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剛察牧民“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圖為(wei) 幹淨整潔的新家。才項什姐 攝
殺牛宰羊、炸油餜子、準備五穀鬥……年關(guan) 將近,生活在青海湖邊哈爾蓋草原的牧民們(men) 都在準備過藏曆新年。
“走走走,去我的新家看看,跟你們(men) 想象得不一樣。”剛從(cong) 鎮農(nong) 商銀行下班的哇保盛情邀請著。
61歲的哇保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貢公麻村的牧民,生活的地方曾是該省深度貧困地區。但隨著脫貧攻堅不斷加強,貧困已經成為(wei) 了過去式。
圖為(wei) 易地搬遷後的哇保家。才項什姐 攝
回家的路上哇保告訴記者:“我現在不僅(jin) 有了新房子,而且有了穩定的工作,在農(nong) 商銀行當保安每個(ge) 月有2200的工資,平時的日子都比原來過年好!”
來到貢公麻村拉克口,一排排嶄新的大紅瓦房跳入眼簾,這裏便是哇保的新家——拉克口易地搬遷安置點,硬化路、大陽台、暖棚、自來水,窗明幾淨。
“前幾年我們(men) 5口人還住在拉克腦深山裏,隻有800畝(mu) 草場,牲畜又少,一年沒多少收入,想著在縣城租房子讓孫子上學,花費大得讓人難心啊。”哇保介紹,缺乏資源、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就連日常飲水也要到很遠的地方拉,諸多因素限製了發展。
2016年他們(men) 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深山窩拉克腦,搬到了位於(yu) 貢公麻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拉克口的新家。
“以前住在腦山裏,進出隻有一條窄窄的搓板路,幹啥都不方便。搬下來後,看病、上學都很方便,這麽(me) 好的房子,自己隻掏了1萬(wan) 元。”兒(er) 媳婦那木措笑著在一邊插話道。
“搬到安置點後,政府還在繼續幫我。2015年被認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後,村裏給了我40隻生產(chan) 母羊,現在已發展成130隻了,農(nong) 牧扶貧項目給蓋了120平米的大暖棚,2017年我就脫貧了。”哇保說,現在他家除了草原補助獎一年8000元的收入外,在鄉(xiang) 、村領導的介紹下,有了穩定的保安工作。同時,他還是村裏的草管員,一年有14400元的收入,孫子也到鎮上上學了,生活不再愁了。
圖為(wei) 哇保和孫子正在喂羊。才項什姐 攝
“牧民群眾(zhong) 剛搬來時完全沒有城鎮生活概念,家裏連衣櫃都沒有,從(cong) 家裏的家具擺設,到生活習(xi) 慣、衛生習(xi) 慣都要從(cong) 頭教起。”哈爾蓋鎮副鎮長裴誌強告訴記者,為(wei) 了讓民眾(zhong) 到易地搬遷點後有歸屬感,鄉(xiang) 、村兩(liang) 級黨(dang) 委政府積極掌握和解決(jue) 民眾(zhong) 的困難,真正實現“搬得出”“留得住”。
裴誌強說,2015年哈爾蓋鎮共識別建檔立卡308戶1023人,2017年全部實現脫貧,現全鎮人均收入已達10000元左右,截至目前,全鎮共57戶牧民完成易地搬遷。
近年來,剛察縣把易地搬遷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重要舉(ju) 措和改善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實現貧困村整體(ti) 脫貧的重要抓手,不但改善了偏遠牧區群眾(zhong) 的居住環境,並結合實施各項扶貧產(chan) 業(ye) 給貧困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e) 崗位,使越來越多的牧民改變傳(chuan) 統的生活方式,走上脫貧致富路的征程。
在青海省,目前已有5.2萬(wan) 戶、20萬(wan) 名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搬遷,實現了“挪窮窩”“拔窮根”“奔富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德瓦尕寶”的心願:讓貧困戶快點富起來
“德瓦尕寶”是藏族民眾對有威望老人的尊稱,而哈爾蓋鎮,說起環倉秀麻村的謝日布,大家都會說他是村裏最早的“德瓦尕寶”之一,也是村裏最熱心的“德瓦尕寶”。[詳細] -
青海省剛察縣:生態補償成為牧羊人脫貧新引擎
“現在每年有5700塊錢的禁牧補助、600多塊錢的草蓄平衡補助,家裏的200畝早場讓我繁活了14隻羊羔,去年一年的收入有3萬多塊錢。”17日,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伊克烏蘭鄉壓貢麻村的牧民旦君加告訴記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