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青海湖:展現“大美淨好”新姿顏
放眼廣袤的青海大地,青海湖南北串聯起三江源和祁連山區域,東(dong) 西貫通柴達木盆地和湟水河流域,是青海省“一屏兩(liang) 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跳出青海版圖,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的青海湖是國際重要濕地、我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是世界高原內(nei) 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是水鳥的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中轉站,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和水汽循環通道,是維係青藏高原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流域是一個(ge) 封閉完整的自然生態複合係統,其生態係統原真性較高,是我國西部完整的陸域和水域生態係統集成,在我國西部內(nei) 流區極具典型性和國家代表性。流域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曆史文化遺存廣布,區域生態文化傳(chuan) 承性顯著,保護和自然教育價(jia) 值重要而特殊。
在青海全力推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的當下,青海湖作為(wei) “大美青海”的主名片,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窗口,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陣地和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動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順時應勢,按下建設國家公園的“啟動鍵”,和國家公園示範省三年行動同步,以“三步走”戰略展現“大美淨好”新姿顏。
保護生態的行動正在化為(wei) 看得見的成效
獨特的資源稟賦造就了青海的生態價(jia) 值,在不斷深化“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認識的過程中,青海湖人聚焦主責主業(ye) ,以保護青海湖為(wei) 根本任務,努力讓青海湖成為(wei) 了“水—鳥—魚”和諧共生的生態樂(le) 園,成為(wei) 展現“大美淨好”的顏值擔當和展現青海生態魅力和潛力的保護“高地”。
回望來時路,青海湖保護工作經曆了初期發展、完善發展、變革發展階段和生態文明建設新時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辛努力中,生態保護成效正在日益凸顯,青海湖水位持續上升,水域麵積已恢複至上世紀60年代水平,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青海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目前,青海湖區域鳥類由1987年的164種增加到225種,青海湖獨有的瀕危物種普氏原羚種群由1994年的300餘(yu) 隻增加到2019年的2700餘(yu) 隻,黑頸鶴由2007年的40餘(yu) 隻增長到2019年的130餘(yu) 隻,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到9.3萬(wan) 噸,比2002年的2592噸增長了35.87倍。
保護生態的行動已化為(wei) 看得見的生態成效,青海湖區域內(nei) 濕地麵積持續增大,植被覆蓋度提高13.5%,青海湖整體(ti) 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且保護區內(nei) 沙地、裸地、鹽堿化土地麵積持續減少,保護功能性用地15年來保持不變。
今天,當我們(men) 欣喜且珍惜水鳥翔集、魚翔淺底的生態回報時,青海全省上下保護青海湖的工作從(cong) 未停步。
近年來,青海省加大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了濕地保護、退化草地治理、陸生生物多樣性保護、青海湖裸鯉保護與(yu) 恢複等生態保護修複工程,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把青海湖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立足“守護大的本質,擦亮美的品質,擔當淨的責任,建好國家公園”工作目標,紮實開展青海湖生態環境監測、環湖巡查巡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監測及疫源疫病監測等工作,並聯合相關(guan) 部門及科研院所開展多次水體(ti) 環境專(zhuan) 項調查,全力保障青海湖水體(ti) 安全。
今年9月,青海湖二郎劍景區汙水處理廠提質增效項目開工。汙水處理廠建成後,日處理汙水規模達3000立方米,可實現青海湖二郎劍景區汙水“全收集、全處理”,將為(wei) 改善景區周邊人居環境,實現景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良性循環,對改善水環境質量發揮積極作用。
