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青海省瑪多縣群眾:生活有奔頭 歌聲更嘹亮

發布時間:2021-06-18 10:12:00來源: 人民日報

 

  夏日高原,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河源廣場上,人們(men) 悠閑地享受著正午時光。“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我把黨(dang) 來比母親(qin) ……”熟悉的旋律響起,大家動情跟唱、踏歌而舞。

  這是6月8日,瑪多縣群眾(zhong) 自發組織的一場活動。

  5月22日,瑪多縣發生7.4級地震,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青海省各級黨(dang) 委政府第一時間組織調度,對抗震救災工作作出全麵部署,有序有力有效推進抗震救災工作,各種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匯集到災區。

  今年80多歲的南加老人無兒(er) 無女,地震中,是養(yang) 老院工作人員把他背出來的。“是黨(dang) 和政府給了我新生命,創造了新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這恩情咱永遠也忘不了。”老人講起自己的經曆,幾度落淚。

  “全縣上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目前各項生產(chan) 生活已基本恢複正常,重建工作也有序展開。這首《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是瑪多各族兒(er) 女的真情流露。”瑪多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工作人員張俊峰說,“悠揚的歌聲匯聚著力量和信念,也記錄了我們(men) 一起走過的日日夜夜。”

  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縣,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瑪多建立健全“扶貧產(chan) 業(ye) 園+企業(ye) +貧困戶”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通過尋找就業(ye) 出路,增強內(nei) 生動力,將“輸血”與(yu) “造血”相銜接,實現穩定脫貧;持續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濕地保護、封山育林、退牧還草等項目。截至去年底,全縣人均收入達到1.5萬(wan) 元,黑土灘治理麵積超過116.7萬(wan) 畝(mu) ,生態美、日子富的夢想正不斷變為(wei) 現實。

  “過去幾年,瑪多縣11個(ge) 貧困村、5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相繼脫貧,生活越來越有奔頭。”瑪多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田才秀說,這背後離不開全縣幹部群眾(zhong) 的苦幹實幹,兩(liang) 鄉(xiang) 兩(liang) 鎮32個(ge) 行政村(社區)、每一片草場每一頂帳篷,都是脫貧攻堅偉(wei) 大實踐的見證。

  “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我把歌兒(er) 獻給你,五十六個(ge) 民族同唱一首歌,我們(men) 一起再唱山歌。”廣場上,《唱支山歌給黨(dang) 聽》的歌聲剛剛落下,《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的旋律隨之響起,歌聲回蕩在各集中安置點、帳篷教室裏,回蕩在湛藍的天空下。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