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九寨溝地震災後重建三周年:“傷痕”已抹平 地災防控插上“科技翅膀”

嶽依桐 發布時間:2020-11-09 14:48:00來源: 中新網

  碧藍的海子如明鏡般鑲嵌在大地上,不時有鳥類掠過水麵,蕩起一片漣漪。11月寒冷的天氣並未打消四方遊客的熱情,位於(yu) 四川省阿壩州的九寨溝景區內(nei) ,一輛接著一輛觀光車載著遊客穿梭在各個(ge) 景點,人們(men) 帶著笑容用相機定格美麗(li) 風景。


九寨溝景區遊人如織。嶽依桐 攝

  2017年8月8日,一場7.0級地震襲擊了九寨溝縣。同年11月8日,九寨溝災後重建工作正式啟動。2019年9月27日,九寨溝景區試開園,再度迎客。8日,中新社記者於(yu) 九寨溝災後重建三周年之際探訪了這個(ge) 聞名世界的景區,發現地震造成的“傷(shang) 痕”早已抹平,而完善的地災防控係統也插上了“科技翅膀”。


遊客在諾日朗瀑布前拍照。嶽依桐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地震中受損最嚴(yan) 重的諾日朗瀑布和火花海早已恢複昔日風采。滔滔水流從(cong) 曾一度斷流的諾日朗瀑布頂端飛瀉而下,濺起的水霧彌漫在空中;陽光斜射在曾發生鈣華堤潰堤的火花海湖麵,波光粼粼似火花閃爍。九寨溝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肖維陽說,經過3年災後恢複,這兩(liang) 處核心景點已經“康複”。

  與(yu) 此同時,雷達液位計、測斜儀(yi) 、滲壓儀(yi) 、多點位移計等科學設備正在每一個(ge) 景點全年無休地進行監測。“相關(guan) 數據實時傳(chuan) 回後台,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我們(men) 就立即采取相關(guan) 措施。”肖維陽表示。


遊客在九寨溝景區內(nei) 自拍。嶽依桐 攝

  今年以來,九寨溝景區已經迎來約135萬(wan) 名遊客。為(wei) 避免地震、暴雨等自然災害給景點、遊客、居民造成安全隱患,九寨溝景區還構建起了“人防”“技防”為(wei) 一體(ti) 的地災綜合防治體(ti) 係。隨處可見的視頻監控設施全天候、全方位采集信息,帶著紅色袖標的護林防災員在景區內(nei) 不斷巡邏。

  “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地災防控效率。”九寨溝管理局規劃建設處高級工程師蹇代君介紹,2018年以來,九寨溝管理局對景區的地災隱患點進行了工程治理,針對167處隱患點開展技術防治監測,還對災害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假如有大暴雨等情況發生,地質災害專(zhuan) 業(ye) 監測預警平台會(hui) 及時發出預警。”

  九寨溝景區五花海片區站長屈永平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繞著片區巡邏。“是否有山體(ti) 滑坡、泥石流、山火等情況發生,是巡邏時觀察的重點。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我們(men) 就立即上報,方便景區啟動應急處理機製。”


火花海已經“康複”。嶽依桐 攝

  屈永平告訴記者,除了專(zhuan) 職護林防災員以外,景區內(nei) 的每一位居民和每一戶商家都主動肩負起了防災監測的責任,群測群防的“人防”體(ti) 係已經完善。“因為(wei) 九寨溝是我們(men) 的家,保護好這片土地是每個(ge) 人的義(yi) 務和願望。”

  “看這裏,‘茄子’!”專(zhuan) 程到九寨溝度蜜月的廣州遊客徐源與(yu) 新婚妻子在五花海前興(xing) 奮留影,“由於(yu) 新冠肺炎疫情,我們(men) 憋了很久才出來旅遊,九寨溝讓我們(men) 非常驚喜。”徐源笑道,景區風景優(you) 美、基礎設施完善,完全看不出曾經發生過大地震。“希望大家共同保護自然景觀,讓它永遠美麗(li) 下去。”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