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藏羌戲曲“種”進校園“演”出大山
壤塘非遺傳(chuan) 承人為(wei) 巴生村幼兒(er) 園學生穿上藏戲服裝,準備表演藏戲《賽馬稱王》。易西 攝
理縣羌戲《刮浦日》表演。(阿壩州文化館供圖)
壤塘藏戲走上街頭表演,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感受非遺文化。易西 攝
每年“六一”兒(er) 童節,四川省阿壩州牧區首個(ge) 村級幼兒(er) 園——壤塘縣茸木達鄉(xiang) 巴生村幼兒(er) 園的小朋友們(men) 就會(hui) 表演藏戲《賽馬稱王》。
這,成了高原地區一道別樣的風景。
這,也是阿壩州開展“藏羌戲曲進校園”活動的生動實踐,是阿壩州探索民族地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之路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阿壩州以開展“藏羌戲曲進校園”活動為(wei) 抓手,圍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加強民族團結、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豐(feng) 富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時代新人”創建目標,提出“政府主導、因地製宜、典型示範、有序推進”創建原則,推行“18488”創建模式,摸索出民族地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新模式。
“我們(men) 將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與(yu) 非遺傳(chuan) 承、青少年德育教育相結合,探索了公共文化購買(mai) 服務扶持地方戲曲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還打造了地方特色鮮明的公共文化服務標誌品牌。”阿壩州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副局長陳益蛟介紹,“藏羌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以來,州內(nei) 外有14萬(wan) 餘(yu) 名學生參加了活動,覆蓋人群累計達49萬(wan) 餘(yu) 人次。
藏羌戲曲進校園
傳(chuan) 承中深化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挖掘
阿壩州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9個(ge) 、省級非遺項目74個(ge) 、州級非遺項目457個(ge) ,國家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3個(ge) 、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ang) 17個(ge) 。藏羌戲曲,就是其中的優(you) 秀代表——這也是阿壩州開展“藏羌戲曲進校園”的初衷。
一方麵,阿壩州有豐(feng) 厚的藏羌文化底蘊。被譽為(wei) “藏文化活化石”的藏戲,2006年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分布在岷江上遊的羌戲,現僅(jin) 存於(yu) 理縣蒲溪鄉(xiang) 。
另一方麵,是藏羌戲曲發展日益嚴(yan) 峻的現實。“比如資金缺乏、劇團生存艱難、藝術人才斷檔、傳(chuan) 統表演技藝瀕臨(lin) 失傳(chuan) 、理論研究薄弱等客觀實際,急需製定規劃,對這些古老的少數民族劇種加以保護。”阿壩州文化館副館長曾曉鴻表示。
可持續性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一個(ge) 重要維度,如何基於(yu) 本土傳(chuan) 統文化,可持續性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
開展“藏羌戲曲進校園”,勢在必行。
阿壩州人民政府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藏羌戲曲走進校園,既豐(feng) 富了該州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內(nei) 容,又為(wei) 藏羌戲曲表演尋找了市場,為(wei) 傳(chuan) 承人提供了創作及表演平台,更為(wei) 民族戲曲傳(chuan) 承找到了播種的沃土,是新時期藏羌戲曲生存發展的一條創新途徑。
3年來,阿壩州共舉(ju) 辦“藏羌戲曲進校園”培訓班15期,培訓學員1260人;舉(ju) 辦“藏羌戲曲進校園”學術研討會(hui) 3期;州級藏戲傳(chuan) 承人增加到15人,州級羌戲傳(chuan) 承人增加到5人,縣級藏羌戲曲及非遺傳(chuan) 承人增加到907人,能教學生藏戲及相關(guan) 知識的老師增加到417人,能教學生羌戲及相關(guan) 知識的老師增加到9人,分別增長3.75倍、5倍、103倍、110倍和9倍。
截至目前,阿壩州共有藏戲團20個(ge) ,羌戲團2個(ge) ,學生戲曲愛好小組110個(ge) ,學校內(nei) 部表演117場,舉(ju) 辦戲曲講座115場,共有戲曲骨幹235人。
創建“18488模式”
構築起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題中之義(yi) ,就是要向社會(hui) 成員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產(chan) 品與(yu) 服務。
如何構建民族地區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這需要立足於(yu) 本土的民族的傳(chuan) 統文化,經過討論和論證,阿壩州提出申報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項目“藏羌戲曲進校園”。
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構建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阿壩州民族文化傳(chuan) 承存在的現實困境,阿壩州以“藏羌戲曲進校園”為(wei) 主題,於(yu) 2017年12月提出申報,並於(yu) 2018年4月被列入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項目)創建資格名單。
