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江源:生態自然修複與工程建設共融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花石峽鎮境內(nei) 拍攝的三江源地貌。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地處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青海省持續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以保護和恢複植被為(wei) 核心,通過生態係統的自然修複與(yu) 生態工程建設的有機結合,加強草原、荒漠、濕地與(yu) 河湖生態係統保護和建設。三江源地區植被生產(chan) 力趨於(yu) 穩定,野生動物數量明顯上升,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一處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巴顏喀拉山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29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山脈。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29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一隻藏狐。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28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境內(nei) 的嘉塘草原上,生態管護員紮西才文在撿拾垃圾。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一群藏野驢在覓食。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斑頭雁在水中休憩。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一群藏野驢。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星星海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一處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30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nei) 拍攝的一處湖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10月29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嘉塘草原上拍攝的一隻藏原羚。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護三江源,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即將正式設園。與體製試點初期相比,三江源國家公園體製試點區水源涵養量平均提高6%以上,草地覆蓋率提高11%以上,產草量提高30%以上。[詳細] -
三江源生態管護員群像
近年來,青海省在三江源設置生態管護員,他們承擔著撿拾垃圾、保護草場、監測動物和防盜獵的工作。在地廣人稀的三江源地區,生態管護員“點成線、網成麵”,在生態管護體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詳細] -
三江源頭,生態保護促脫貧
夏至,青海迎來最美季節。記者驅車趕赴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進草原、入帳篷、訪社區,感受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取得的積極變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