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旁觀者到親曆者,“90後”女特警的高原生活
七點鍾,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隊警營裏,嘹亮的起床號打破了高原清晨的寧靜。多傑吉和四名同事麻利地收拾好內(nei) 務,將頭發紮成低馬尾,下樓出操。
“開始點名!”
寒風凜冽,刮得人臉生疼。一聲聲渾厚的喊“到”聲中,5名女特警的聲音格外清脆。
若不是那一身幹練的警服,僅(jin) 憑這一張張清秀的麵龐,很難將她們(men) 與(yu) 悍勇的特警聯係到一起。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於(yu) 青海省東(dong) 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巍峨,草原連綿,氣候惡劣。在高寒缺氧的條件下,五位“90”後姑娘懷揣夢想來到雪域高原,成為(wei) 果洛州特警支隊直屬女子中隊的成員。
1月9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隊直屬女子中隊的隊員們(men) 在參加高原野外適應性訓練。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很多人也許不理解女生選擇這個(ge) 職業(ye) 。”多傑吉說,小時候,她的性格像個(ge) “假小子”,而且一直有個(ge) “警察夢”,所以高中畢業(ye) 時義(yi) 無反顧地選擇了警校。“兩(liang) 年前我和三名同事入職參加工作,穿上特警服的那天真是終生難忘,那年我們(men) 22歲。”
懷揣理想入職後,體(ti) 能訓練、擒拿格鬥……這些不少男特警都略顯吃力的訓練科目,讓女孩們(men) 吃了不少苦頭。
年齡最小的趙文婷對為(wei) 期3個(ge) 多月的新兵集訓印象深刻,“訓練時不能佩戴口罩和手套,一整天下來,臉頰要麽(me) 曬傷(shang) 要麽(me) 皴裂,腿上淤青一塊連著一塊,手掌經常被磨破皮。每天訓練10多個(ge) 小時,在我眼裏,訓練場上不分男女,不管訓練再苦再累我都咬牙堅持下來,不願輸給任何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9月,趙文婷在“全省公安機關(guan) 首屆警務實戰教官教學技能大比武”中,獲得女子組第五名的好成績。
1月9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隊直屬女子中隊的隊員們(men) 乘車前去參加訓練。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訓練雖辛苦,但是大家都非常照顧我們(men) 。這個(ge) 大家庭很溫暖,這裏不僅(jin) 是我們(men) 工作的單位,也是我們(men) 的家。”女特警史正潔說。
“我們(men) 果洛州特警支隊直屬女子中隊成立於(yu) 2017年9月,五名女特警作為(wei) 支隊機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投入到隊伍建設的各方麵,特別在執勤工作中更耐心、更細心、更熱心,也更有愛心,贏得大家一致好評。”雲(yun) 劍突擊隊隊長李發龍說。
2020年12月,支隊接到緊急任務需要為(wei) 州醫院3名大出血的孕婦獻血,湯垚作為(wei) 在場唯一的女特警,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衝(chong) 了上去。
“參加工作後,我從(cong) 旁觀者轉變為(wei) 親(qin) 曆者,群眾(zhong) 遇到困難時第一個(ge) 想到的是警察,哪怕隻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我都覺得特有成就感,這是一種自我價(jia) 值的實現。”湯垚說。
1月9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特警支隊直屬女子中隊的隊員在參加射擊訓練。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29歲的朋毛卓瑪比其他四人早入職一年,是大夥(huo) 心中的“大姐”。“親(qin) 戚中有好幾位軍(jun) 人,所以從(cong) 小就對警察充滿了向往。”朋毛卓瑪說,入警之後,自己從(cong) 不會(hui) 告訴家人訓練中的辛苦,“既然熱愛,就要堅持,選擇了特警,就是選擇了忠誠與(yu) 擔當,我無怨無悔。”
姑娘們(men) 在宿舍裏養(yang) 了幾盆鮮花。朋毛卓瑪說,她原本擔心高原上的花朵很難養(yang) 活,但路過女子中隊宿舍的人都能發現,幾朵並不顯眼的小花,一直在倔強生長,悄然綻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綻放在青藏線上的鐵警之花
“每個節假日基本都是在崗位上過的,幾乎沒怎麽和家人一起享受過假期。”尕桑吉笑著說,作為一名查緝追逃的女警,越是節假日她越要提高警惕。[詳細] -
青海唯一女禁毒支隊長:女子本弱,為警則剛
女子本弱,為警則剛。3月8日,婦女節,中新網記者采訪了青海省唯一一位禁毒支隊女性支隊長——海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支隊支隊長、2017年度青海省三八紅旗手季肖英,了解緝毒“女將”十二年的緝毒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