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從逐水草而居到開餐吧賺錢 雪山牧民迎火紅生活

魯丹陽 發布時間:2020-09-15 14:20:00來源: 中新社

  每到飯點,阿尼瑪卿山腳下的“瑪沁溫馨藏餐吧”裏就會(hui) 擠滿前來就餐的食客。

  日前,記者到達位於(yu)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xiang) 的“瑪沁溫馨藏餐吧”時,藏餐吧的主人紮西和措毛正在為(wei) 顧客準備晚餐。

  “今天晚上我們(men) 店裏要來40多個(ge) 人吃飯呢。”紮西一邊忙碌,一邊笑盈盈地向記者介紹。

  “瑪沁溫馨藏餐吧”是個(ge) 臨(lin) 街的二層小樓,樓上樓下整齊地擺放著傳(chuan) 統藏式沙發和餐桌,寬敞幹淨的廚房裏擺放著來自外地的新鮮蔬菜。

  而在五六年前,紮西夫婦倆(lia) 還是以放牧為(wei) 生的雪山鄉(xiang) 陰柯河村牧民,終年逐水草而居。

  “那時候放牧特別辛苦,每天風吹日曬,收入也不穩定,一年才能賺一兩(liang) 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紮西說,在放牧期間他就想過創業(ye) ,想讓自己和妻子的生活不那麽(me) 辛苦。

  後來,紮西把家裏的牛羊全賣了,拿著10多萬(wan) 元啟動資金開啟了創業(ye) 之路。


圖為(wei) 8月20日紮西夫婦倆(lia) 為(wei) 客人準備晚餐。 中新社記者 魯丹陽 攝

  “以前我們(men) 家就在這個(ge) 地方,但是住的是平房,後來享受了國家危房改造項目,我們(men) 住上了二層小樓。2016年和2017年,妻子還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免費烹飪技術培訓。”紮西說。

  藏式包子、藏式鍋貼、酸奶、粉條炒肉……這些菜都是措毛的拿手菜,“以前我都不太會(hui) 做飯,現在我做的飯越來越好吃,很多客人來了第一次,還會(hui) 來第二次。”

  如今,紮西夫婦倆(lia) 的生意紅紅火火,紮西還成為(wei) 了當地的生態管護員,每個(ge) 月有1800元工資。他們(men) 唯一的兒(er) 子多傑仁青也獲得了烹飪技術證書(shu) ,希望未來和父母一同經營藏餐吧。

  同在一條街上的吉太才讓和關(guan) 卻卓瑪也是當地有名的“創業(ye) 夫妻”模範。

  2016年12月,吉太才讓夫婦倆(lia) 成立了瑪沁雪山葉桑畜產(chan) 品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經營銷售牛羊肉、酥油、冬蟲夏草、野生蘑菇、雪蓮花等產(chan) 品,同時也製作、銷售、開發民族手工藝產(chan) 品。公司30名員工中有8名是脫貧戶。

  “我們(men) 除了把生活困難的牧民招到我們(men) 公司上班外,還會(hui) 向牧民收購一些原材料。”關(guan) 卻卓瑪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附近村子裏的牧民如果來鄉(xiang) 裏辦事情,都會(hui) 買(mai) 些東(dong) 西回家,所以公司的經營狀況還算不錯。


圖為(wei) 8月20日吉太才讓(左)和關(guan) 卻卓瑪向遊客介紹特產(chan) 。中新社記者 魯丹陽 攝

  而雪山鄉(xiang) 也通過發展村集體(ti) 經濟,在2018年建起了果洛藏族自治州唯一的一家雪糕廠——果洛瑪積雪山乳製品有限公司。

  “做雪糕用的犛牛奶都是從(cong) 牧民手中收購的,公司還會(hui) 給村子分紅,給牧民提供就業(ye) 崗位。”雪山鄉(xiang) 人武部部長久美紮西介紹,雪糕廠每天能有5000根犛牛雪糕銷往縣城的商店。

  作為(wei) 一個(ge) 純牧業(ye) 鄉(xiang) ,雪山鄉(xiang) 的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艱苦,過去雪山鄉(xiang) 的牧民主要以放牧維持生計。而這種“一方水土養(yang) 不活一方人”的現象製約了當地發展。在上世紀70年代,雪山鄉(xiang) 公社還是瑪沁縣唯一不通公路的公社。

  如今,通過創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成為(wei) 雪山鄉(xiang) 牧民走向富裕的新選擇。“在雪山鄉(xiang) ,有很多牧民從(cong) 傳(chuan) 統的放牧生活中走出來,自己創業(ye) ,開餐館、開畜牧產(chan) 品銷售點、開民族手工藝品專(zhuan) 賣店……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久美紮西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