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同仁市:熱貢藝術鋪就幸福路
“這個(ge) 小唐卡是我們(men) 的文創作品,畫工精密,品質要求極高,一套八幅,一個(ge) 畫師得畫半個(ge) 月才能完成。”走進唐卡畫師尕藏才讓的畫室,一幅幅精美絕倫(lun) 的唐卡中,這個(ge) 一寸見方的“嘎烏(wu) 盒”小唐卡最為(wei) 搶眼。
尕藏才讓一邊描金上色,屏息作畫,一邊直播著整個(ge) 作畫過程。他說通過網上直播,客戶可以看到畫唐卡的進度,保證了唐卡的銷路。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以唐卡、堆繡、雕塑為(wei) 主的“熱貢藝術”蜚聲國內(nei) 外,是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也是繼閩南文化、徽州文化後國務院批準的第三個(ge) 文化生態保護區。
“同仁,藏語稱‘熱貢’,意為(wei) 夢想成真的金色穀地,是著名的藏族畫家之鄉(xiang)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就有8名。”同仁市文體(ti) 旅遊廣電局局長陳贇章說,近年來,同仁市立足熱貢藝術文化集聚、“非遺”資源底蘊深厚等優(you) 勢,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明確唐卡、堆繡、藏戲等為(wei) 文化扶貧主導產(chan) 業(ye) ,通過“企業(ye) +基地+貧困戶”“企業(ye) +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以傳(chuan) 幫帶的方式收徒傳(chuan) 藝,培養(yang) 唐卡畫師,讓文化資源轉化為(wei) 文化優(you) 勢,不僅(jin) 把傳(chuan) 統非遺文化傳(chuan) 承下去,還為(wei) 畫師和學徒帶來經濟效益,拓寬貧困家庭就業(ye) 渠道,輻射周邊農(nong) 戶脫貧致富。
“我主要從(cong) 事熱貢藝術中唐卡和雕塑的傳(chuan) 承。”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夏吾角是著名唐卡大師之一。他所在的隆務鎮吾屯村,是熱貢藝術的核心區、多數熱貢藝人的集中地,全村有90%以上的農(nong) 戶從(cong) 事熱貢藝術品的加工製作,基本上是“家家有畫室,人人是畫師”。
“學畫唐卡一是掌握一門技藝,二是可以通過這個(ge) 脫貧致富。”近年來,夏吾角在身體(ti) 力行傳(chuan) 承、發揚熱貢藝術的同時,積極培養(yang) 後備人才。
“在這裏學畫已經3年了,每年收入3萬(wan) 元左右,對我和我的家庭幫助挺大的。”學員益西感慨通過學習(xi) 唐卡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剛滿20歲的鬥拉正在為(wei) 麵前畫布上的作品上顏色,每一筆下去,他都格外用心。他所在的熱貢龍樹畫苑每年簽約手藝人400餘(yu) 名,帶動當地群眾(zhong) 每戶每年增收5萬(wan) 元至10萬(wan) 元不等。
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廣收門徒”,貧困農(nong) 牧民免費學習(xi) 技藝的熱潮湧動在金色穀地。每年,每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招收學徒50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每人招收30名、“熱貢藝術”傳(chuan) 承人每人招收20名,累計1萬(wan) 餘(yu) 名以農(nong) 牧區未就業(ye) 大學生、高中畢業(ye) 青年為(wei) 主的群眾(zhong) 掌握了一技之長,如今,他們(men) 已成為(wei) 或者正在成長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脫貧的帶頭人。
“同仁市現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2項、國家級非遺項目5項、省級非遺項目10項,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11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88名。”陳贇章介紹,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同仁市與(yu) 時俱進,開通了“中國熱貢唐卡網”,利用最新的互聯網技術和“O2O”模式,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拓寬熱貢作品銷售市場。
隨著同仁市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的發展,唐卡畫院經營範圍也與(yu) 時俱進,從(cong) 以前單一的唐卡製作發展到旅遊紀念品、文創產(chan) 品、民族工藝品加工等多個(ge) 項目。通過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打通產(chan) 業(ye) 鏈條,打造多元化、多功能、綜合性的文化集群,使熱貢文化品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更有效促進產(chan) 業(ye) 帶動脫貧。
“在精準脫貧這場戰役打響之初,同仁市是被確定為(wei) 全省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黃南藏族自治州委書(shu) 記王振昌說,五年來,同仁市累計培訓貧困戶675人學習(xi) “熱貢藝術”技藝,熱貢藝術品製作收入占全縣農(nong) 牧民人均純收入逾20%,貧困發生率從(cong) 20%下降到4.3%。
“如今,同仁市已建成唐卡、堆繡、泥塑、木雕、石刻等五個(ge) 文化扶貧產(chan) 業(ye) 園創作基地,已有20多家頗具規模的畫院,大小文化企業(ye) 400餘(yu) 家,從(cong) 業(ye) 人員超過4萬(wan) 人。”王振昌介紹說,更可喜的是,以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為(wei) 引領,黃南州把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將財政專(zhuan) 項扶貧資金的60%用於(yu) 產(chan) 業(ye) 扶貧,五年來,通過構建到縣、到村、到戶扶貧產(chan) 業(ye) 體(ti) 係,大力發展各類特色優(you) 勢扶貧產(chan) 業(ye) ,49.2萬(wan) 有能力的貧困人口有了產(chan) 業(ye) 增收項目,產(chan) 業(ye) 收入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熱貢啟動區塊鏈項目 助力世界級非遺對話世界
中國“藏畫之鄉”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啟動唐卡區塊鏈項目,謀求借力新技術實現古老藏畫藝術“對話”世界。[詳細] -
青海“藏藝”傳承不息:從民間“師帶徒”到現代高校教育
與昔日唐卡繪畫“隻傳男不傳女”不同,如今女畫師也成為唐卡繪畫一支重要的力量。南拉才讓的女同學謝智措毛還繼續報考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的研究生。[詳細] -
青海同仁:傳承熱貢藝術 走文化脫貧之路
據統計,同仁縣旅遊總收入從2011年3.8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9.52億元。熱貢藝術品銷售及文化產業收入也從2011年的2.4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7.8億元,熱貢文化從業人員從2011年的1.31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4.16萬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