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格薩爾王傳》百部漢譯工程啟動

發布時間:2021-07-14 10:55:00來源: 光明日報

  7月8日,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多家單位在成都舉(ju) 行儀(yi) 式,宣布正式啟動《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

  格薩爾是古代藏族英雄。千百年來,藏族群眾(zhong) 吟唱著對格薩爾的崇敬和讚美,匯成一部享譽世界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chuan) 》。直至今日,這部史詩仍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多地傳(chuan) 唱。

  《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擬自現有的300多部格薩爾故事中遴選出最為(wei) 經典、傳(chuan) 頌最為(wei) 廣泛的作品100部,組織藏、漢語翻譯專(zhuan) 家及作者共同協作,將其翻譯為(wei) 漢文作品出版,為(wei) 漢語讀者領略這部登峰之作,飽覽中華民族繁盛壯麗(li) 的民族文化創造條件。

  震撼人心的偉(wei) 大史詩

  “它是藏族民眾(zhong) 自古以來認識與(yu) 改造世界的一座巨大文化寶庫。”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藏族文學研究室研究員李連榮說,從(cong) 內(nei) 容上看,《格薩爾王傳(chuan) 》是一部反映藏族民眾(zhong) 的民俗習(xi) 慣、生產(chan) 生活、生態係統、社會(hui) 現象、政治、經濟、軍(jun) 事、倫(lun) 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學等各方麵思想文化的百科知識全書(shu) 。

  千百年來,“格薩爾”以說唱的形式,在一代代說唱藝人口中活態傳(chuan) 承。2006年,“格薩爾”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09年入選聯合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

  據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諾布旺丹介紹,這部史詩不僅(jin) 在中國西南部高原的廣大牧區和農(nong) 村傳(chuan) 承千年,還在境外的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流傳(chuan) ,成為(wei) “一帶一路”不同族群間文明對話、互鑒的重要例證。

  “當《格薩爾王傳(chuan) 》從(cong) 亙(gen) 古高原走入世人視野,就以恢宏壯闊的史詩體(ti) ,徹底改變了世界史詩的文化版圖,一舉(ju) 成為(wei) 世界上最長的活態史詩。”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藏學出版社原社長、喜馬拉雅文庫首席專(zhuan) 家周華說。

  2019年,由四川出版集團策劃、投資,喜馬拉雅文庫搜集、整理,四川民族出版社及四川美術出版社聯合出版的《〈格薩爾王傳(chuan) 〉大全》首次亮相,總計1.3億(yi) 字、匯編成300卷精裝本的原版史詩引起了極大轟動,並入選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格薩爾王傳(chuan) 》是人類史詩領域的一座高峰,但麵對它,廣大的漢語讀者隻能望“峰”興(xing) 歎。《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正是在萬(wan) 千讀者的熱切期盼中應運而生的。

  一個(ge) 甲子的漢譯工作奠定工程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一直十分重視《格薩爾王傳(chuan) 》的搜集、搶救、保護和翻譯工作。李連榮將《格薩爾王傳(chuan) 》漢譯工作分成三個(ge) 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青海文聯主持《格薩爾王傳(chuan) 》手抄本的翻譯工作,在部名、人名、駿馬名、武器名、特殊專(zhuan) 用名等方麵嚐試了術語統一與(yu) 規範工作,為(wei) 以後的漢譯術語規範打下了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至20世紀末,來自多家機構的專(zhuan) 家著手翻譯工作,擺脫了前一時期“呆板死譯”的影響,特別是出現詩人整理本與(yu) 作家編撰本,產(chan) 生了廣泛影響;

  進入21世紀,漢譯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開始探索團隊協作工作方式,漢譯水平也有了顯著的進步。

  李連榮指出,盡管過去的漢譯存在各種不足,但總體(ti) 上表現出翻譯水平逐漸提高的態勢。經過一個(ge) 甲子的漢譯實踐,不僅(jin) 積累了漢譯史詩的寶貴經驗,更重要的是培養(yang) 和儲(chu) 備了一批優(you) 秀的翻譯人才和青年才俊。

  “以往的經驗教訓,為(wei) 我們(men) 實施《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奠定了基礎。”李連榮說。

  李連榮表示,《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將在尊重“忠實性”第一原則的基礎上,兼顧“文學性”與(yu) “音譯”原則,盡最大可能保證漢譯工程“民族性、藝術性和文化性”的特點。

  最強陣容全力鑄造傳(chuan) 世之作

  “這部史詩從(cong) 青藏高原的‘地方性民間口頭敘事傳(chuan) 統’到國家話語體(ti) 係下的民族民間文化、再到國際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每一步都離不開史詩文本在不同語言間的切換和譯介。”諾布旺丹說,縱觀格薩爾史詩的演進發展史,它的每一次華麗(li) 轉身,都離不開翻譯的橋梁作用。

  李連榮說,《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不僅(jin) 為(wei) 漢藏民族的交流交融注入人文層麵的凝聚力,更是以通用語向全世界展示了絕無僅(jin) 有的格薩爾史詩財富,從(cong) 而為(wei) 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諾布旺丹表示,當下除母語讀者外,對格薩爾史詩的理解和認知,依然停留在為(wei) 數不多的淺嚐輒止的譯介作品上。語言的壁壘,仍然是外界進一步理解這一偉(wei) 大史詩不可逾越的鴻溝。

  四川省政協原副主席羅布江村說,《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用“工程”二字,可想而知其體(ti) 量之龐大,其內(nei) 容之浩瀚,其任務之艱巨。

  據悉,《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參與(yu) 各方都派出了最強陣容。該工程由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擔綱指導,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巴蜀書(shu) 社、喜馬拉雅文庫聯合執行。翻譯團隊將挑選15~20位最優(you) 秀的翻譯人員,並進行相關(guan) 翻譯技術培訓。選本將依據《格薩爾王傳(chuan) 》發展內(nei) 部規律與(yu) 結構脈絡,選擇最為(wei) 經典、傳(chuan) 頌最為(wei) 廣泛、群眾(zhong) 最為(wei) 喜聞樂(le) 見的100部作品進入漢譯程序。《格薩爾王傳(chuan) 》百部漢譯工程將陸續分批出版,預計2023年底全部完成。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