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高處流 產業有奔頭
德格縣溫拖村依托太陽能光伏提灌站,發展三千餘(yu) 畝(mu)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基地。省農(nong) 田水利局供圖
核心提示
四川省幹旱河穀和高半山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四大流域,區域內(nei) 水資源、光熱資源豐(feng) 富,但河穀深切、山高水低,開發利用難度大、成本高,“工程型缺水”問題突出。
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幹旱河穀生態治理產(chan) 業(ye) 脫貧工程部署要求,省水利廳、省財政廳依托有關(guan) 科研院所,革新傳(chuan) 統電力提灌方式,發展形成太陽能光伏提水新技術,並在甘孜州等幹旱河穀地區成功試點建設和推廣應用。
川西高原的春天來了。4月3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溫拖鎮康郎村,旋耕機在村裏的河灘地上來回穿梭著。
省水利廳駐村幫扶幹部陶熙珂和康郎村阿比組組長達吉站在地頭,指著不遠處的太陽能光伏提灌站不時交談,謀劃著村裏蔬菜基地的建設。
近年來在四川省水利廳的大力支持下,甘孜州許多像康郎村一樣的幹旱河穀村落,建起太陽能光伏提灌站,緩解了用水之困,發展起特色產(chan) 業(ye) 。
用水之困 隻聞水潺聲,不見水澆田
青稞和土豆是康郎村的主要農(nong) 作物。“高原山地再加上幹旱,我們(men) 的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都不高。”達吉記得,小時候每次莊稼收獲後,除了留夠來年的種子,剩下的就隻夠作為(wei) 口糧。
坐落於(yu) 雅礱江邊的康郎村,十年九旱、生態脆弱。村裏的很多老人幾乎都有“用水難”的記憶——每當長時間不下雨,村民隻好繞很遠的山路去運水。
腳下就是滔滔的雅礱江水,卻為(wei) 啥長期被缺水所困擾?首先是氣候。受焚風影響,在川西的河穀地區,降雨少且多集中在夏季,蒸發量遠遠大於(yu) 降水量,形成了獨特的幹旱河穀生態單元。再看地形,康郎村坐落於(yu) 雅礱江河穀的右岸,高原山地上的耕地分布小而分散,村裏最平坦的一塊河灘地離江麵都有20多米的垂直距離,最高處甚至離江麵有數百米,提水灌溉很不方便。
這樣的幹旱河穀村落,在四川省還有不少。以甘孜州為(wei) 例,其境內(nei) 雅礱江、金沙江、大渡河三大河流全長1739千米,形成三大幹旱河穀地帶。當地群眾(zhong) 多沿河穀高山半高山地區聚居,形成了“水在穀底流,人在山腰愁,隻聞水潺聲,不見水澆田”的現象,嚴(yan) 重製約著當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
去年,在省水利廳和當地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康郎村投資580多萬(wan) 元,建設了一座裝機容量171千瓦、年提水能力20萬(wan) 立方米的太陽能光伏提灌站。
“有了它們(men) ,村裏的產(chan) 業(ye) 、村民收入都更有奔頭了!”達吉指著蔬菜基地旁的100多塊太陽能電池板表示,等村裏這片300多畝(mu) 的大棚蔬菜基地正式建成後,這座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就可以滿足整個(ge) 基地的全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用水。
取水之道 建太陽能提灌站,讓水往高處流
不僅(jin) 僅(jin) 是康郎村,在離康郎村不足10公裏的溫拖鎮溫拖村,大棚林立、果蔬飄香,陽光下,提灌而來的河水正從(cong) 引水管道汩汩冒出,先是流進儲(chu) 水窖,再分流到每個(ge) 大棚裏麵的小型儲(chu) 水池。每當蔬菜需要澆水時,就直接在儲(chu) 水池裏麵引水灌溉。
“有菜有菜,這兩(liang) 天你們(men) 就可以來看。”走進一個(ge) 大棚,裏麵種植的蘿卜、小蔥等蔬菜水靈靈的,溫拖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昂紮一邊查看蔬菜長勢一邊用電話聯絡采購商。地處幹旱河穀的溫拖村現在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基地。
溫拖村位於(yu) 雅礱江右岸,蔬菜基地與(yu) 雅礱江的落差超過百米,基地配套建設的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共有171塊太陽能電池麵板,裝機容量約200千瓦,其產(chan) 出的電能用來從(cong) 河穀提水,實現了“水往高處流”。
