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湖邊“守鶴人”:用愛心和虔敬嗬護聖湖精靈

發布時間:2021-03-29 09:3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三月下旬,青海湖冰封的湖麵尚未完全融化,白茫茫一眼看不到邊。

  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是世界第二大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作為(wei) 國際重要濕地,青海湖是世界水鳥重要繁殖地和遷徙通道的主要節點。


資料圖為(wei) 黑頸鶴在青海湖邊散步。 中新社發 智華 供圖

  每年三月至四月,世界上唯一生活棲息在高原上的鶴類——黑頸鶴從(cong) 雲(yun) 貴高原千裏迢迢來到青海湖繁衍生息。此時,生活在這裏的智華早已在湖邊等待這些“老朋友”的到來。

  智華是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xiang) 尕日拉寺的阿卡。進入他的僧舍,牆上貼的、桌上擺的,滿滿都是黑頸鶴、大天鵝等水鳥的照片。

  智華在學習(xi) 經文教義(yi) 的同時主動進行鳥類保護工作。2008年,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征召湖濱的僧侶(lv) 、牧民等擔任協管員,協助保護區管理局共同參與(yu) 對青海湖的保護工作,智華隨即成為(wei) 了其中的一員,負責撿拾垃圾、記錄水鳥數量、監測水鳥活動等。


資料圖為(wei) 智華等在青海湖畔為(wei) 黑頸鶴製作人工巢。 中新社發 智華 供圖

  2010年,由於(yu) 青海湖水位不斷上漲,黑頸鶴的巢穴被上漲的湖水淹沒,一場暴雨衝(chong) 走了一對即將破殼的小生命。智華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一情況,並立即上報給了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這個(ge) 事情以後,我就開始想辦法幫它們(men) 加高巢穴,但黑頸鶴的警惕性很高,隻能每天用幹草加高一點點,這樣不易被它們(men) 察覺,但有時候還沒等到完全加固好,一下雨還是會(hui) 被淹掉。”智華說。

  為(wei) 確保黑頸鶴順利產(chan) 卵孵化,從(cong) 2012年起,每年黑頸鶴到來的時候,智華積極組織寺院的其他僧人和周邊村民一起為(wei) 黑頸鶴製作人工巢。

  “黑頸鶴隻在有水的地方築巢,而且水深要超過30厘米,所以我們(men) 做人工巢的地方也得在湖裏。”智華告訴記者。每年做人工巢,智華和其他僧人都要從(cong) 草地上割來幹草,穿過冰涼刺骨的湖水,將幹草鋪在湖麵上,再將草垛堆在幹草上,最後從(cong) 湖中撈出濕水草鋪在草垛上增加人工巢的穩固性。製作完成的人工巢高約60厘米,直徑約1米,可以為(wei) 當年來此產(chan) 卵孵化的黑頸鶴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剛開始黑頸鶴不太接受我們(men) 做好的人工巢,它們(men) 會(hui) 小心試探,發現是安全的之後,才會(hui) 在人工巢裏產(chan) 卵孵化。”智華說,近年來在青海湖順利孵化的黑頸鶴寶寶越來越多。

  “我從(cong) 小就生活在這裏,每年都能看到黑頸鶴飛來,它們(men) 在我心裏就像朋友一樣。”智華說,“黑頸鶴在我們(men) 藏族人心裏是神鳥,在不過度幹預的情況下為(wei) 它們(men) 提供一些幫助,我覺得是我們(men) 必須要做的事情。”

  青海湖作為(wei) “水鳥天堂”,每年冬季,還會(hui) 有“鳥中仙子”——大天鵝翩翩起舞的倩影。

  智華會(hui) 將自己每日對大天鵝監測的情況詳實記錄下來。閑暇之餘(yu) ,他還會(hui) 利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的相機與(yu) 紅外相機拍攝下它們(men) 優(you) 雅的身影。

  “我敬畏這些鳥兒(er) ,保護它們(men) ,在我看來不是一項工作,是我的義(yi) 務。”在智華的心目中,青海湖的鳥兒(er) 是大自然純淨的生靈,它們(men) 和人類的生命同樣寶貴。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