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文旅實現快速發展 四川甘孜把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繪入藍圖
靠近350國道的溝爾普村成為(wei) 國家3A級旅遊景區。王攀 攝
爐霍縣村民在飛地產(chan) 業(ye) 園務工。王攀 攝
腳鐐、鞭子、挖眼尖刀……7月20日,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紅色德格博覽園內(nei) ,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實物把參觀者的思緒帶回解放前。從(cong) 農(nong) 奴製到全麵小康,僅(jin) 僅(jin) 用了70年。如今,甘孜州實現了水桶變水管、油燈變電燈、土路變油路、喊話變電話、帳房變樓房、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巨變。截至“十三五”末,甘孜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521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67元。
觀念之變
帶來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之變
甘孜州康定市新都橋鎮有著“攝影家的天堂”的美譽,成為(wei) 無數遊客的向往之地。然而,位於(yu) 318國道一側(ce) 的新都橋鎮水橋村,此前卻沒有利用好這一天然優(you) 勢,老百姓依然以傳(chuan) 統青稞種植和犛牛養(yang) 殖為(wei) 生。水橋村也曾是康定市59個(ge) 貧困村之一。
以駐村幹部陳旭東(dong) 為(wei) 代表的水橋村幹部,決(jue) 心轉變觀念,利用靠近318國道的區位優(you) 勢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陳旭東(dong) 說,旅遊讓村民們(men) 的收入結構發生變化,脫貧目標也順利實現。
收入結構之變的還有甘孜州爐霍縣170多個(ge) 村的村民。在盛煌農(nong) 業(ye) 爐霍縣飛地產(chan) 業(ye) 園內(nei) ,300個(ge) 蔬菜大棚中有259個(ge) ‘飛地’大棚,每個(ge) 貧困村兩(liang) 個(ge) ,非貧困村一個(ge) 。轉變發展觀念的爐霍縣,讓過去“小而雜、零而散”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模式發生了徹底改變。
盛煌農(nong) 業(ye) 爐霍縣飛地產(chan) 業(ye) 園經理丁方麗(li) 說,村民不僅(jin) 有土地租金和產(chan) 業(ye) 分紅,還可以到園區務工,“不論盈虧(kui) ,每個(ge) 大棚每年有3萬(wan) 元的保底分紅。”在園區打工的其吉,家庭年收入從(cong) 2萬(wan) 多元增長至6萬(wan) 元左右。
受高海拔、低氣溫、喜歡盤腿坐等因素影響,骨關(guan) 節疾病成為(wei) 甘孜州一種常見的“地方病”。甘孜州人民醫院護士長四郎巴姆告訴記者,在醫院下鄉(xiang) 普查、普及這一疾病相關(guan) 知識前,很少有人引起重視。“一是擔心看病花錢,二是他們(men) 認為(wei) 這種病治不好。按照當地習(xi) 俗,家裏有人生病了,還得有專(zhuan) 人照顧,家庭負擔會(hui) 更重。”她說。
從(cong) 2010年開始,甘孜州人民醫院開展髖膝關(guan) 節置換手術,並下鄉(xiang) 對這一疾病進行健康宣教。看到關(guan) 節置換手術的成功案例後,越來越多的患者走進醫院,擺脫了病痛。
著眼未來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7月的甘孜州道孚縣溝爾普村,人們(men) 把帳篷搭建在一起“耍壩子”,來一場為(wei) 期數天的節日狂歡。雖然已搬進固定居所數十年,但溝爾普村的村民們(men) 仍沿襲著這一傳(chuan) 統節日方式。“一方麵是為(wei) 了紀念傳(chuan) 統慶祝五穀豐(feng) 登,另一方麵也是慶祝如今的美好幸福生活。”溝爾普村文書(shu) 澤絨德吉說。
藏式民居錯落分布的溝爾普村,如今已成為(wei) 國家3A級景區。靠近350國道,讓溝爾普村也嚐到了旅遊業(ye) 的甜頭。這也是甘孜州立足自身優(you) 勢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具體(ti) 體(ti) 現。未來,這也將是甘孜州長期發展的產(chan) 業(ye) 。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所需的人才從(cong) 何而來?在位於(yu) 瀘定縣的甘孜州職業(ye) 技術學校可以尋找到一些答案。“學校成立之初設置的專(zhuan) 業(ye) ,就是根據甘孜州發展的實際需求設定的。後來,甘孜州重點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設置也進行了相應調整。”甘孜州職業(ye) 技術學校學生處主任王剛說,其目的就是著眼於(yu) 甘孜州未來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
雖然生態脆弱,但甘孜獨特的高原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為(wei) 保護這一資源,甘孜州在道孚縣建了一座擁有800多種植物的康巴高原植物園。這些植物大多來自甘孜、康巴地區,甚至橫斷山脈。集科研、科普、遊玩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植物園,不僅(jin) 為(wei) 甘孜州綠化貢獻力量,也將為(wei) 長江黃河上遊水土保持、水源涵養(yang) 等提供有力支撐。
放眼未來,保護好青藏高原東(dong) 南緣原生態,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構建最美生態文明高地的發展目標,已繪入甘孜州的發展藍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原“菜籃子”也有科技範兒
茄子、青椒、番茄……7月14日,位於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正科鄉的石渠鄧瑪觀光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裏,記者看到,這裏智能冬暖式大棚和連棟式大棚裏的各種蔬菜正被分批采摘後推向市場。[詳細] -
四川省甘孜州大渡河流域首批鄉村振興示範區亮相 山鄉用細節追求高質量發展
康定市麥崩鄉日央村山頂上,六七棵千年黃柳迎風聳立。2018年,甘孜州啟動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在康定、瀘定、丹巴3個縣(市)42個村先期開展試點示範建設,今年5月這42個示範村建成亮相。[詳細] -
四川省甘孜州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園區開建 以大數據為主導產業
5月10日,四川省甘孜州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園區建設在康定市瓦澤鄉啟動。該園區是四川省四大水電消納園區之一,規劃麵積3000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