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圖為(wei) 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趨好,吸引了大天鵝等野生鳥類棲息。(資料圖)烏(wu) 席勒 攝
記者15日從(cong) 青海省海西州官方獲悉,通過監測顯示,柴達木盆地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素有中國“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省海西州,麵積約26.5萬(wan) 平方公裏,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礦產(chan) 資源富集區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防風固沙生態功能區。
據介紹,2020年以來,海西州不斷強化大氣汙染防治,建立重點任務及工程實施進展季調度製度,強化揚塵綜合治理,采取多部門聯合監管、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設施等舉(ju) 措加強建築工地揚塵管控,大中型建築工地基本實現了實時監測監控,“6個(ge) 100%”控塵措施得到有效落實。2020年德令哈市環境空氣優(you) 良率達到94.9%,PM2.5平均濃度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格爾木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wei) 92.8%,PM2.5平均濃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德令哈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居青海省第一,全年未發生重汙染天氣。今年一季度,德令哈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為(wei) 86.4%;PM2.5平均濃度為(wei) 14微克/立方米。
同時,海西州還完成唐古拉山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及規範化設施建設項目,紮實推進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zhuan) 項行動,對11個(ge) 國省控地表水斷麵和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水質監測,在昆侖(lun) 河納赤台斷麵、格爾木河總場水閘斷麵等地建設八座水質自動站,開展實時地表水斷麵水質監測。今年一季度,德令哈市巴音河傍河水源地和格爾木市第二水源地水質均達到Ⅲ類標準。“十三五”期間全州納入國省控的13個(ge) 地表水斷麵水質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標準。
此外,海西州製定印發《加強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實施方案》等政策性製度文件,對全州15家危險廢物經營處置單位和60家危險廢物產(chan) 廢單位進行危險廢物規範化考核,完成格爾木昆侖(lun) 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金屬汙染防治示範項目的整體(ti) 驗收。對格爾木市、烏(wu) 蘭(lan) 縣、天峻縣禁養(yang) 區進行了調整,全州規模化養(yang) 殖場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5%以上,糞汙資源化處理設施配套率達95%以上。州級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抽查產(chan) 廢單位合格率達到92%,經營單位合格率100%,危險廢物轉移電子聯單執行率100%;2020年全省危險廢物規範化考核評分為(wei) 97.2分,達到A級,比2019年提高11.4個(ge) 百分點。結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要求,引進5家企業(ye) 開展油泥沙處置工作,年處置能力達78萬(wan) 噸,截至2020年底處置完成油泥沙54.23萬(wan) 噸,土壤環境持續得到改善。2021年持續開展義(yi) 務植樹活動,共栽植河北楊、檉柳等各類苗木12.13萬(wan) 株,植樹麵積達到1178畝(mu) ,築牢千裏防風固沙綠色長城,築起了海西綠色協調持續發展的階梯。
如今,青海省海西州持續開展大氣、水及土壤環境整治,嚴(yan) 格生態環境質量監管,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境,不斷提升廣大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柴達木盆地森林覆蓋率實現“綠進沙退”
五年來,海西州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屏障更加牢固。全州林地麵積249.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比‘十二五’末提高0.5個百分點,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詳細] -
探訪中國海拔最高梭梭林:“沙退綠來”生態逐年恢複
在陳永奎和梭梭林保護區其他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柴達木盆地的梭梭種群逐步恢複,目前已完成生態恢複1.6萬畝。柴達木盆地的生態也有了明顯改善。[詳細] -
青海省海西州: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答卷”
柴達木地勢遼闊,多為荒漠戈壁,發展農牧業土地資源有限。如何將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麵兼顧統籌?柴達木人用自己的行動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綠色答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