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昔日黑土灘 如今綠意濃——青海果洛草原生態治理見聞

李占軼 發布時間:2020-09-14 10:22:00來源: 新華社

  騎著摩托車行駛在草原間的小路上,望著滿眼綠意的草原,44歲的牧民多智覺得心裏既踏實又愜意。

  “草原並非一直這樣美麗(li) ,10多年前,我家的草場突然‘生病’了,光禿禿一大片,幾乎寸草不生,牛羊沒有吃的。”多智回憶說。

  多智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達日縣窩賽鄉(xiang) 直卻村的牧民,當時,由於(yu) 黑土灘擴散導致草場退化,他不得不賣掉家裏的牛羊,離開家鄉(xiang) ,一家四口人搬到達日縣城,靠打零工過活。

  黑土灘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草原災害。在過度放牧、氣候變化、鼠害泛濫等因素疊加作用下,草場嚴(yan) 重退化,毫無價(jia) 值的毒害草取代了原生牧草,又經風蝕和水蝕後形成裸露土地。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yu) 青藏高原東(dong) 南部,地處三江源核心區。長期以來,黑土灘猶如潰爛的瘡口在草原上蔓延,嚴(yan) 重影響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成為(wei) 果洛幹部群眾(zhong) 心頭的傷(shang) 痛。

  “黑土灘不斷侵蝕草原,讓草原喪(sang) 失了生產(chan) 和生態功能。”對於(yu) 黑土灘的危害,果洛州草原工作站站長賀有龍深有體(ti) 會(hui) 。自2005年三江源生態保護與(yu) 建設工程啟動後,黑土灘治理項目在果洛等地逐步開展。

  為(wei) 了讓黑土灘重新“披綠”,果洛州花大力氣培育合適的草種。“經過反複嚐試,我們(men) 研究培育出繁殖能力強、適應性強的早熟禾,能夠在黑土灘生長,目前果洛州已種植了近三萬(wan) 畝(mu) ,處於(yu) 大量擴種取草籽的階段。”賀有龍說。

  除了科學治理,黑土灘治理還離不開群眾(zhong) 的共同參與(yu) 。在果洛州達日縣等地,牧民群眾(zhong) 自籌資金購買(mai) 種草工具,主動加入和黑土灘的“鬥爭(zheng) ”。

  自2019年起,果洛州還率先在青海實行“草長製”,建立了草原管護網格化和管護隊伍組織化製度,把草場承包、草原生態保護修複納入管護體(ti) 係,形成全區域覆蓋,執行禁牧和草畜平衡製度,實現草畜聯動,維護和促進草原生態係統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形成了一整套草地資源保護管理發展模式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製度。

  每撒下一粒草種,都是挑戰黑土灘的戰書(shu) 。每治理一片黑土灘,都在靠近綠水青山的夢想。如今,在果洛州黑土灘、黑土坡最嚴(yan) 重的達日縣,已治理黑土灘122.46萬(wan) 畝(mu) 、黑土坡7.5萬(wan) 畝(mu) ,當地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為(wei) 了恢複更多的草原,果洛州已啟動草原生態保護修複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再治理黑土灘126萬(wan) 畝(mu) ,黑土坡119萬(wan) 畝(mu) ,植被蓋度達到65%以上;改良退化草原139萬(wan) 畝(mu) ,植被蓋度達到85%以上。

  草原恢複後,多智如今重新回到家鄉(xiang) 開始放牧,加上草原管護員每月1800元的工資,讓多智一家有了穩定的收入,更堅定了他守護家園的決(jue) 心。

  多智說,草原的“病”好了,他打算適當地多養(yang) 幾頭牛,一邊放牧一邊保護好家園。像多智一樣,更多的牧民,正把綠色的夢編織在江源大地上。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