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理塘縣:畜牧大縣的“極地果蔬”成長記
1月21日,地處高寒牧區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雪花飄飄,天寒地凍,氣溫已達零下15度。但理塘縣濯桑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園區裏卻熱火朝天,當地農(nong) 牧民在溫棚裏忙著采摘小番茄、草莓等果蔬。
幾年前,新鮮果蔬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還是“奢侈品”。如今,理塘縣的蔬果已小有名氣,“極地果蔬”在內(nei) 地和沿海地區打響了品牌,一天之內(nei) ,長在高原的蔬果就可以出現在600公裏外成都市民的餐桌上。“極地果蔬”是指生長在青藏高原上的有機果蔬,因為(wei) 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品質優(you) 異。
理塘縣高原生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地。葉強平 攝
海拔4300米的高原有了“極地果蔬”
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南緣的理塘縣,平均海拔4300米,是全國120個(ge) 、四川省10個(ge) 、甘孜州5個(ge) 純牧業(ye) 縣之一,同時也是四川省草原畜牧業(ye) 重點縣。
“理塘的技術水平差,種不出菜;交通條件差,運不進來菜,即使運來的菜也很貴。上世紀八十年代,犛牛肉賣一元八一斤,番茄比它貴,還想買(mai) 都買(mai) 不到。”53歲的原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副局長洛絨澤仁從(cong) 小生活在理塘,他說,吃菜難問題曾經很困擾當地人。
海拔高,氣壓低,氧氣稀薄,外加地裏石頭多,翻耕、碎土、撿石等工作難度大,普通農(nong) 作物的生存條件十分脆弱。
能不能種,種什麽(me) ?一係列的問題需要一一攻克。從(cong) 1991年開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理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百姓的吃菜需求。
高海拔氣候、清新的空氣、無汙染的土壤、潔淨的水源、充足的光照造就了生產(chan) 有機天然錯季節農(nong) 產(chan) 品的獨特優(you) 勢,讓理塘縣康藏陽光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帆看到希望。
理塘濯桑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園區。葉強平 攝
2017年3月9日,理塘縣成立了甘孜州首個(ge) 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科技開發、休閑觀光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園區——濯桑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園區。
楊帆率領團隊開始探索種植各種蔬菜水果。2017年以來,相繼完成了基地全年氣象數據的收集,試驗示範種植土豆原種50畝(mu) 、蘿卜50畝(mu) 、大棚水果番茄有機栽培15畝(mu) 、大棚草莓試種7畝(mu) 等,還完成了萵筍、西蘭(lan) 花、鬆花菜的漂浮育苗。
目前,理塘濯桑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園區成功栽培了小番茄、大棚西瓜、白蘿卜、上海青、香菇等20餘(yu) 個(ge) 品種,9萬(wan) 餘(yu) 畝(mu) “極地果蔬”產(chan) 業(ye) 帶在國道G227沿線分布,綿延10餘(yu) 公裏。
處處可見的現代農(nong) 業(ye) “黑科技”
“你們(men) 要把瓜葉分叉中長出的小瓜叉去掉,這樣就能減少瓜養(yang) 分的消耗,長出的西瓜才能又大又甜。”一位山東(dong) 漢子在蔬菜大棚裏向當地的農(nong) 牧民傳(chuan) 授種植西瓜的心得。2016年10月,理塘縣引進瑪吉阿米農(nong)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修建58個(ge) 現代化標準大棚,並從(cong) 山東(dong) 引進了溫帶瓜果蔬菜的現代化種植技術。
