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連縣:遍地沙棘成草原牧民致富“果”
圖為(wei) 成熟的沙棘。祁連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每年9到10月,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峨堡鎮白石崖村漫山遍野都是黃澄澄的野生沙棘果,村裏的貧困戶尕什傑在管護巡邏時利用閑暇時間采摘沙棘果。
尕什傑告訴記者:“每天可以采摘10斤左右,可以有200元的收入,既不耽誤管護工作,又能增加收入。”
白石崖村第一書(shu) 記秦海榛介紹,白石崖村位於(yu) 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峨堡鎮,平均海拔3500米,有牧戶335戶929人,其中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有34戶79人。
“白石崖村集體(ti) 經濟發展一直處於(yu) 停滯不前的狀態,要想改變村集體(ti) 經濟發展,首先要明確思路,從(cong) 最初的租金收益模式,變成短、長期產(chan) 業(ye) 滾動式可持續發展。”秦海榛說。
依托當地的資源優(you) 勢,白石崖村“兩(liang) 委”以綠增收、變物為(wei) 寶,將目光瞄向了遍地的沙棘果樹。秦海榛感慨道:“這金燦燦的沙棘果汁就是我們(men) 白石崖村產(chan) 業(ye) 發展的第一桶金。”
通過調研和考察,沙棘果汁生產(chan) 線建設的項目一經確立,中央財政扶持資金50萬(wan) 元便入股到祁連縣壹度緣農(nong) 牧科技有限公司沙棘果汁廠,村“兩(liang) 委”擔任股東(dong) ,參與(yu) 沙棘果汁廠經營管理。沙棘果汁生產(chan) 線投入生產(chan) 後,提供了50個(ge) 就業(ye) 崗位,人均每年增加務工收入30000元。今年,沙棘果汁廠已收購沙棘果5000多斤,直接為(wei) 當地村民增收10餘(yu) 萬(wan) 元。
“沙棘果汁這個(ge) 項目落戶到我們(men) 村裏,可以讓我們(men) 村裏一些村民實現就業(ye) ,增加收入,同時也能增加村集體(ti) 收入。”白石崖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卡拉表示,村裏有了錢,就可以給民眾(zhong) 做更多事。
秦海榛告訴記者,在整合了各類集體(ti) 經濟發展資金後,43戶牧戶將自家牧場牲畜、草原作價(jia) 入股加入到村裏的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始了生態畜牧業(ye) 發展之路,目前該村的建檔立卡戶已全部脫貧。
村裏的貧困戶東(dong) 知布和旦木秋就在合作社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東(dong) 知布通過為(wei) 合作社放牧牲畜每年可以拿到44000元的工作,而旦木秋為(wei) 合作社當起了司機,年工資收入有36000元。到2020年底,合作社民眾(zhong) 分紅預計達70萬(wan) 以上,3戶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分紅1000元以上。
白石崖村因地製宜,深度挖掘集體(ti) 經濟發展潛在優(you) 勢,廣借外力拓寬集體(ti) 經濟發展路子,激活村級集體(ti) 經濟發展要素,探索出了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東(dong)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出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健康扶貧為貧困民眾“兜底”
時近跨年,地處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卡力崗村,馬忠祥家爐子上的熬茶正在翻滾,蒸騰起來的水汽讓屋裏更加溫暖。[詳細] -
青海省祁連縣:“脫貧保”讓貧困群眾脫貧少了後顧之憂
祁連縣積極探索保險助推扶貧渠道,針對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且易返貧、扶貧任務重的實際,創設了更具針對性的“脫貧保”產品政策,並給予貧困群眾更大傾斜的具體支持措施,讓貧困群眾脫貧“零風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