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阿尼瑪卿雪山腳下牧民的“甜日子”

魯丹陽 發布時間:2020-09-16 10: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旦巴上身穿著黑色皮衣、藍色襯衫,下身穿著牛仔褲,腳上的皮鞋被擦得油光鋥亮。

  日前,記者探訪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鎮的久美家園。該小區共搬遷了7個(ge) 鄉(xiang) 鎮21個(ge) 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716戶2605人,草原上的牧民們(men) 住上了上下水全通、水電暖齊全的樓房小區。

  去年11月,旦巴一家從(cong) 距離縣城200公裏的當洛鄉(xiang) 查雀貢麻村搬進了久美家園。“以前我就是個(ge) 普通牧民,和妻子養(yang) 活著3個(ge) 孩子。當時家裏隻有一套舊家具,平日裏用太陽能看電視是一家人最幸福的事。”

  記者在旦巴家中看到,雖然房屋的麵積不大,但被旦巴收拾得幹淨整潔,80寸的大電視擺在客廳裏格外醒目。

  “搬家時,掏了近兩(liang) 萬(wan) 塊錢買(mai) 了液晶電視和實木家具。”旦巴坐在新家的沙發上笑著說,雖然花費不小,但他心裏高興(xing) ,“政府給了這麽(me) 好的房子,得把家置辦好,以後要像城裏人一樣住得舒舒服服。”

  此前,瑪沁縣周邊的牧民大多居住在生態脆弱的三江源核心區,村莊四周被高聳連綿的阿尼瑪卿雪山環抱,天寒路遠、氣候惡劣,牧民們(men) 長期靠著放牧維持生計,收入來源單一、生活不便,想走出大山很困難。

  “過去放牧時,一家五口擠在20多平方米的帳房裏,冬天燒牛糞取暖,現在屋裏是集中供暖,在家裏也不用穿棉衣了。”說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旦巴和鄰居們(men) 都開心得合不攏嘴,“在小區門口就能買(mai) 到新鮮蔬菜,回家還能用熱水洗,方便多了。”

  當然,安逸與(yu) 幸福不隻是住上了樓房,更多的是政府的生活保障,瑪沁縣按照以崗定搬、以業(ye) 定遷原則,加強後續產(chan) 業(ye) 發展和轉移就業(ye) 工作,確保貧困搬遷家庭實現穩定就業(ye) 。

  過去住在村裏時,旦巴家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全靠幫別人放牧獲取微薄收入。現在,他在政府的幫助下成為(wei) 了久美家園的保安,妻子在賓館打工,兩(liang) 個(ge) 成年的子女都在果洛州歌舞團上班,家庭年收入將近4.5萬(wan) 元人民幣。

  而旦巴的鄰居們(men) 也逐漸適應了新生活、找到了新工作。

  今年32歲的達日卓瑪一家在2018年年底從(cong) 當洛鄉(xiang) 查雀幹麻村搬遷到了久美家園,記者來到她家時,隻有她的父親(qin) 夏寧和母親(qin) 阿貢在家照顧兩(liang) 個(ge) 正在上學的孩子。

  “女兒(er) 現在去上班了,晚上才能回來,我們(men) 過來主要給兩(liang) 個(ge) 孩子做飯。”夏寧介紹,“以前女兒(er) 是公社的廚師,一個(ge) 月有1000多塊錢,還要養(yang) 活兩(liang) 個(ge) 孩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生火做飯還得去拾牛糞。”

  搬到久美家園以後,達日卓瑪一家的“苦日子”終於(yu) 到頭,迎來了“甜日子”,享受了國家政策性補助、易地扶貧搬遷、醫保和教育補助。

  如今,達日卓瑪一家溫暖的新家明亮整潔,電視、冰箱、電灶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夏寧對女兒(er) 一家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現在生活已經不成問題,全家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們(men) 努力讀書(shu) 。”

  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瑪沁縣牧民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jue) 的問題普遍得到解決(jue) ,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了保障,牧民們(men) 也開始主動參加技能培訓、主動尋求就業(ye) 機會(hui) 和增收致富渠道。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