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黃南州醫改見聞:公共衛生分片區,濱海“外援”傳幫帶

發布時間:2020-11-23 10:56:00來源: 中新網

青海藏鄉(xiang) 醫改見聞:公共衛生分片區,濱海“外援”傳(chuan) 幫帶
圖為(wei) 黃南州民眾(zhong) 在同仁市雙朋西鄉(xiang) 衛生院體(ti) 驗藏藥浴。(資料圖)馬怡睿 供圖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地處九曲黃河第一彎,中藏醫文化源遠流長,但常見病、慢性病、高原病、地方病多發也是不爭(zheng) 的事實。

  如何破解上述難題,助力綜合醫改向縱深發展?如何真正讓民眾(zhong) 享醫改便利、得醫改實惠?

  中新網記者從(cong) 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獲悉,2020年,該省綜合醫改進入集中發力階段,黃南州根據一市三縣特色,力爭(zheng) 打造“一縣域一特色”的黃南醫改新模式,並逐步形成“中藏醫藥事業(ye) 領頭跑,其他事業(ye) 同頻而動”的醫改發展新局麵。

  今年5月,黃南州尖紮縣縣域醫共體(ti) 由總院——尖紮縣人民醫院牽頭,將全縣公共衛生工作分為(wei) 三個(ge) 區域,即北部片區(坎布拉、康楊、賈加、多加衛生院)、中部片區(馬克唐、措周、昂拉衛生院)、南部片區(尖紮灘、當順、能科衛生院),組建三個(ge) 公共衛生服務團隊,實施基本公共衛生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片區化試點。

  “片區工作推進後,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工作效率提高了,我們(men) 衛生院的職工能幹更多‘正經事’了。”尖紮縣坎布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昂欠多傑笑著說。

  他為(wei) 記者算了一筆賬,片區化工作沒開展前,坎布拉轄區內(nei) 12個(ge) 行政村、36個(ge) 自然村、2個(ge) 社區,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需要50多天時間,再用30天時間整理、匯總、出報告、反饋,後續還要將相關(guan) 信息錄入存檔,大概得三四個(ge) 月。

  他說,片區化開展後,整合人員設備,隻用24天就能完成坎布拉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慢病患者體(ti) 檢和部分居民家庭醫生簽約,“衛生院不但能派出人員進修學習(xi) ,還能保障單位醫技科室人員固定開展日常工作,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得到明顯增強。”

  “關(guan) 鍵是民眾(zhong) 得實惠了。”昂欠多傑補充說。

  黃南州麥秀林場退休職工夏吾加措種植藥材已經有十多年,收購藥材、為(wei) 藥廠供貨,通過這幾年的種植,他摸索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

  目前,黃南州種植中藏藥材已近1萬(wan) 畝(mu) ,按照“自采、自製、自用”的原則,全州各中藏醫院研發自主加工藏藥製劑達824種,獲得省級製劑批準文號527種,全州4家民族醫院、36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126個(ge) 村衛生室等都配備藏藥。

  除了自力更生,“外援”成為(wei) 黃南醫改“新力量”。

  “省外專(zhuan) 家的加入,確實為(wei) 推動醫院整體(ti) 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幫助醫院補齊了短板,也培養(yang) 出了一批優(you) 秀的人才,讓大家真正享受到了優(you) 質醫療資源帶來的實惠。”黃南州人民醫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副院長田瀚介紹。

  劉聖源是來自於(yu) 北京大學濱海醫院(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的專(zhuan) 家,在黃南州人民醫院擔任放射科副主任,今年是他來青工作的第三年。

  三年來,劉聖源見證了黃南州第一台磁共振設備進入醫院,也不遺餘(yu) 力傳(chuan) 幫帶本地醫生。他與(yu) 他的科室填補了黃南州人民醫院從(cong) 前沒有磁共振診斷的空白、提升了黃南州人民醫院的診斷水平。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