同時,隨著《青海湖水位上升新生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及剛毛藻水華綜合治理、資源化利用項目》的啟動實施,今年對青海湖鳥島、哈達灣、泉灣區域內(nei) 剛毛藻殘體(ti) 及新生剛毛藻開始全麵打撈,實施麵源阻斷工程,完成生態攔截帶布置,打撈剛毛藻(鮮)4.2萬(wan) 餘(yu) 噸,對打撈上岸的剛毛藻經過加工後變廢為(wei) 寶成為(wei) 有機肥原料,實現了資源化利用的生態綜合治理路徑。
今年6月,青海湖景區管理局與(yu) 環湖州縣地方政府健全完善協調聯動機製,與(yu) 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簽署局地合作紀要,共同出台《關(guan) 於(yu) 深入開展“青海湖大保護大治理大聯合”行動意見》,形成同向發力的保護,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推進青海湖環境保護工作合力。
今年以來,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還全麵開展了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以保護區為(wei) 核心,景區為(wei) 基礎,放眼全流域,對風險隱患、短板漏洞、敏感突出問題開展全覆蓋巡查,累計排查2萬(wan) 餘(yu) 平方公裏,24個(ge) 水鳥棲息地、15個(ge) 普氏原羚監測區、28個(ge) 植被監測區,為(wei) 青海湖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發揮了積極作用。
展現綠水青山“顏值”和“價(jia) 值”
很多人說,因為(wei) 有著高山和草原的映襯才讓青海湖盡顯獨特之美,環湖360度,每個(ge) 角度都有著不同的美景。飽覽過青海湖春夏秋冬之盛景,就會(hui) 發現青海湖在四季的輪回更替中展現出不一樣的景致。青海湖囊括冰川、積雪、荒漠、草原、草甸、湖泊、濕地等生態係統,濃縮了“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單元,承載著厚重的人文曆史,是高原生態係統的精華所在,是大美青海的顏值所在,也是青海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紮紮實實推進生態保護的職責所在。
今年“十一”長假期間,當《坐著高鐵看中國》的鏡頭聚焦青海時,青海湖憑借其高原湛藍絕美畫卷登上央視熒屏,再一次向世人展現著大美青海的生態魅力。
現如今,青海湖景區內(nei)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廁所革命”成效顯現,寬敞的觀景平台遊人如織,慕名而來的遊客不僅(jin) 流連於(yu) 自然山水,而且感受到青海湖多年來的保護成效。
記者從(cong)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根據“區內(nei) 遊、區外消費”工作理念打造的民俗風情小鎮,不僅(jin) 推動了青海湖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實施,並和環湖沿線鄉(xiang) 鎮一起發揮著食、宿、購等綜合接待服務基地功能。數據顯示,近年來環湖周邊從(cong) 事和參與(yu) 旅遊業(ye) 的牧戶有近2000家,直接和間接參與(yu) 旅遊經營人員近2萬(wan) 人,環湖群眾(zhong) 享受著生態資源惠澤的紅利。
今天的青海湖人,深入貫徹“四個(ge) 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you) 先理念,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綠色發展高質量推進的關(guan) 係,打好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兩(liang) 張牌,用實際行動探索自然資源價(jia) 值轉換和可持續發展路徑,讓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jia) 值”。
青海湖景區利用青海湖生態資源稟賦,結合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斷拓展生態觀光、文化、體(ti) 育、自然體(ti) 驗和生態研學路徑,構架展現青海湖生態環境特色的生態旅遊產(chan) 品體(ti) 係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重點打造“走進青海湖自然課堂”生態研學旅遊產(chan) 品,製定了環湖研學線路和《青海湖研學手冊(ce) 》,已有近40餘(yu) 批1萬(wan) 餘(yu) 名中小學生走進青海湖景區接受自然體(ti) 驗和戶外環境教育研學實踐課程,努力形成青海湖景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相融相生新局麵。
讓“大美淨好”名片愈加靚麗(li)
青海湖很大,不能變小了;青海湖很美,不能變醜(chou) 了;青海湖的水很淨,不能汙染了;青海湖的名聲很好,不能敗壞了,要讓“大美淨好”成為(wei) 青海湖永久的靚麗(li) 名片。
讓“大美淨好”成為(wei) 青海湖永久的靚麗(li) 名片,這是保護青海湖的任務和責任,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願和行動。
2019年,“保護青海湖、我是誌願者”行動在美麗(li) 的青海湖畔拉開帷幕,並在青海省範圍內(nei) 掀起了保護青海湖誌願服務熱潮,且青海湖環保知識進校園、全國徒步大會(hui) 、小手拉大手共護碧水藍天——紅領巾在行動等活動也在不斷豐(feng) 富和延伸著“保護青海湖、我是誌願者”行動的內(nei) 涵和外延,越來越多的力量共同參與(yu) 到保護青海湖的行列中,一起講好青海湖故事,攜手嗬護好青海湖這塊純潔瑰麗(li) 的高原“藍寶石”。