“我們(men) 粗略估算過,如果用民用電從(cong) 河裏提水灌溉,成本比城裏的自來水要高幾倍。”昂紮介紹,得益於(yu) 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去年村裏的大棚蔬菜種植規模突破了3000畝(mu) ,年銷售額達1920萬(wan) 元,吸納群眾(zhong) 就業(ye) 320人。
四川省幹旱河穀和高半山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雅礱江四大流域,區域內(nei) 水資源、光熱資源豐(feng) 富,但河穀深切、山高水低,開發利用難度大、成本高,“工程型缺水”問題突出。省水利廳、省財政廳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幹旱河穀生態治理產(chan) 業(ye) 脫貧工程部署要求,依托有關(guan) 科研院所,革新傳(chuan) 統電力提灌方式,發展形成光伏提水新技術,並在幹旱河穀地區成功試點建設和推廣應用。
四川水利職業(ye) 技術學院副教授鄒渝認為(wei) ,將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wei) 提灌設施的動力,具有無汙染、效率高、運行成本較低廉的特點,可以利用幹旱河穀地帶有限的資源獲得較大的效益,未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興(xing) 水之利 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麵積2.66萬(wan) 畝(mu)
得榮縣古學鄉(xiang) 左貢村地處半高山,除生活用水外,田間灌溉長期缺水,成為(wei) 全縣用水困難村之一。去年1月,在各級水利部門支持下,投入579萬(wan) 元、裝機容量275千瓦、揚程820米的太陽能光伏提灌站投入運行。
看著曾經渴望卻不可及的河水連綿不斷注入到村口的高位蓄水池,村民次仁彭措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以往每到春灌期間,遇到幹旱天氣,就心急如焚。次仁彭措說,“這下有水就好了,今年我們(men) 的莊稼一定會(hui) 豐(feng) 收,今後還要種其他經濟作物。”
巴塘縣中咱鎮仁勉村毛桃基地內(nei) ,依托建成的太陽能光伏提灌站,仁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曲批通過手機輕輕一點,水肥一體(ti) 噴灌係統就自動給桃林澆起水來。如今,3000多畝(mu) 的山坡上已種植成活山毛桃12萬(wan) 餘(yu) 株。
“建一座泵站,灌一片產(chan) 業(ye) ,富一方百姓。”甘孜州水利局農(nong) 村水利水旱災害防禦科科長許成介紹,通過在幹旱河穀地區建設太陽能光伏提灌站,著力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用水問題,有力促進了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發展。
2018年以來,甘孜州12個(ge) 縣累計投入資金2.93億(yi) 元,建設太陽能光伏提灌站59座,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麵積2.66萬(wan) 畝(mu) ,形成了“得榮縣因都壩葡萄”“鄉(xiang) 城縣熱鬥蘋果”“丹巴羊肚菌”等幾十處不同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在省水利廳指導下,甘孜州還編製了“萬(wan) 口當家塘”小型水源建設太陽能泵站建設規劃,“十四五”期間擬在12縣建設134座,新增裝機13369千瓦,總投資5.1億(yi) 元,預計新增供水能力398萬(wan) 立方米,恢複改善灌溉麵積13萬(wan) 餘(yu) 畝(mu) ,7.29萬(wan) 人將因此受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太陽能光伏提灌站在四川省九寨溝縣投用
提灌站建成投用後,將有效解決保華鄉靈華村、靈保村、土門村、半山村4個村580多戶2000人的生產生活用水,輻射控灌麵積將達4000畝。[詳細] -
破解“靠水不能吃水”局麵 得榮縣將建56個太陽能光伏提灌站
“到目前,已有5處太陽能光伏提灌站開工建設,明年和後年還要加大建設力度。”5月17日下午,剛從建設工地上回來的得榮縣水務局局長羅絨益西告訴記者,3年內,得榮縣將徹底擺脫“窮於水”的狀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