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糧草備屋頭 過冬沒怕頭——青海省果洛州防災保畜見聞

發布時間:2021-02-08 09:31:00來源: 新華社

   晌午,甘德草原一片金黃,黑色的犛牛成群結隊散落在各處,悠閑吃草。不遠處,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上貢麻鄉(xiang) 旺日乎村的村民卡曉正在屋外整理飼草料,時不時望望自家的牛群。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的牧民在搬運飼草料(1月21日攝)。新華社發

   “飼草料是我自己種的,去年從(cong) 鄉(xiang) 裏領回草種,六月種十月收,裝滿了一百多個(ge) 編織袋,為(wei) 預防雪災做準備。”卡曉說。

   在青海牧區,過去有句“家有萬(wan) 貫,帶毛的一律不算”的俗語,說的正是牧民家牛羊抵禦風險能力弱。“過去沒有提前備飼草料,大雪掩埋了牧場,封住了牛羊賴以生存的地方。犛牛吃不上草,凍死餓死是難免的。”卡曉說。

   “現在不用擔心了,冬天下再大的雪,家裏的牛也不會(hui) 受災挨餓了。”卡曉指著一旁的燕麥草說。

   寒冬未至,糧草先行。入冬後,牧民們(men) 忙著自種、自備牧草,農(nong) 牧局等部門也開始著手飼草料調運、儲(chu) 備工作。

   “從(cong) 去年十月初開始,我們(men) 一直在儲(chu) 備草料、糧食、燃料、藥品等各項防災救災物資。”果洛州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崔宏偉(wei) 說。

   走進瑪沁縣大武鄉(xiang) 格多村的縣級飼草料儲(chu) 備倉(cang) 庫,一捆捆幹草和一袋袋顆粒飼料擺放整齊。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的牧民在整理飼草料(1月21日攝)。新華社發

   “去年格多村建了縣級飼草料儲(chu) 備庫,一旦發生災情,隨時隨地可以調運飼草料。”瑪沁縣農(nong) 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長周太說,目前全縣共有4個(ge) 這樣的儲(chu) 備庫,飼草料使用費由政府專(zhuan) 項資金和牧民各承擔一半,最大程度惠及群眾(zhong) 。

   手中有草,防災不慌。目前,果洛州24處飼草種植基地儲(chu) 備飼草料約4萬(wan) 噸,可滿足現有牲畜60天左右的補飼量,讓牧民群眾(zhong) 吃上“定心丸”。

   “我們(men) 摸索出一套主動避險的辦法,適當保留能繁母畜和優(you) 質種畜,加大牲畜出欄量,將牲畜儲(chu) 備轉變為(wei) 資金儲(chu) 備,減輕對冬春草場和越冬飼草料儲(chu) 備的壓力。”崔宏偉(wei) 說,政府引導牧民購買(mai) 牲畜保險產(chan) 品,指導牧民調整牲畜出欄時間靈活越冬,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助力牲畜平安越冬。

   一整套防災保畜“組合拳”,使防災抗災保畜工作贏得了主動,讓牧民群眾(zhong) 心裏踏實。

   卡曉抓起一大把飼草扔向牛群,牛很快圍攏過來,毫不客氣地大口咀嚼。“以前老人說,遇到雪災隻能聽天由命,現在我們(men) 糧草備屋頭,過冬沒怕頭。”卡曉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