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醫改的“海南樣本”
跳起歡樂(le) 舞蹈,歌唱幸福生活。 欒雨嘉 攝
郭拉村衛生室村醫給村民量血壓。 李雪萌 攝
信息化建設為(wei) 海南州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助力。 李雪萌 攝
進修生在海南州藏醫院藥浴科學習(xi) 。李雪萌 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十三五”以來,青海省衛生健康係統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jue) 策部署,牢固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著力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優(you) 化衛生資源配置,加強綜合服務能力,在促進衛生健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中,全麵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從(cong) “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jia) 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到“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人民健康為(wei) 中心,深刻把握衛生健康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主線,統籌兼顧,進一步夯實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ti) 係建設基礎、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基礎,不斷釋放醫改紅利,譜寫(xie) 了民族地區醫改的“海南州樣本”。
近年來,為(wei) 滿足各族群眾(zhong) 快速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健康需求,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在各級衛生健康部門的指導下,2家州級公立醫院、9家縣級公立醫院、42個(ge) 鄉(xiang) 鎮衛生院、428個(ge) 村衛生室,像散落在廣闊草原上的牛羊一般,共同繪就了一幅民族地區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的動人畫卷。
縣級醫院借力強筋骨
2020年12月8日,貴德縣人民政府與(yu) 青海省人民醫院共同簽訂2020-2022年緊密型醫聯體(ti) 補充合作協議,這是繼2019年9月省人民醫院與(yu) 貴德縣人民政府締結“院府合作”模式的緊密型醫聯體(ti) 之後,此項工作進一步邁向縱深的積極舉(ju) 措。
貴德縣人民醫院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院長索南昂秀介紹,當時省人民醫院派出6人組成醫聯體(ti) 專(zhuan) 家團隊,進駐貴德縣人民醫院開展工作,專(zhuan) 家們(men) 充分調研、分析原因、製定計劃、對症下藥,完善醫院製度、實施績效改革、加強質量督導、優(you) 化工作流程、改造就診環境、升級信息係統、提高技術水平、強化學科建設,患者滿意度和職工積極性顯著提高。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該院門急診患者18.3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24.28%,出院患者1.09萬(wan) 人次,同比增加17.31%,發放績效工資1178.3萬(wan) 元。
貴德縣人民醫院與(yu) 北大人民醫院建立了會(hui) 診業(ye) 務,與(yu) 省人民醫院、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建立協作機製,與(yu) 江蘇省援建各醫院、解放軍(jun) 第967醫院和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結成對口援建幫扶醫院,定期邀請專(zhuan) 家來院會(hui) 診、查房、手術、講學,有效提升了縣域內(nei) 急診、專(zhuan) 科專(zhuan) 病診治水平。累計診療患者5634人次,會(hui) 診及病例討論89人次,教學查房284人次,業(ye) 務培訓和學術講座共計85場次,下鄉(xiang) 督查醫療質量18次。同時,借助省人民醫院的技術平台與(yu) 專(zhuan) 家優(you) 勢,提升縣醫院業(ye) 務能力,共完成各類手術2000餘(yu) 台,其中三、四級手術681台,極大地增強了醫共體(ti) 分院的業(ye) 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醫聯醫共、雙體(ti) 融合,是貴德縣人民醫院工作的目標和指引。”索南昂秀說,通過借助外力鍛造縣醫院自身的服務能力,通過資源傳(chuan) 導,將先進的管理理念、醫療技術傳(chuan) 輸到每一個(ge) 醫共體(ti) 成員單位,貴德縣人民醫院成為(wei) 了助力貴德縣縣域醫療能力提升的重要樞紐。
