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海西州天棚村脫貧“妙招”:借“光”致富

發布時間:2021-03-19 09: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海西天棚村脫貧“妙招”:借“光”致富
圖為(wei) 青海海西供電公司員工對光伏板的連接線路進行專(zhuan) 業(ye) 技術檢查。馬吉成 攝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新源鎮天棚村,溫室大棚內(nei) ,一畦畦碧綠的韭菜生機勃勃,仿佛整個(ge) 春天都濃縮在這裏。

  溫室大棚的屋頂是一排排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高原陽光下泛著藍盈盈的光芒。國網海西天峻縣供電公司運檢部主任馬吉成監護,配電運檢班武澤輝、馬勝龍踩著人字梯登上棚頂,對光伏板的連接線路展開專(zhuan) 業(ye) 技術檢查,排除用電隱患。


圖為(wei) 青海海西供電公司員工正在了解高原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用電情況。馬吉成 攝

  “蔬菜大棚春季用電很放心,這幾天供電師傅們(men) 都在這裏,不光上門指導,還給我們(men) 現場傳(chuan) 授節約用電、安全用電妙招,這服務莎格增個(ge) (藏語:真棒)。”村民尼瑪旦增豎起大拇指稱讚。

  天棚村共有68戶231人,是藏族定居安置村,曾是個(ge) 深度貧困村。曾經這裏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村集體(ti) 經濟長期為(wei) 零。為(wei) 了擺脫貧困,當地政府投資建立了“光伏+大棚”的脫貧項目。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間,在蔬菜大棚上方加裝光伏板。上麵光伏發電,自發自用,多餘(yu) 電量上網。溫室內(nei) 種植了茄子、辣椒等多種農(nong) 作物,僅(jin) 2020年一年村裏光伏上網電量353萬(wan) 度電。

  馬吉成建了個(ge) 光伏扶貧服務微信群,及時掌握電站運行信息,加強電站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定期組織黨(dang) 員服務隊為(wei) 光伏扶貧電站內(nei) 部線路、設備進行測溫、檢查、消缺,指導用戶日常維護光伏電板,檢查線路,當好天棚村民的脫貧“電管家”。

  “大棚+光伏的模式,既節約了土地資源,又解決(jue) 了供用電來源。這些年多虧(kui) 了供電部門,幫我們(men) 解決(jue) 不少光伏發電上的技術問題。給我們(men) 檢查設備、技術指導。”天峻縣扶貧辦副主任紮西才讓說。

  在村民尼瑪旦增家裏,馬吉成帶著武澤輝、馬勝龍將溫室大棚裏的電動機井、刀閘挨個(ge) 檢查了一遍,及時更換了接觸不良的插座。春耕期間,海西供電公司密切結合實際情況,早計劃、早安排、早落實,組織專(zhuan) 業(ye) 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種植基地,了解農(nong) 戶用電需求,幫助農(nong) 戶全麵巡視春耕供電線路及設備,針對發現的隱患和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現場處理,保證供電設備處於(yu) 健康狀態。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