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鑄中國心】醫者仁心風骨 攜手三色班瑪
新利平台訊 7月9日,來自北京的23所醫療機構、21個(ge) 學科的30餘(yu) 位醫務誌願者來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人民醫院,開啟了首日義(yi) 診。
圖為(wei) “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果洛行啟動儀(yi) 式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合影 (組委會(hui) 供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是班瑪縣義(yi) 診活動的主力醫療隊伍。臨(lin) 行前,北京世紀壇醫院剛剛圓滿完成了建黨(dang) 百年活動醫療保障的任務。本次“同心•共鑄中國心”青海果洛行,由醫院黨(dang) 委安排工會(hui) 主席李凱帶隊,科室涵蓋外科、兒(er) 科、泌尿科、神經內(nei) 科、風濕免疫科、中醫科和全科醫學科。
李凱說:“在第一天義(yi) 診結束後很真切地感覺到班瑪縣的人民非常需要我們(men) ,雖然脫貧但當地的醫療資源等方麵還是需要補給,世紀壇醫院不僅(jin) 帶來了新的理念,還對當地的醫護人員進行了具體(ti) 的技術輔導,我們(men) 的醫生盡力克服高原反應,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最大化的為(wei) 當地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大家都感到不虛此行。”
李凱表示:“在了解了果洛州要全麵進行肝包蟲病調研係統的預防診治後,借助世紀壇醫院既往治療肝包蟲病的經驗,希望將來也能夠進行對接,做一些我們(men) 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凱認為(wei) ,醫療公益活動最難的也是重要的就是做好項目的前期調研工作, “同心•共鑄中國心”14年以來積累了豐(feng) 富的工作經驗,在這方麵他們(men) 做得非常充分。一方麵,對受援地百姓的醫療需求和當地醫療條件摸得非常精準;另一方麵,讓醫療誌願者與(yu) 當地患者以及醫療機構能做到麵對麵精準對接。
圖為(wei) 李凱在班瑪縣人民醫院為(wei) 病人檢查 (組委會(hui) 供圖)
北京世紀壇醫院神經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屈曉霞年近古稀,是班瑪縣義(yi) 診醫生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熱心公益,大愛無疆,這是與(yu) 她交流後的感受。自2008年“ 同心•共鑄中國心”公益活動開始,14年以來已經參加了二十餘(yu) 次公益活動了。屈曉霞談到:“班瑪縣義(yi) 診常見疾病中除了肺結核、骨關(guan) 節病、婦科以外,焦慮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身心疾病以及帕金森這一類疾病也應引起當人們(men) 的重視。在我們(men) 的印象中城市是精神疾病的高發地區,但不代表邊遠貧困地區不存在,尤其是婦女兒(er) 童需要足夠的關(guan) 愛。應該盡早普及身心健康疾病的相關(guan) 常識”。在采訪中,屈曉霞還與(yu) 我們(men) 分享了2018年甘南迭部公益行中她與(yu) 一位昏迷了兩(liang) 個(ge) 月的重症病人之間長達兩(liang) 年的一對一幫扶救助。目前,他們(men) 之間聯係緊密,資助上學、關(guan) 心交流。醫者仁心,是屈曉霞的一雙溫柔和不肯放開的手,那雙在命運中緊緊拉著患者的手。
圖為(wei) 屈曉霞與(yu) 當地醫務工作者深入交流 (組委會(hui) 供圖)
北京世紀壇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陳達有著很豐(feng) 富的醫療援助經驗。
“病人在術後是最需要的是醫生的關(guan) 愛。一個(ge) 醫生隻要有仁心,才可能把自己的水平和技術發揮好。作為(wei) 醫生要有大愛,因為(wei) 醫生針對群體(ti) 是患者,患者本身是弱勢群體(ti) ,我們(men) 醫生要把自己的感受和病人的感受緊密聯係在一起,也就是說病人的痛苦我們(men) 醫生要體(ti) 會(hui) 到。”
對於(yu) 第一天的義(yi) 診情況,陳達提到:“第一天病人很多,由於(yu) 班瑪縣人民醫院沒有專(zhuan) 門的泌尿外科醫生,很多泌尿外科的病人隻能在發病後在當地做一個(ge) 最簡單的處理,然後前往西寧或者更高級的醫院進行治療。”
圖為(wei) 陳達在為(wei) 患者講解病情 (組委會(hui) 供圖)
針對目前果洛州班瑪縣的醫療現狀,陳達認為(wei) ,“ 同心•共鑄中國心”主要麵對的群體(ti) 是醫療設施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人民,他們(men) 真正需要的是來自於(yu) 權威的或者是來自於(yu) 一流醫療團隊的專(zhuan) 家幫助。此外,當地醫生和當地的醫療工作者,也需要通過對接首都等大城市的醫療資源,學到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經驗。對於(yu) 患者本身,則需要建立患者就診檔案,每年都要有不同的大醫院的相同專(zhuan) 業(ye) 的醫生來進行接力治療,這樣才能形成一個(ge) 完整的醫療鏈,山區病人可以不走出山區,但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這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周銘、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趙綿鬆、兒(er) 科主任醫師武萬(wan) 水、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晶,都是克服高原反應熱心為(wei) 本地患者提供最優(you) 治療方案,堅持到最後一名患者滿意離開。
圖為(wei)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生在班瑪縣人民醫院合影 (組委會(hui) 供圖)
醫者仁心,是舍不得、放不下的擔心,患者的微笑,就是最高的禮讚。(新利平台 通訊員/海輝輝 記者/王智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