“棚裏溫度最高30℃,最低9℃,非常適宜水果、蔬菜生長。”在蔬菜大棚裏,技術員劉振國說,小番茄一年可收獲兩(liang) 季,一棚產(chan) 出達1萬(wan) 多斤。甲窪瑪吉阿米花園農(nong) 莊與(yu) 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和四川省農(nong) 科院等科研院校簽訂院(校)縣戰略合作協議,聘請資深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鄉(xiang) 土人才組成技術創新服務團隊,推廣了一批“種養(yang) 循環、綠色有機、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為(wei) 主的現代農(nong) 業(ye) 新技術。
技術人員傳(chuan) 授當地務工農(nong) 牧民蔬菜種植技術。葉強平 攝
高原果蔬種植除了依靠大棚,在距離瑪吉阿米花園農(nong) 莊8公裏外的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雙創中心,還把現代化的種植機械開到了4000米的高原。翻地、施肥、播種、整地都一次性機械化完成,實現了標準化、規模化蔬菜種植。
大棚裏每壟草莓苗的土壤裏,埋著一根輸配用水毛管,通俗地說,就是給土壤“輸液”的管道。“滴片過濾器、真空引水裝置、水肥一體(ti) 機、管網鋪設等,為(wei) 我們(men) 種植高品質果蔬創造了可能性。”康藏陽光的技術總監蘇永根說。
“北鬥係統給播種機加上了一雙‘眼睛’。”高級農(nong) 藝師陳誌明說,在作業(ye) 的時候,智能播種機完全是按照北鬥係統的衛星定位地圖操作,可以確保作業(ye) 又快又準又好,“以前300人播種的土地,現在使用智能播種機,一兩(liang) 個(ge) 人就足夠了。”
在理塘縣蔬菜園區裏,處處可見現代農(nong) 業(ye) 的“黑科技”:果蔬種植、采收、清洗已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機械化;播種車安裝了北鬥導航係統;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援建了一套智慧農(nong) 業(ye) 係統,可以實時監測環境數據和作物種植情況。
高原果蔬的“西菜東(dong) 送”2020年實現了
“現在我們(men) 這裏種出的白蘿卜、小番茄、水果黃瓜等‘極地果蔬’,不僅(jin) 能滿足本地群眾(zhong) 的需求,還遠銷港澳。”甲窪鎮副鎮長劉繼偉(wei) 說。
據悉,理塘大力發展高原“綠色果蔬”產(chan) 業(ye) ,目前已建設10000平方米標準化育苗中心、5000平方米EPS智能模塊化冬暖大棚、 600噸標準化蔬菜冷鏈庫,種植有機果蔬8300畝(mu) ,產(chan) 量8100萬(wan) 斤,產(chan) 值6880萬(wan) 元,具備將產(chan) 品整合到全國的能力,成為(wei) 直供港澳極地試點基地建設縣。
供粵港澳蔬菜基地。葉強平 攝
回看畜牧大縣的“極地果蔬”成長記,2017年9月,康藏陽光現代生態農(nong) 業(ye) 雙創中心成為(wei) 供港澳台的備案蔬菜基地和四川省直供香港試點蔬菜基地。2018年9月7日,5台滿載135噸理塘高原蘿卜的冷鏈車緩緩開出康藏陽光蔬菜生產(chan) 加工基地,理塘縣供港澳極地蔬菜專(zhuan) 車首發開運。當年,直供港澳的1500噸川菜,有70%來自這裏。2019年7月30日,甘孜州首屆農(nong) 特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會(hui) 在理塘縣濯桑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內(nei) 成功舉(ju) 辦,現場簽約采購訂單114項,簽約總額15.1億(yi) 元。
小番茄裝箱。葉強平 攝
如今,理塘縣白蘿卜年產(chan) 量5萬(wan) 噸,遠銷成都、重慶和粵港澳大灣區;高原小番茄、西瓜、夏草莓年產(chan) 量120萬(wan) 斤,通過品牌超市進入成都、廣州、珠海的高端市場,累計實現農(nong) 業(ye) 產(chan) 值約2億(yi) 元。清晨采收高原之上的果蔬,傍晚即可送到粵港澳大灣區市民的餐桌上,高原果蔬的“西菜東(dong) 送”2020年實現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科技助“極地果蔬”走出高原
近日,甘孜州農特產品產銷對接現場會在理塘縣舉辦,近百家國內外知名農業龍頭企業、電商企業及20餘家旅行社齊聚理塘縣,現場簽約采購訂單114項,簽約總額15.1億元。[詳細] -
“極地果蔬”助力甘孜理塘走出高山
12月5日,由中共理塘縣委、理塘縣人民政府、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極地果蔬扶貧對接會在成都召開,100餘位專家學者在會上深入探討了理塘縣農業發展的現狀、優勢與未來。[詳細] -
“極地果蔬”,來自“天空之城”理塘
“極地果蔬”,來自“天空之城”理塘,即將建成的勒通公司基地將促進理塘現代農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與甲窪生態產業園區一樣,理塘縣結合實際情況引進現代化、規模化種植企業入駐,為當地帶來了長期的經濟支柱產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