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康巴拉伊》藏文書法長卷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發布時間:2021-06-11 10:4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康巴拉伊》藏文書(shu) 法長卷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之最
圖為(wei) 頒獎儀(yi) 式現場。(義(yi) 西·尼永右一)治多縣唐蕃古道文化博物館供圖

  6月10日,青海省玉樹州治多縣唐蕃古道文化博物館發布信息稱,由該管收藏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族民間文學手抄《康巴拉伊》最長藏文書(shu) 法長卷,獲評“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之最)。

  《康巴拉伊》藏文書(shu) 法長卷作者義(yi) 西·尼永是一位手抄人,1980年出生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紮河鄉(xiang) 。


圖為(wei) 《康巴拉伊》藏文書(shu) 法長卷其中一卷。 治多縣唐蕃古道文化博物館供圖

  義(yi) 西·尼永從(cong) 2018年8月開始創作手抄《康巴拉伊》藏文書(shu) 法長卷,2021年8月停止創作。全卷長度666米,寬度0.85米,字數約為(wei) 15000字。《康巴拉伊》是用鐵製8號平口排筆手工抄寫(xie) 的藏文“吾梅智擦字體(ti) ”書(shu) 法長卷,並在傳(chuan) 統的書(shu) 法基礎上有許多新的突破。

  據了解,《康巴拉伊》作為(wei) 藏族文化的傳(chuan) 承載體(ti) ,是藏族人民抒情達意、追求愛和美的重要藝術手段。


圖為(wei) 獲評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之最)證書(shu) 。治多縣唐蕃古道文化博物館供圖

  “康巴拉伊”是一套體(ti) 係完整,內(nei) 容浩大,語言精美的藏族民間拉伊(“拉伊”是類似於(yu) 山歌或山謠)集成,早在吐蕃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民歌對唱規則,這也是治多縣唯一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民間文學作品。格薩爾-嘎嘉洛文化(現治多縣)的傳(chuan) 承曆史源遠流長,也是國家授牌的《康巴拉伊》文化之鄉(xiang) 。

  康巴拉伊的表現形式分為(wei) 祭歌、頌歌、引歌等十二卷,每卷由一萬(wan) 多首詩歌組成。其內(nei) 容紛繁,為(wei) 藏族民間詩歌的集大成,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nei) 容也在不斷更新和充實。它以口頭方式流傳(chuan) ,且帶有遊牧文化的特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價(jia) 值。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