  走了40多公裏後,我們(men) 遇到第一次陷車。秋培紮西脫掉外套,跪在泥裏,手拿工具開始拾掇絞盤準備拖車。“在可可西裏巡山必須是兩(liang) 輛車一起,陷車後互相還有個(ge) 照應。”秋培紮西用力拉出牽引繩。

  離卓乃湖越近,道路越泥濘,越容易陷車。有一段160米的路,我們(men) 甚至走了6個(ge) 小時。迎著飛濺的泥點推車,躺在泥巴地裏修車,一路走來,車和人已經與(yu) 爛泥地融為(wei) 一體(ti) 。

(圖文互動)(4)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右)和巡山隊員更鬆多傑(左)、白瑪東(dong) 周在可可西裏地區冒雨拉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高原的天,孩子的臉

  修車、挖泥、拉牽引繩……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裏,巡山隊員們(men) 喘著粗氣重複看似“簡單”的工作。“在巡山中,經常需要站在沒過大腿的泥坑裏長時間修車。”巡山隊員白瑪東(dong) 周接過秋培紮西遞過來的牽引繩,扣在另一輛車的保險杠上,兩(liang) 條褲腿沾滿泥巴。

  高原的天氣跟孩子的臉一樣,說變就變。

  突如其來的大雨催促巡山隊員們(men) 加快拖車節奏。“雨越下越大,不抓緊時間,車就更難拖出來了。”巡山隊員更鬆多傑手拿絞盤遙控器,收緊牽引繩,開始拖車。

  半個(ge) 多小時後,被陷車輛終於(yu) 脫“泥”而出,我們(men) 繼續向卓乃湖出發。更鬆多傑坐回車裏,用衣服擦了擦手上的泥巴,水滴順著帽簷滴下來,“每次巡山幾乎都要經曆這樣的陷車,有時候挖出的泥巴快趕上我高了”。

  “在無人區,車輛就是保障。無論路多難走,我們(men) 都要與(yu) 車一起‘挪’向終點。”更鬆多傑握好方向盤,眼裏透著韌勁。

(圖文互動)(7)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車輛在可可西裏地區行駛。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無人區,有人守

  天色漸暗,月色漸明。白天,坑窪不平的泥淖是巡山的障礙;夜晚,月光映照下的泥坑成了指引方向的“路標”。

  “看,那就是卓乃湖。”順著秋培紮西手指的方向,山腳下一道月光勾勒出的銀色絲(si) 帶映入眼簾。

  晚上10點左右,經過14個(ge) 半小時的風雨兼程,我們(men) 終於(yu) “挪”到了卓乃湖保護站。“今天運氣好,一路上還算順利,沒被困在路上過夜。”更鬆多傑說話間擦了擦臉上的泥巴。

  常年在可可西裏巡山,皮膚黝黑、雙手粗糙、嘴唇青紫已成為(wei) 隊員們(men) 的“標配”,而更多老隊員在多年巡山後,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關(guan) 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ye) 病。

  秋培紮西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雖然這裏沒有一塊兒(er) 是健康的,但我放不下可可西裏,我願意為(wei) 可可西裏付出生命。”

  生命禁區,有人堅守。可可西裏的巡山隊員們(men) ,用自己的熱忱、青春甚至是生命,捍衛這“美麗(li) 的少女”的寧靜與(yu) 和美!

(圖文互動)(2)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巡山隊員更鬆多傑在可可西裏地區修理車輛。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圖文互動)(5)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在可可西裏地區修理車輛。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圖文互動)(6)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巡山隊員更鬆多傑(左)和白瑪東(dong) 周在可可西裏地區為(wei) 車輛加油。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圖文互動)(8)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在可可西裏地區修理車輛。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圖文互動)(9)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在可可西裏地區修理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圖文互動)(10)記者手記:可可西裏,“挪”向“藏羚羊大產(chan) 房”的14個(ge) 半小時

  7月6日,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紮西(右)和巡山隊員更鬆多傑(左)、白瑪東(dong) 周準備拉車。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羚羊在可可西裏怎樣安全“過公路”?

    為保障藏羚羊安全遷徙,可可西裏五道梁保護站的巡山隊員正日夜在青藏公路巡護。如發現有藏羚羊群試圖穿越公路,他們會第一時間實施臨時交通管製。[詳細]
  • 青海:“千裏眼”守望可可西裏

    W020200804404612470486.jpg
    100餘隻雌性藏羚羊成群結隊在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下奔馳而過,它們的幼仔緊隨其後……這是青海“生態之窗”遠程網絡視頻觀測係統7月30日在可可西裏地區觀測到的畫麵。[詳細]
  • 可可西裏加強保護 十多年未聞盜獵槍聲

    W020200729326699237789.jpg
    得益於反盜獵執法行動的持續開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持續加強,世界自然遺產地、“人間淨土”可可西裏十一年間持續未聞盜獵槍聲。藏羚羊等野生動物平靜而悠閑地繁衍生息,成為青藏高原上一道靚麗風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