中藏醫優(you) 勢強基層
無獨有偶,共和縣、貴南縣、同德縣、興(xing) 海縣的縣醫院、中醫院、藏醫院,紛紛依托政策引導,發揮自身優(you) 勢,因地製宜為(wei) 當地衛生健康能力提升貢獻力量。
去年12月10日下午剛上班,在海南州藏醫院藥浴科醫生辦公室裏,10餘(yu) 名進修生正在簽到,醫務科科長拉毛介紹說:“這些學員有的來自都蘭(lan) 縣蒙藏醫院、班瑪縣藏醫院,屬於(yu) 三級公立醫院對口幫扶貧困地區藏醫院項目,進修學習(xi) 5個(ge) 月;有的來自四川甘孜德格縣自發來學習(xi) ;還有的來自我們(men) 縣域內(nei) 的倒淌河鄉(xiang) 鎮衛生院、沙珠玉鄉(xiang) 衛生院、龍羊峽鎮衛生院等,來此學習(xi) 藏醫適宜技術。”
桑傑旦增來自沙珠玉鄉(xiang) 衛生院,那裏隻有2名藏醫、3名中醫,正式職工加臨(lin) 聘人員一共13人,服務人口8000餘(yu) 人。桑傑旦增這次是來學習(xi) 放血療法的,當地患者高原紅細胞增多症和痛風的發病率高,而放血療法對這兩(liang) 種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看著這類疾病的患者們(men) 需要往幾十公裏外的州上跑,衛生院就派我來學習(xi) 這項醫療技術,等我學會(hui) 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就不用跑這麽(me) 遠來看病了。”桑傑旦增略顯羞澀地笑著說。
海南州藏醫院對口幫扶興(xing) 海縣、同德縣、貴南縣藏醫院,都蘭(lan) 縣蒙藏醫院和班瑪縣藏醫院,定期開展特色專(zhuan) 科建設、專(zhuan) 題講座、臨(lin) 床教學、適宜技術培訓、巡回醫療服務等幫扶活動。派駐15名專(zhuan) 家在對口幫扶醫院門診接診患者1866人次,收治住院患者316人次。同時,海南州藏醫院藏藥製劑在全州內(nei) 調劑使用,並以低於(yu) 市場價(jia) 20%的價(jia) 格配送至基層醫療機構,實現了藏藥製劑同質化服務。
貴德縣河西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郭紅軍(jun) 是位遠近有名的中醫,行醫28年。家住50公裏外貴南縣過馬營鎮49歲的牧民華毛措,前不久因為(wei) 頸椎痛、盆腔炎、胃炎等病痛四處尋醫,聽說郭大夫針灸技術好態度好,她和家人一起慕名求醫。華毛措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入院治療7天了沒有交任何費用,估計到出院能夠報銷90%以上的費用。華毛措不會(hui) 說漢語,但是她和家人都伸出大拇指感謝郭大夫,感謝好政策。
在河東(dong) 鄉(xiang) 中心衛生院,因帶狀皰疹住院,69歲的馬成貴家住西北村一社,他回憶說:“第一天來的時候,衣服不敢挨皮膚,疼得鑽心,範宗成大夫給我打了點滴、拔了火罐、敷了中藥,當天就好多了。”院長魏斌介紹,該院中西醫結合治療常見病多發病贏得了周邊居民的認可。
海南州為(wei) 解決(jue) 基層廉價(jia) 藥、低價(jia) 藥難求的現實,在縣域醫共體(ti) 內(nei) 施行“六統一”,實現了醫共體(ti) 內(nei) 藥品統一采購、統一配送。這一點貴德縣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ti) 河陰鎮郭拉村衛生室的村醫陶景壽很有感觸:“我們(men) 衛生室每月的藥品用量不多,以前一次購進的藥品多了容易過期,少了人家不給配送,現在統一由醫共體(ti) 總院采購,原來采購不來的創可貼、速效傷(shang) 風膠囊、藿香正氣水、蛇膽川貝液等藥品現在都有了。”
海南州通過緊密型醫共體(ti) 建設,進一步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提高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和有序就醫的新秩序正在逐步建成。
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同德縣衛生健康局為(wei) 進一步推廣和宣傳(chuan) 藏醫藥以及文化,與(yu) 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共建330平方米慈光藏醫堂,為(wei) 該縣野生藏藥材走出縣域、傳(chuan) 播藏醫藥文化搭建了平台;始建於(yu) 2016年6月的興(xing) 海縣河卡中心衛生院藏醫館業(ye) 務用房麵積240平方米,設有床位9張,占全院床位的30%,發揮藏醫熏蒸療法、貼敷、蠟療、火療、中頻治療等18項適宜技術發揮民族醫特色優(you) 勢,開展類風濕性關(guan) 節炎、高血壓、中風、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診治,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便捷、高效的藏醫藥服務。
醫療援青增內(nei) 力
華旦多傑,海南州藏醫院放射科B超室醫師,青海大學醫學院藏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他,於(yu) 2013年7月赴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學習(xi) B超檢查診斷技術。此前,海南州藏醫院僅(jin) 能完成全腹檢查,患者就診極為(wei) 不便。