不僅(jin) 如此,如今保護青海湖、保護生態環境也正在成為(wei) 環湖群眾(zhong) 的一致共識和行動新風尚。44歲的尖木措是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孜河鄉(xiang) 達日村的牧民,因為(wei) 曾經目睹過牛羊誤食垃圾而死亡的悲劇,所以從(cong) 1996年就開始加入到了保護青海湖的行列中,成為(wei) 社區保護生態協管員,並在今年成為(wei) 了青海湖首批牧民巡護隊的隊員之一。
今年9月,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與(yu)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的23名牧民簽訂了生態環境保護共管協議,組建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支牧民巡護隊,加強對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社區共管工作,提高了農(nong) 牧民參與(yu) 生態保護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wei) 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增添了新力量。
國家公園建設前期腳步堅實
今年上半年,繼青海省啟動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三年行動後,青海湖開啟了建設國家公園的序幕,製定了《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青海湖工作方案》,全麵謀劃了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的“作戰圖”。確定2020年為(wei) 規劃編製年,2021年為(wei) 規劃申報年,2022年為(wei) 國家公園設立年的“三步走”戰略,形成了整合優(you) 化、改革創新、製度建設、生態建設、價(jia) 值轉換、文化保護、資金保障等7個(ge) 方麵29項工作任務。
同時,製定完成《“大美淨好”青海湖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國家公園申報啟動、強化生態保護建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健全完善製度體(ti) 係、協同推進綠色發展、加強規劃項目支撐、堅持黨(dang) 建示範引領等六大行動37項任務“路線圖”,描摹出中國最美湖泊國家公園的藍圖。
建設國家公園,是青海省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ti) 實踐,是推進生態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安排,是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的重要抓手。當前,青海湖在國家公園前期創建中步履堅實。
青海省7月啟動青海湖流域自然資源和社會(hui) 經濟本底調查,圍繞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這三大任務,涵蓋自然生態環境、自然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主要自然資源和社會(hui) 經濟等方麵,提供科學參考和數據支撐。
基於(yu) 青海湖流域自然資源和社會(hui) 經濟本底調查成果應用,一係列符合性論證報告和經濟社會(hui) 影響評價(jia) 報告正在編製當中。在此基礎上,啟動了青海湖流域“天空地”一體(ti) 化監測體(ti) 係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製定《青海湖生態保護巡護監測工作方案》,建立由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wei) 主體(ti) 麵,各分局為(wei) 基礎線,相關(guan) 保護站為(wei) 補充點的工作格局,有效提升科技支撐保護能力和水平。
在此基礎上,還啟動了“青海湖十四五發展戰略研究”“青海湖綠色發展研究”“青海湖水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和《青海湖流域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青海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青海湖旅遊空間布局規劃》《普氏原羚保護規劃》等“一調查、四課題、五規劃”。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展望未來,青海湖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為(wei) 引領,深入落實“大生態、大屏障、大保護,自然美、人文美、和諧美,淨湖水、淨環境、淨理念,綠水好、青山好、生活好”的青海湖“大美淨好”新目標任務,一個(ge) 青海湖流域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更加係統性、原真性保護,全球價(jia) 值、國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更加充分體(ti) 現,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協調推進的生態青海湖正緩緩走來,在綠水青山間綻放出“大美淨好”的新姿顏。(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供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