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源頭,青海全力保護“地球之腎”

發布時間:2021-02-04 15:07: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2月2日是第25個(ge) 世界濕地日,“濕地與(yu) 水”成為(wei) 今年濕地日的主題。位於(yu) 三江源頭的青海省通過政府與(yu) 民間共同發力,全力保護“地球之腎”。

  藏族牧民才仁旦周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鎮措桑村,2018年他成為(wei) 隆寶自然保護區生態管護員。位於(yu) 三江源腹地的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yu) 1984年,是我國第一個(ge) 以黑頸鶴及其繁殖地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夏季,隆寶灘大麵積的濕地讓很多鳥類在這裏築巢安家,我們(men) 希望鳥類把美麗(li) 的隆寶當成自己的家。”才仁旦周說。

  位於(yu) 青藏高原的青海孕育了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等大江大河,被譽為(wei) “中華水塔”“江河之源”。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河流縱橫、湖泊眾(zhong) 多、沼澤廣布、雪山冰川發育蔚為(wei) 壯觀的濕地生態景觀。目前青海省濕地資源麵積為(wei) 814.36萬(wan) 公頃,占全國濕地總麵積的15.19%,濕地麵積居全國第一。建有三江源、祁連山2處國家公園,青海湖鳥島、紮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8處濕地型自然保護區、19處國家濕地公園、32處省級重要濕地。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落實各類濕地生態保護修複資金5.8億(yi) 元,實施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退耕(牧)還濕、小微濕地試點建設等工程項目111個(ge) 。僅(jin) 在2020年,落實濕地項目資金13458萬(wan) 元。“通過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林業(ye) 部門修複了一批退化濕地,提高了高原高寒濕地、江河源頭水源涵養(yang) 能力,改善了部分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濕地管理處處長馬建海說。

  2015年,青海在全國率先實施了濕地生態管護員製度,在三江源綜合試驗區22縣區內(nei) 共設置96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每人每月工資1800元。

  55歲的祁統良家在青海省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南門峽鎮磨爾溝村,南門峽風景瑰麗(li) ,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境內(nei) 有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19年末,南門峽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草局驗收,成為(wei) “國家濕地公園”,祁統良也被政府聘為(wei) 濕地生態管護員。“我們(men) 每個(ge) 月巡護時間達到20天,巡護時,我們(men) 也會(hui) 做好日誌,記錄看到的赤麻鴨等鳥類數量。”祁統良說。

  青海互助南門峽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主任曹選泰說,南門峽濕地公園是互助縣第二大水源地,保障著10多萬(wan) 人的飲水安全,具有重要保護價(jia) 值。在這裏,像祁統良一樣的管護員就有10名,來自互助縣南門峽鎮和台子鄉(xiang) 的19個(ge) 村,管護麵積達1.826萬(wan) 畝(mu) 。

  對於(yu) 省會(hui) 城市西寧的市民來說,“看得見山,望得見濕地”讓市民幸福指數倍增。

  2014年,西寧市湟水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北川片區項目啟動,一片富有城市特色的濱水休閑區代替了曾經的汙水與(yu) 荒灘。冬季走進該濕地公園,不知名的小鳥在公園內(nei) 嬉戲,沿途散步的市民不禁感歎:高原古城西寧越來越宜居了。

  2018年底,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驗收,成為(wei) “國家濕地公園”。每到夏季,園內(nei) 綠葦環抱、鳥語花香。公園還發揮著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控製土壤侵蝕、降解環境汙染等重要作用。

  為(wei) 了讓更多孩子意識到保護濕地重要性,濕地保護教育進入青海中小學課堂。2019年3月,青海省西寧市第一中學成為(wei) 西寧市首家“濕地學校”。目前,青海省林草局支持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hui) 、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等單位共同編製濕地自然教育案例、自然教育讀本、濕地鳥類圖冊(ce) 等,進一步推進自然教育活動提質擴麵。

  “立法保護標誌著濕地事業(ye) 保護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如何麵對濕地保護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需要更多人的智慧。”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王恩光說。

  今年1月20日,濕地保護法草案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會(hui) 議審議。這是我國首次針對濕地保護進行立法,擬從(cong) 濕地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和係統性出發,建立完整的濕地保護法律製度體(ti) 係。

  早在2013年9月1日起,濕地大省青海實施了《青海省濕地保護條例》。2014年,青海省開展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試點。

  目前青海省對濕地保護采取分級管理和聯合執法,對全省國家公園內(nei) 違規違建、“挖湖造景”和“濕地公園”隨意命名亂(luan) 象進行摸排督查,初步解決(jue) 了違規占用濕地、隨意破壞生態等問題。2020年,青海共辦理國家重點工程、地方民生工程等占用國家濕地審核事項13項。

  青海師範大學教授毛旭鋒說,除了立法保護,還需要政府和科研工作者在濕地保護和恢複關(guan) 鍵技術上實現更大突破。

  “今後我們(men) 將從(cong) 政策、工程、投入等方麵,切實加大統籌濕地保護支持力度,為(wei) 濕地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發揮更大力量。通過營造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的良好氛圍,讓濕地不斷繁衍,滋潤生命共同體(ti) 。”青海省林草局局長李曉南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