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羊區傾情幫扶 助力“太陽穀”決勝全麵小康
得榮縣縣城新貌。(圖片由青羊區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成都樹德中學教師赴得榮開展教育幫扶活動。(圖片由青羊區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青羊區醫護人員在得榮縣開展醫療衛生幫扶服務。(圖片由青羊區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青羊區援建的得榮縣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圖片由青羊區委宣傳(chuan) 部提供)
“定曲河畔稻穀香,嘎金山下人兒(er) 笑,跳起豪邁的九步鍋莊,得榮人走上幸福路……”一曲山歌回蕩在四川省甘孜州得榮縣陽光照耀的峽穀,述說著這裏在成都市青羊區的幫扶下,發生的喜人變化。
從(cong) 2000年起,青羊區開始對口幫扶之路。從(cong) 最初的單一支教,到後來的產(chan) 業(ye) 、民生、基礎設施全麵援助,從(cong) 綿延千裏的金沙江,到世界屋脊的雪山腳下,青羊區牽手得榮縣走過20個(ge) 春夏秋冬。
第一個(ge) 冷水魚養(yang) 殖項目、第一個(ge) 現代化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第一個(ge) 農(nong) 特產(chan) 品加工交易園區……青羊區找準對口支援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全力幫扶得榮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2020年2月,經省政府批準,得榮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20年來,青羊扶貧人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著得榮山川的廣袤,用傾(qing) 情幫扶回應群眾(zhong) 的期盼。如今,得榮群眾(zhong) 的日子就像草原上的格桑花,越開越燦爛。
因地製宜
產(chan) 業(ye) 幫扶 亮點頻出
得榮縣位於(yu) 四川省西南部,地處川滇交界處。“得榮”,藏語意為(wei) 峽穀之地,這裏陽光充足,又得名“太陽穀”。作為(wei) 全省三個(ge) 荒漠化縣之一,得榮縣高山、半高山占土地總麵積的99%,幹旱麵積占比80%,自然條件成為(wei) 製約產(chan) 業(ye) 發展的瓶頸。
“產(chan) 業(ye) 找準了,脫貧才有底氣。”青羊區對口幫扶得榮縣工作隊負責人說,在持續對口幫扶中,青羊人不斷摸索引進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產(chan) 業(ye) 。走進海拔3160米的得榮縣茨巫鄉(xiang) 郎達村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隻見秦艽、赤芍、蒼術、羌活長勢喜人,村民忙著除草、施肥。
“我家幾畝(mu) 土地流轉給了種植示範基地,我們(men) 在家門口打工,每人每天能掙150元。”郎達村村民忠措說,他正在學習(xi) 中藏藥材種植技術,明年會(hui) 和家人一起擴大種植規模。
得榮縣中藏藥材種植示範基地,由青羊區整合投入幫扶資金400萬(wan) 元建設,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運營模式,引進雲(yun) 南省一家省級龍頭企業(ye) ,流轉土地138畝(mu) ,村民能從(cong) 土地流轉租金、基地務工薪金、自主種植現金以及合作社集體(ti) 種植分紅股金四個(ge) 方麵獲益。
除了中藏藥材產(chan) 業(ye) ,青羊區還幫助得榮縣大力發展高山冷水魚養(yang) 殖,成為(wei) 當地一大特色產(chan) 業(ye) 。2019年3月,青羊區投資120萬(wan) 元,在奔都鄉(xiang) 莫木村修建起甘孜州第一家冷水魚養(yang) 殖基地,吸納莫木3個(ge) 村集體(ti) 合作社入股,並與(yu) 麗(li) 江冷水魚養(yang) 殖專(zhuan) 家合作,采取“公司+基地+農(nong) 戶”經營模式,用雪山融水養(yang) 殖虹鱒、金鱒、鱘魚、裂腹魚等高附加值冷水魚。當地還以此為(wei) 基礎,發展餐飲旅遊業(ye) ,修建旅遊棧道和住宿酒店,開發莫木大峽穀旅遊項目。
如今,冷水魚養(yang) 殖和農(nong) 家樂(le) 餐飲已投入運營,帶動周邊5個(ge) 貧困村的經濟發展,村民就近就業(ye) ,每月工資收入達3000元。
在得榮縣太陽穀鎮,青羊區大力建設“得榮縣農(nong) 特產(chan) 品加工園區”,這是得榮建縣以來首個(ge) 工業(ye) 園區,項目總規劃用地50畝(mu) ,概算總投資1.1億(yi) 元,分3期建成,將形成加工、交易、倉(cang) 儲(chu) 、物流、展示平台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產(chan) 業(ye) 園區。園區建成後,企業(ye) 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我們(men) 聚焦產(chan) 業(ye) 扶貧,以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脫貧攻堅助力,以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鋪路。”青羊區對口幫扶得榮縣工作隊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抓好布局、找好項目、建好基地、招好企業(ye) 、育好模式、帶好群眾(zhong) ”的“六好”模式為(wei) 突破,紮實推進對口幫扶工作。
