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有路子,村民增收靠旅遊
有著“高原小江南”和“高原梨都”之稱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地處黃河上遊,自然環境優(you) 美,黃河水流清澈,猶如一條青色腰帶穿城而過,因此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的美譽。
一名遊客在梨花樹下拍照。新華網 潘彬彬 攝
這兩(liang) 天的貴德縣格外熱鬧,一簇簇雪白的梨花競相綻放,引得許多“踏春人”來這裏“打卡”。在貴德縣水車廣場旁邊的小吃攤上,許元梅把一碗調好的釀皮端給顧客,忙完之後,她又給下一位顧客打包好一份酸奶。最近,貴德縣的遊客漸漸多了起來,休息了一個(ge) 冬天後,許元梅又支起了自己的小吃攤,為(wei) 過往遊客製作美食。
“我希望我做的釀皮能讓外地的遊客體(ti) 驗到青海的傳(chuan) 統美食。接觸的人越多,我們(men) 了解的信息也就越多,思想觀念也改變了不少,每年家裏收入增加三四萬(wan) ,這都多虧(kui) 縣上的旅遊業(ye) 搞得好啊!”許元梅笑嗬嗬地說。
許元梅為(wei) 顧客製作釀皮。新華網 潘彬彬 攝
距離縣城不遠的一處農(nong) 家樂(le) 裏,不時傳(chuan) 來一陣歡聲笑語。記者走進農(nong) 家樂(le) ,院子裏種滿了梨樹,幾名顧客在梨樹下拍照,孩子們(men) 在院子裏嬉笑追逐,服務員端著一盤盤美食來回穿梭。農(nong) 家樂(le) 老板白喜軍(jun) 告訴記者,這幾年,遊客多了,不少人都選擇到農(nong) 家院吃飯、住宿。為(wei) 了讓遊客們(men) 體(ti) 會(hui) 到青海的民俗風情,他們(men) 不斷升級服務、改善菜品,用優(you) 質的服務和美味可口的飯菜留住客人。
“現在每年4月到10月,很多人都會(hui) 選擇來貴德旅遊,看梨花、到黃河邊嬉水、拍照、泡溫泉、吃農(nong) 家飯,他們(men) 浪了個(ge) 美,我的錢也掙了不少。”坐在自家花香四溢的院子裏,白喜軍(jun) 一邊喝茶,一邊聊著自家的幸福生活。對於(yu) 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白喜軍(jun) 充滿信心。
此外,田間的草莓大棚也是不少遊人的“打卡地”。
貴德縣河陰鎮童家村村民童紹忠是當地的草莓種植戶,他說,這些年除了去市場售賣草莓以外,還有一部分收入來自大棚采摘。從(cong) 春節起一直到9月,都是草莓銷售的好時期,每年6個(ge) 草莓大棚至少有4萬(wan) 元的收入。
童紹忠家的草莓大棚。新華網 魚昊 攝
隨著青海全域旅遊的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正從(cong) 過去的一個(ge) 點、一個(ge) 村,擴展為(wei) 一個(ge) 片區、一條特色旅遊帶,鄉(xiang) 村旅遊逐步向觀光、休閑、度假複合型轉變。據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統計,截至2020年,全省有星級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點741家、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28個(ge) 、省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125個(ge) 。
貴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栩龍介紹,“十四五”期間,貴德縣將以全域旅遊、鄉(xiang) 村旅遊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將旅遊業(ye) 作為(wei) 富民產(chan) 業(ye) ,通過舉(ju) 辦文化旅遊季,展現貴德新農(nong) 村、新形象,助推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建設,使旅遊設施更加完善,旅遊服務更加到位。在全力發展全域旅遊的同時,貴德縣也將生態保護作為(wei) 第一責任,確保貴德縣境內(nei) 水更清,天更藍。
圖為(wei) 貴德縣水車廣場的兒(er) 童遊樂(le) 園。新華網 潘彬彬 攝
圖為(wei) 貴德黃河美景。新華網 潘彬彬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杏花點點,驚豔了“高原江南”的春天
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在黃河岸畔的貴德縣,一簇簇杏花競相開放,美不勝收,引得遊人和攝影師踏青尋春、流連忘返。[詳細] -
“天下黃河貴德清”:青海貴德碧水丹山蜿蜒相依
12月26日,記者探訪享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詳細] -
冬日黃河濕地美|千姿湖濕地公園風景如畫
冬日時節,位於黃河上遊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境內的千姿湖濕地公園風景如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