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省稻城縣:培育特色產業讓農牧民插上脫貧奔小康的翅膀

吳曉 發布時間:2020-09-15 09:51:00來源: 新華網

  9月的川西高原秋意漸濃,斑斕的彩林如同大自然的“調色盤”。位於(yu)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的子定村裏,126頭梅花鹿正漫步於(yu) 綠水青山間。2016年成立的鼎立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把梅花鹿產(chan) 業(ye) 越做越大,現已成為(wei) 子定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chan) 業(ye) 之一,村民通過入股合作社等方式獲益。2019年,梅花鹿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11.8172萬(wan) 元,每戶涉及分紅1930元。


色拉花海。(稻城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我們(men) 村子以前非常窮,2014年以後,村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的問題、電的問題、路的問題都解決(jue) 好了,還有梅花鹿產(chan) 業(ye) 讓大家的收入不斷增加,日子越來越好了,這是我們(men) 以前不敢想的,非常感謝黨(dang) 和國家給我們(men) 的好政策。”子定村70歲的藏族老人俄羅電珠說。

  以梅花鹿養(yang) 殖為(wei) 載體(ti) ,赤土鄉(xiang) 整合瀘州援建資金,進一步向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養(yang) 殖發展,通過修棧道、建園區、做餐飲、提供住宿等方式,將梅花鹿養(yang) 殖業(ye) 與(yu) 旅遊業(ye) 相互融合,既增加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收入又豐(feng) 富了外地遊人的旅遊體(ti) 驗感。

  赤土鄉(xiang) 發展特色養(yang) 殖,實現了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而位於(yu) 噶通鎮的八美村,脫貧的路子又是另一番景象。金秋9月,八美村的色拉花海,千畝(mu) 格桑花嬌豔綻放,遊人紛紛在花海裏攝影打卡。而這裏曾經是稻城縣荒漠化嚴(yan) 重的低效益牧場,全村38戶218位村民中,有12戶57名貧困人員。

  2016年,噶通鎮整合生態治理、全域旅遊和脫貧攻堅等涉農(nong) 涉旅資金,在沙化草原上大麵積種植格桑花,將1599畝(mu) 沙化草地打造成花海。依托色拉花海旅遊業(ye) 的發展,噶通鎮色拉片區銷售攤位增收10餘(yu) 萬(wan) 元,八美村“馬幫小組”每年增收2萬(wan) 餘(yu) 元,4戶房屋出租者每年增收5萬(wan) 元,新增10個(ge) 長期就業(ye) 崗位。2019年,噶通鎮全鎮9個(ge) 貧困村169戶貧困戶763人貧困人員已全部脫貧。

  距離八美村47公裏外的香格裏拉鎮,是亞(ya) 丁景區主要的旅遊接待中心,全鎮有10000多張旅遊床位。漫步香格裏拉鎮的街頭,彩色的鵝卵石蜿蜒成步道,藏式風情建築鱗次櫛比,遊人們(men) 在街上熙來攘往。


子定村的梅花鹿。(稻城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以前我們(men) 村太窮了,1990年的時候,我還代表村民去糧食局賒糧食。”回憶往昔,香格裏拉鎮仁村村支部書(shu) 記通紮桑登感慨萬(wan) 千。從(cong) 1998年發展旅遊業(ye) 至今,仁村從(cong) 全縣最窮的村變為(wei) 全縣最富的村,目前村裏89戶人家,有56戶都出租了房屋,全村每年僅(jin) 房租收入就達1300多萬(wan) 元,人均年收入3.8萬(wan) 元。

  稻城縣扶貧和移民局李丹表示,下一步,稻城將堅持“標準不變、政策不變、幫扶力度不減”的原則,加快實施貧困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推進行動,堅持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場開拓全產(chan) 業(ye) 鏈打造,促進貧困鄉(xia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實現脫貧成效的長期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