扶誌扶智
民生幫扶 持續推進
2020年11月6日,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來自得榮縣中學“樹德實驗班”的20名學生結束了為(wei) 期3周的遊學之旅,帶著滿滿的收獲與(yu) 樹德實驗中學師生們(men) 依依不舍地告別。“在成都,我第一次見到那麽(me) 寬敞的圖書(shu) 館,還有炫酷的電影院。”學生四郎布車興(xing) 奮地說,回去後要把在成都的見聞講給家鄉(xiang) 的小夥(huo) 伴聽。
扶貧先扶誌,扶貧必扶智。青羊區在對口幫扶工作中,把教育援助作為(wei) 幫扶重點,在人才、資金等方麵給予大力支持,不斷促進得榮縣教育水平提升,讓當地群眾(zhong) 享受更加優(you) 質的教育。
20年來,青羊區先後選派200餘(yu) 名優(you) 秀骨幹教師奔赴雪域高原,將新一線城市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融入得榮縣教育改革中。泡桐樹小學西區分校等一批名校與(yu) 當地學校結成對子。在優(you) 化基礎教育環境方麵,青羊區投資1425萬(wan) 元建成“白鬆集中辦學點”,今年投資810萬(wan) 元建設白鬆小學教學樓、得榮縣中學學生宿舍樓和圖書(shu) 館。
健康扶貧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nei) 容。近年來,青羊區投入1576萬(wan) 元援建得榮縣人民醫院、疾控中心,配置CT設備等基礎設施,整體(ti) 提升了當地的醫療衛生硬件水平。同時,組織青羊醫技專(zhuan) 業(ye) 人員深入鄉(xiang) 鎮開展醫療義(yi) 診服務,對全縣12個(ge) 鄉(xiang) 鎮近1.2萬(wan)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進行免費體(ti) 檢和健康建檔。從(cong) 2000年開始,青羊區開啟對口支援“傳(chuan) 幫帶”工程,每年精心選派多名醫療專(zhuan) 業(ye) 骨幹和技術人員,前往得榮縣開展教學指導、疾病防治等幫扶工作。“在對口支援醫療隊幫助下,得榮縣基層醫院在醫院管理、醫療質量與(yu) 醫療安全控製、醫療服務等方麵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得榮縣衛生局負責人說。
民生為(wei) 本、就業(ye) 優(you) 先。青羊區在硬件設施投入、人才智力幫扶等方麵整合資源,變“輸血式”扶貧為(wei) “造血式”扶貧,10年來為(wei) 得榮縣提供就業(ye) 崗位2000餘(yu) 個(ge) ,建成全省首個(ge) 涉藏縣就業(ye) 扶貧公共實訓基地,激發當地脫貧攻堅的內(nei) 生動力。為(wei) 了幫助貧困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轉移就業(ye) ,青羊區、省住建廳、得榮縣三方開展建築勞務輸出合作。截至目前,共計完成建築勞務培訓6期,培訓學員384名,其中17名學員在中建四局、中建十局等企業(ye) 就業(ye) ,實現“一人就業(ye) 、全家脫貧”。
精準對接
全域幫扶 遍地開花
按照四川省對口幫扶相關(guan) 工作要求,青羊區落實“全域結對、精準對接”工作理念,采取“點對點”“麵對麵”方式推進全域幫扶工作,聯動推進幫受雙方黨(dang) 建共建、發展共推、和諧共創、文化共融。
號角吹響,全區各部門、街道迅速行動起來:青羊區人民法院對口幫扶得榮縣人民法院;團區委持續開展“青羊·得榮手拉手”係列愛心幫扶項目;青羊區扶貧辦、區紅十字會(hui) 、區婦聯開展“扶貧暖冬行”活動;文家街道對口幫扶茨巫鄉(xiang) ,落實幫扶資金41萬(wan) 元用於(yu) 發展藏香豬養(yang) 殖、鄉(xiang) 村旅遊項目;金沙街道對口幫扶徐龍鄉(xiang) ,捐贈熱水器;少城街道對口幫扶瓦卡鎮,向瓦卡鎮文化室捐贈圖書(shu) 、座椅……
青羊區還積極引導社會(hui) 力量開展全域幫扶,結合“千企幫千村”行動,組織民營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公民個(ge) 人到得榮縣開展捐資助學、支醫支教、結對幫扶等活動。
攜手奮戰二十載,傾(qing) 情幫扶暖民心。青羊區不斷紮實推進各項對口幫扶工作深入實施,在雪域高原譜寫(xie) 出一曲曲動人樂(le) 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羊區援助得榮縣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青羊區援得隊一直以來致力於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讓當地群眾能就近看病,更有力保障當地母親和嬰兒的安全![詳細] -
青羊區聯合四川得榮縣 讓就業助力脫貧
成都市就業局向得榮基層就業工作人員介紹成都網絡培訓學院及微就業服務平台。當日參加應聘人員620人,其中貧困戶218人,達成意向性就業314人,其中貧困戶129人。[詳細] -
援藏紀行丨看“小葡萄”如何全力助推得榮脫貧攻堅
截至目前,得榮縣釀酒葡萄種植麵積達到5260畝,葡萄產量達到734噸,效應超過5000萬元,為葡萄產區農牧民人均增收1670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