對此,阿壩探索出“18488模式”,即:一個(ge) 目標、八個(ge) 保障、四個(ge) 基地、八種方式、八項內(nei) 容——將藏羌戲曲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構充分結合。
一個(ge) 目標,即“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項目藏羌戲曲進校園”的創建目標。
八個(ge) 保障,即創建工作政策保障、組織保障、經費保障、人員保障、場地保障、課時保障、服裝道具保障、劇目保障。
四個(ge) 基地,在安多、嘉絨、羌區三大方言區普遍開展“藏羌戲曲進校園”,確定馬爾康市第二中學校、壤塘縣寄宿製小學校、壤塘縣巴生村幼兒(er) 園、理縣薛城小學四個(ge) 示範基地。
八種方式,即搶救戲曲、培訓戲曲、學戲曲、演戲曲、跳戲曲、畫戲曲、編戲曲、研究戲曲八種進校園方式。
八項內(nei) 容,即編寫(xie) 一套戲曲教材,開展一次戲曲知識培訓,開設一節戲曲課程,組織一次戲曲知識講座,觀看一場戲曲演出,推廣一批優(you) 秀戲曲作品,建立一批戲曲社團組織,開展一次校園戲曲比賽。
有目標、有載體(ti) 、有抓手、有特色——這是阿壩州深入開展“18488模式”探索的內(nei) 涵所在。
阿壩州文化體(ti) 育和旅遊局局長巴黎介紹,“藏羌戲曲進校園”助推學生了解本民族文化,是把戲曲“種”在學校、豐(feng) 富校園文化生活的有效方式,得到了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家長看到傳(chuan) 統文化在市場經濟、文旅融合中的運用,他們(men) 也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傳(chuan) 統文化教育。”
厚植推廣沃土
唱響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從(cong) 去年9月開始,理縣薛城小學4年級學生王強勇開始報名學習(xi) 藏羌戲曲,並擔任羌戲《刮浦日》中釋比的角色。該校前兩(liang) 年就開設了專(zhuan) 門的戲曲課程,目前全校已有70名學生在學習(xi) 藏羌戲曲。
藏羌戲曲的生命力在哪裏?在愛聽愛看的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中,在學習(xi) 藏羌戲曲的孩子們(men) 身上。
為(wei) 藏羌戲曲發展厚植更廣闊的沃土。隨著《賽馬稱王》《鬆讚幹布》《金城公主》《赤鬆德讚》《獵人與(yu) 猩猩》《刮浦日》等一大批劇目的推出,“藏羌戲曲進校園”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據初步統計,325名同學因有藏羌戲曲優(you) 秀的表演成績,在同等條件下被上一級學校優(you) 先錄取,10所學校被評為(wei) “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5所學校被評為(wei) “四川省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藝術傳(chuan) 承學校”,6所學校被評為(wei) “四川省中小學美育實踐基地”……
不僅(jin) 演在阿壩、唱在阿壩,還走出阿壩,架起文化交流之橋。
——在州內(nei) 各大、中、小學校巡演10次,演出226場,現場觀眾(zhong) 達10萬(wan) 餘(yu) 人次。
——赴省內(nei) 西南民族大學、西華大學、四川傳(chuan) 媒學院等大中專(zhuan) 院校專(zhuan) 場展演13場次,近萬(wan) 名學生現場觀看。
——深入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達古冰川等景區演出,遊客觀眾(zhong) 達4萬(wan) 餘(yu) 人次。
——前往青海省黃南州雅頓文化藝術節、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四川藝術節、2019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演出8場,觀眾(zhong) 達2萬(wan) 餘(yu) 人……
“通過創建,全州用於(yu) 唱戲曲、跳戲曲、跳鍋莊的廣場、運動場、體(ti) 育館麵積達26萬(wan) 平方米,有效擴大了公共文化服務陣地。”陳益蛟介紹。
“藏羌戲曲進校園”逐步改變了藏羌戲曲傳(chuan) 統傳(chuan) 授方式,進一步增強了藏羌戲曲傳(chuan) 承的文化自覺,湧現出一批戲曲傳(chuan) 承的帶頭人和實踐者。
政府公共文化機構購買(mai) 劇目,既為(wei) 地方戲曲表演尋找了市場,也為(wei) 劇團成長提供了資金幫扶;既為(wei) 藏羌戲曲表演人才提供了學習(xi) 及表演平台,也為(wei) 藏羌戲曲的發展尋找到了一片適宜的土壤。
帶來的改變,不僅(jin) 僅(jin) 是這些。“‘藏羌戲曲進校園’活動,也為(wei) 民族團結、富民興(xing) 藏、以文化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阿壩州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藏戲和羌戲的一些劇目,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情誼,包含著寬廣的民族大愛,讓廣大群眾(zhong) 和青少年學生在觀看戲曲的同時,自覺接受愛國主義(yi) 、民族團結、民族情誼的熏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理縣:藏羌民族民俗文化進校園
校長張靜秋告訴記者,學校少年宮還開展了以藏羌文化為特色的版畫、陶藝、剪紙等課程,開展“學唱一首本民族歌曲、學跳一支本民族舞蹈、每周穿一次本民族服裝”活動。[詳細] -
四川省阿壩州藏羌戲曲走進成都高校
近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演播劇場內,具有藏族韻律的音樂聲響起,藏戲代表作《金城公主》登場表演。由此拉開了阿壩州藏羌戲曲走進成都高校的序幕。[詳細] -
四川省級非遺傳承人俄旺旦真:讓古老藏戲煥發青春活力
俄旺旦真是一名省級非遺傳承人,還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英雄史詩格薩爾發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自從10歲首次登上表演舞台,俄旺旦真與藏戲的緣分已延續了半個多世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