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紮尕那村的“詩和遠方”

胡偉傑 崔翰超 何問 發布時間:2020-10-08 11:20:00來源: 新華社

  重巒疊嶂,碧峰如翠,藍天如洗,一間間帶有藏族風情的榻板房掩映其中,雲(yun) 才讓的旅店就在這“仙境”中。

  兩(liang) 層的木質建築,幾間精心裝修的純藏式客房,黃昏時分,炊煙嫋嫋,餘(yu) 暉灑在榻板房的屋頂,靜謐的村莊和大自然合二為(wei) 一,安撫著人們(men) 躁動的心靈。

  雲(yun) 才讓的家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紮尕那村,紮尕那藏語意為(wei) “石匣子”,這裏山勢奇峻、雲(yun) 霧繚繞、宛如仙境,是甘肅省著名的風景旅遊景區。


9月9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拍攝的紮尕那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以前,“仙境”裏的生活並不美好,這裏平均海拔2900米以上,山大溝深,土地貧瘠。“春種幾壟地,秋收幾袋糧”,是紮尕那農(nong) 牧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由於(yu) 種地、放牧的收入有限,每年農(nong) 牧民要抽時間去山裏挖野菜、采集食用菌以補貼家用。雲(yun) 才讓更是14歲就輟學出門打工。

  雲(yun) 才讓幹過服務員、拉麵師、廚師,到過廣州、深圳等許多大城市。每逢節假日,大城市裏如織的遊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城市繁華如斯,可家鄉(xiang) 風景美如畫,是“詩和遠方”,為(wei) 啥遊客卻很少?雲(yun) 才讓時常這麽(me) 想,但這種想法到嘴邊也隻能咽回去。山裏交通不便、貧困落後的現實輕而易舉(ju) 擊碎了他的夢想。

  雲(yun) 才讓不知道,當他在大城市裏辛苦打拚的時候,一場巨變正在家鄉(xiang) 展開。

  2015年,甘南州開始倡導“全域無垃圾”,在全州4萬(wan) 多平方公裏的草原上實行“環境革命”,製定了幾十項環境整治及生活習(xi) 俗改革的標準,從(cong) 草原、道路一直治理到灶台、炕頭。

  以此為(wei) 契機,甘南州趁勢發展旅遊業(ye) ,雲(yun) 才讓的家鄉(xiang) 紮尕那成了重點發展地區。政府修通了道路,大力完善基礎建設,鼓勵當地村民發展藏家樂(le) 。


9月9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拍攝的紮尕那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範培珅 攝

  雲(yun) 才讓聽到家鄉(xiang) 的巨變,再也坐不住了。他和幾個(ge) 朋友一商量,決(jue) 定把家裏的小賣部改成一間農(nong) 家樂(le) ,加入旅遊致富的“大部隊”。

  經過政府大力宣傳(chuan) ,紮尕那“仙境”般的景色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遝來,雲(yun) 才讓的生意越來越火。

  2019年,他決(jue) 定升級改造,做真正有當地藏族特色的藏家樂(le) 。如今,他的特色旅店每年接待近3000名遊客,年收入可達70萬(wan) 元以上。

  在外闖蕩多年,雲(yun) 才讓知道學習(xi) 的重要性。每年10月旅遊旺季一過,他都會(hui) 去學習(xi) 其他景區的先進經驗,再改進自己的管理、經營方式。“生活質量好了,遊客的眼光也越來越挑剔,質量跟不上就吸引不了遊客。”

  旅遊業(ye) 讓紮尕那這片昔日貧困的“仙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截至目前,紮尕那村群眾(zhong) 年人均純收入從(cong) 2013年的5100元增長的2019年的11000元,2019年村子實現文化旅遊綜合收入8億(yi) 元。

  為(wei) 拉近與(yu) 外來遊客的距離,雲(yun) 才讓給自己取了個(ge) 充滿詩意的新名字:雲(yun) 飛。他期盼著自己的生活,如山間靈動的白雲(yun) ,越來越高,越來越好。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