產(chan) 業(ye) 扶貧、易地搬遷、醫療扶貧……江蘇省對口支援海南州10年,開展“331”傳(chuan) 幫帶模式培養(yang) 本土人才,每一名援青醫療幹部要手把手帶好3名青海本土後備人才,並幫助所在科室建立一整套製度體(ti) 係、操作規程和診療規範。華旦多傑正是借助江蘇援青的平台,得以和遠在千裏之外的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放射科的B超“大咖”武心萍教授成為(wei) 了師徒,開啟了從(cong) 淺表器官,到心髒彩超,再到超聲肌骨體(ti) 表腫物探查的“三連跳”。武心萍教授敬業(ye) 、嚴(yan) 謹以及傾(qing) 囊相授,讓華旦多傑迅速成長為(wei) 海南州B超界的一麵旗幟。
江蘇省、遼寧省等地區累計為(wei) 海南州醫療衛生領域投資援建資金3.05億(yi) 元,實施重點援建項目13項,開展交融交往人才交流培訓336人次,打造重點學科專(zhuan) 科16個(ge) ,推廣新技術新業(ye) 務15個(ge) 。各協作醫院共派遣各學科專(zhuan) 家203人次,遠程會(hui) 診165人次,診療23610人次,手術1200餘(yu) 例,參與(yu) 搶救危重病人480餘(yu) 例,免費培訓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3100餘(yu) 人次。
信息化惠澤農(nong) 牧民
海南州依托大數據產(chan) 業(ye) 園,加快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先後投入978萬(wan) 元實施了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投資500萬(wan) 元的“三區三州”鄉(xiang) 村醫生遠程網絡培訓項目如今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州累計在線培訓鄉(xiang) 村醫生24808人次。
100英寸的顯示大屏剛剛調試使用,貴德縣河西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吳華高興(xing) 地說:“原來我們(men) 培訓都用的是投影儀(yi) ,畫麵質量不清晰,現在這個(ge) 高清大屏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
不久前,貴德縣河東(dong) 鄉(xiang) 保寧村的村醫趙豔芳接到了蔣春蘭(lan) 老人的電話。老人69歲,當日因頭疼頭暈影響正常生活求助村醫。趙豔芳帶著健康一體(ti) 機,很快趕到老人家裏。她一邊問診,一邊熟練地打開一體(ti) 機,開始給老人做心電圖檢查,測量了血壓和血糖。通過健康一體(ti) 機,趙豔芳將老人的檢查結果上傳(chuan) ,並與(yu) 河東(dong) 鄉(xiang) 中心衛生院醫師取得聯係,請示是否需要將患者上轉至縣醫院。趙平林副院長回憶說,通過快捷準確的信息化數據傳(chuan) 輸,衛生院醫生指導趙豔芳給老人用藥後,將老人送至衛生院,經住院治療後,老人康複回家了。
龍羊峽、黑馬河、倒淌河、恰卜恰均實現了通過信息係統向醫共體(ti) 總院上傳(chuan) 報告,再由總院診斷醫師給出診斷報告,指導基層醫師為(wei) 患者進行治療。全州建立了以州醫院為(wei) 樞紐,上聯省內(nei) 外知名醫療機構,下聯州域內(nei) 各縣級綜合醫院和40所鄉(xiang) 鎮衛生院遠程醫療協作網,截至目前,州縣鄉(xiang) 三級醫療機構遠程會(hui) 診419例。
在政府主導下,海南州按照公益性原則,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海南州將以深化綜合醫改、努力提高人民群眾(zhong) 身心健康素質、更加完善衛生健康體(ti) 係等為(wei) 目標,堅定守護農(nong) 牧民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續寫(xie) 民族地區醫改的“海南州樣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站式結算、雙簽約模式……青海這所鄉衛生院健康扶貧的“走心”之舉
近年來,河東鄉中心衛生院實行“先住院、後結算”的模式,落實“首診在基層,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機製,鄉民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詳細] -
江蘇“曼巴”的“援青日子”:一次青海行 一生青海情
第三批江蘇省對口支援海南州的幹部人才團隊將在7月底返回江蘇。他們在當地“傳幫帶”帶出的人才、留下的技術、傳下的體係,成為“帶不走”的財富。[詳細] -
青海省海南州城鄉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試點全麵啟動
海南州醫保部門將原每人每年40元的標準劃入家庭(個人)賬戶基金全部劃轉至普通門診統籌基金,按人均120元的標準建立門診統籌基金,建立統一的普通門診統籌製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