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我國最大內陸鹹水湖湟魚保護按下“快進鍵”

發布時間:2021-01-08 10:29:00來源: 新華社

  1月,青海省最低氣溫突破零下20攝氏度,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青海湖湖麵結冰麵積近八成。2021年1月1日起,青海省政府實施第六次封湖育魚,期限為(wei) 十年,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資源將得到更係統保護。

  青海湖橫跨青海海南和海北兩(liang) 個(ge) 藏族自治州,最高海拔5291米,這片獨特水域是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青海湖裸鯉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列為(wei) 瀕危物種,是青海湖特有的珍貴魚類,對維係青海湖流域“水—魚—鳥”生態鏈安全至關(guan) 重要。

  即將開始的第六次封湖育魚區域包括:青海湖湖區及倒淌河、黑馬河、布哈河、泉吉河、沙柳河、哈爾蓋河、甘子河、吉爾孟河等入湖河流。封湖育魚期間,禁止任何單位和個(ge) 人在青海湖及其入湖河流捕撈青海湖裸鯉或以任何方式收購、拉運、儲(chu) 存、販賣青海湖裸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人為(wei) 大量捕撈、河道萎縮、裸鯉繁殖水域日益退化等影響,青海湖裸鯉資源一度銳減至2592噸。

  “在老青海人記憶中,湟魚是青海人的救命魚。當年,不少青海人以湟魚充饑,後來湟魚罐頭等食品受到歡迎,那時湟魚被打了不少啊!”家住青海湖畔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的老人旺加說。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何玉邦介紹:“青海湖地區低溫缺氧,浮遊生物匱乏,青海湖裸鯉生長十分緩慢,一旦資源枯竭,恢複十分不易。”

  1980年,青海省政府頒布了《青海水產(chan) 資源繁殖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停止青海湖冬季冰魚生產(chan) ;2003年起,青海省全麵實施封湖育魚計劃。

  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省政府相繼實施了五次封湖育魚,累計增殖放流1.56億(yi) 尾裸鯉。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說,人工增殖放流對青海湖裸鯉資源的增加貢獻率超過23%,青海湖裸鯉得到有效保護並逐年恢複。

  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2020年9月11日,青海省省長信長星在長江流域青海段禁捕工作專(zhuan) 題會(hui) 議上,對青海湖封湖育魚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在不折不扣高質量完成長江禁捕各項任務的同時,繼續推進青海湖禁捕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

  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chan) 研究所2020年12月監測數據顯示,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已達10.04萬(wan) 噸,是保護初期的38倍,為(wei) 原始蘊藏量的3成以上。

  “如今,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建設水域生態文明的社會(hui) 氛圍已形成,和政府一道,環湖地區的農(nong) 牧民也積極參與(yu) 到保護湟魚的行動中。”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農(nong) 牧科技局副局長才旦說。

  位於(yu) 青海湖北岸的剛察縣泉吉鄉(xiang) 新泉村,以前是有名的“漁村”,今年53歲的郭永忠從(cong) 小就跟著父輩們(men) 一起捕魚。

  “那時我們(men) 穿著用橡皮製成的水服,開著拖拉機去附近水域捕魚,每次都滿載而歸,能打個(ge) 幾百斤。”郭永忠說,“青海湖重要的補給河流——布哈河斷流時,魚特別多。一段時間內(nei) ,清燉湟魚、用魚湯泡饃成了我們(men) 的主食。”

  如今,“漁村”成為(wei) 曆史,剛察縣依托青海湖打造旅遊名片,“魚鳥天堂”的名字吸引著眾(zhong) 多遊客慕名而來。每年6月到7月中下旬,布哈河、沙柳河、泉吉河、黑馬河等青海湖主要水源迎來河水暴漲期,湟魚逆流而上,開始洄遊之旅,成為(wei) 一道壯麗(li) 景觀。

  “青海湖是‘大美青海’的亮麗(li) 名片,是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窗口,是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我們(men) 將以十年封湖育魚為(wei) 契機,保護好青海湖生態,確保青海湖生態係統達到預期目標。”何玉邦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