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湖北岸禁塑三年:“小舉措”締造“大文明”

發布時間:2021-03-08 10:1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湖北岸禁塑三年:“小舉(ju) 措”締造“大文明”
圖為(wei) 該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間查看購物中心禁塑情況。才項什姐 攝

  雖是初春,但在“高原藍寶石”之稱的青海湖北岸,白雪依然覆蓋著坐落在這裏的“海濱藏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

  幹淨整潔的街麵上再也看不到往日隨風飄浮的塑料袋。三年前開始的“禁塑令”如今成為(wei) 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禁塑“小舉(ju) 措”在這片富饒美麗(li) 的海濱藏城締造出了生態保護“大文明”。

  5日一大早,沙柳河鎮居民銀卓瑪來到菜市場買(mai) 蔬菜,結賬的地方掛著一遝大紅色的布袋子,老板許海榮正準備將菜裝進新布袋子時,銀卓瑪阻止了老板:“不用拿新的,我這有一個(ge) 昨天用過的。”說著從(cong) 兜裏拿出一個(ge) 同樣的紅色布袋把菜裝了進去。在剛察縣,這幾年用布袋子裝東(dong) 西已經成了老百姓和商家共同的習(xi) 慣。


圖為(wei) 包子鋪內(nei) 的環保打包袋。才項什姐 攝

  如今,剛察縣草場豐(feng) 盛、環境優(you) 美,這裏的人們(men) 正在享受著禁塑帶來的好處。經曆了禁塑前後草原和人居環境的巨大變化,再談起以前,作為(wei) 主抓“禁塑”工作的剛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張玉榮感慨萬(wan) 分。

  在他的記憶中,幾年前剛察縣草場退化嚴(yan) 重,街道上汽車經過時揚起塵土和塑料袋大煞風景,縣城以及草原周邊的網圍欄上掛滿了各種塑料袋,遇到大風天氣,塑料袋更是滿天飛,甚至連沙柳河裏都流淌著白色塑料袋。

  “以前我在基層工作,親(qin) 眼目睹草原上的牛羊總是無故死亡,尤其是靠近路邊和河邊牧民家時常會(hui) 出現牛羊死亡的現象,剛開始不知道牲畜死亡原因,也沒人太在意,隨著牲畜死亡率的增加,都感覺到問題的嚴(yan) 重性,一查才知道是牛羊誤食塑料袋導致死亡的。”張玉榮說。

  2019年10月,剛察縣委縣政府果斷實施禁塑工作,及時發出“禁塑令”,要求在全縣範圍內(nei) 禁止生產(chan) 、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

  “禁塑令”的實施,已經成為(wei) 了“海濱藏城”不斷擦亮生態“底色”的具體(ti) 行動,在禁一次性塑料袋範圍之外,剛察縣根據實際情況將一次性塑料餐具也納入了禁塑之列。

  “現在縣城的商店都用的是這種可降解的紅色環保購物袋,雖然每個(ge) 袋子的成本相比有點高,但是不會(hui) 對環境造成影響,禁塑也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海濱平價(jia) 購物中心經理譚敏說。


圖為(wei) 民眾(zhong) 自覺使用環保購物袋。才項什姐 攝

  路邊一家包子鋪的老板張勇宵介紹著自己的包裝袋:“以前包子鋪外賣用的是一次性塑料袋,現在我們(men) 從(cong) 網上統一訂購,全換成紙質餐盒,盛奶茶的杯子和吸管都是紙質的,雖然成本有點高,但為(wei) 了保護家園,我們(men) 覺得值。”

  在剛察縣文化廣場打掃的環衛工楊有蓮小心翼翼地換下裝滿雜物的布袋,在她看來,以前對城鎮環境影響最大的、也是最難打掃的不是其他垃圾,而是各種塑料袋。有時一刮風,垃圾桶裏的塑料袋被吹起,落在草叢(cong) 裏、綠化帶裏,甚至是掛在樹梢上,撿拾塑料袋特別麻煩。

  張玉榮介紹,為(wei) 了讓民眾(zhong) 逐步適應取消塑料袋的過程,當時成立的禁塑執法大隊,調整10名公益性崗位充實到執法隊伍中,提升禁塑工作整體(ti) 能力。同時,通過上門宣傳(chuan) 、日常執法、政府投資、全縣參與(yu) 等形式全麵開展禁塑工作,當時政府還統一采購環保購物袋免費發放給縣城及各鄉(xiang) 鎮周邊商鋪,很大程度上抑製了以塑料袋為(wei) 主的“白色汙染”。

  “現在,剛察縣2300多家商鋪,一律使用極易降解的紅色布袋。群眾(zhong) 使用環保、可循環的紅布袋和編織袋已成習(xi) 慣,這讓我們(men) 的青海湖周邊的環境更加美好,牛羊誤食塑料袋導致死亡的情況再也沒發生。”張玉榮說。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