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走進管護站 探訪巡護員|巡山祁連,見識秘境之眼

發布時間:2021-08-10 10:1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第14個(ge) 世界巡護員日之際,北京青年報記者走進了祁連山國家公園深山腹地的管護站。

  祁連山國家公園分為(wei) 甘肅片區、青海片區,是中國十大國家公園之一。我國最早的地質、冰川研究都是從(cong) 祁連山起步的。祁連山國家公園的成立,正是為(wei) 了保護祁連山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完整性。

  每一個(ge) 世界巡護員日,全世界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環境的支持者,都會(hui) 向第一線的巡護員表示關(guan) 注和感謝,同時紀念在工作中受傷(shang) 甚至獻出生命的巡護員。此次,北青報記者也有幸和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管護員一同巡山,在共處的日子中,看到他們(men) 守護生靈草木付出的辛勞,體(ti) 會(hui) 到他們(men) 所守護的不平凡的生態世界。

  今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這讓祁連山守護者們(men) 的心頭,更多了一份使命感。

  一到大自然裏就很開心

  “祁連”是匈奴語,匈奴呼天為(wei) “祁連”,“祁連山”即“天山”之意。自古以來,海拔5800米的最高峰團結峰,牽引起連綿的祁連山脈,源源不斷的雪山之水孕育了河湟文化,滋養(yang) 著各民族共融共生。

  祁連山域內(nei) 的冰川、河流、濕地、荒漠形成複合生態係統,有“中國濕島”之稱。大規模的地殼運動以洪荒之力形成祁連山獨特多元的丹霞地貌,更以一己之力擋住沙漠的侵襲,使祁連山成為(wei) 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黃河重要的水源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you) 先區域。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共有40個(ge) 管護站點,全都地處深山。采訪中,北青報記者沿著崗青公路向北而行,一路爬坡,去探訪海拔3206米的老虎溝管護站。

  車子宛若飛馳在人間仙境。油菜花田鋪滿連綿的山腳,雲(yun) 朵飄過如黛青山,美得不像話;牧民們(men) 為(wei) 了分辨自家養(yang) 的羊,把羊身塗成粉色、黃色、藍色……灑落在綿密的草甸上。

  漸漸地,平原消失,兩(liang) 山夾道,路況變得艱難,窄且多彎,路側(ce) 便是懸崖。路上全是沙石,車後塵土飛揚。管護員郭富軍(jun) 說,因為(wei) 山體(ti) 滑坡多發,沒辦法修路,現在這樣,已經算好的了。因為(wei) 地處高寒,郭富軍(jun) 他們(men) 隻有夏天七八兩(liang) 月能騎摩托巡山,其他日子都得開皮卡。以前走這段路,他們(men) 坐在皮卡上都戴著安全帽,“太顛了,一顛把人顛起老高,頭就彈在車的鐵皮頂上。冬天下雪,路更難走”。

  郭富軍(jun) 是老虎溝管護站裏最年輕的巡護員,1997年出生的小夥(huo) 子,黝黑俊朗,說話間還有些羞澀,大家都喊他小郭。他考進城裏上學,畢業(ye) 後身邊同學都想方設法留在城市,可他一頭就紮進山裏。他說自己已經來了三個(ge) 月,越來越喜歡這份與(yu) 大自然相伴的工作。

  別看是個(ge) 新人,小郭已經對管護工作深有體(ti) 會(hui) :長達十個(ge) 月的冬季最難熬,大雪斷路意味著巡護線路的中斷,采購基本生活物資都會(hui) 很困難。更難的是,一進山就沒有信號了,除非有緊急情況才能使用衛星電話,大多數巡護的時間是與(yu) 外界隔絕的,隻有和小夥(huo) 伴一起熬。可是小郭非但不覺得苦,反而有種本能的向往,“一到大自然裏就很開心”。

  不同於(yu) 上歲數的管護員,小郭的“青普”說得很標準,因為(wei) 用普通話和別人交流很順暢,他成了站裏的“導覽員”,擔起很多外聯介紹任務。

  車子在無法前行的路邊停駐,小郭帶頭爬山過水,向更深處的無人區跋涉。那裏的獸(shou) 道上,有紅外相機布下的“秘境之眼”,能看到野生動物出沒的情形。路過溪邊,不時能見到動物遺骸。小郭告誡大家不要去動,因為(wei) 這大概是本地藏族民眾(zhong) 家裏養(yang) 的牲畜,死後會(hui) 被主人放在山裏,回歸自然。到了冬季,成群的動物會(hui) 非正常死亡,“比如被狼咬死的,像這樣的動物屍體(ti) 一旦出現,我們(men) 要迅速作無害化處理”。

  目標山坳看著挺近,爬得卻很吃力,覺得快支撐不住了,才終於(yu) 手腳並用爬到。小郭一馬當先,找到隱蔽的紅外相機,翻看記錄,雖然近幾天沒有新收獲,但看到之前四隻荒漠貓同框的珍貴記錄,還是讓大家著實興(xing) 奮了一陣,畫麵裏的小家夥(huo) 探頭探腦,威風又軟萌。

  因為(wei) 高反,下山時備感辛苦,走了不到一公裏,已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突然,小郭“噌”的一下由溝底躥上一座小橋,再嗖嗖跑上一個(ge) 草坡大喊:“快看,一隻黃鼠狼抓了隻蒼蠅!”但等大家反應過來,黃鼠狼早沒影了。大家誇小郭好眼力,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青海省環境教育協會(hui) 的王榮跟管護員多有接觸,他說,管護站裏好多前輩,長年生活在山裏,辨認野生動物各有絕招:“比如有個(ge) 站長光憑鳥飛過的聲音,就能判斷出是什麽(me) 鳥。”

  黃鼠狼消失處的草坡上,有兩(liang) 隻黑色的牧羊獒,小郭說是牧民養(yang) 著防狼用的。一大一小,威風凜凜,即便是拴著鐵鏈,光是跟它對個(ge) 眼神,人就不由得退後一步。小郭舉(ju) 起手機拍了段小視頻。他琢磨著結合工作把好玩的東(dong) 西分享到網上,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不為(wei) 人知的青海。

  “秘境之眼”大顯身手

  離老虎溝管護站200公裏的祁連縣八寶鎮,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數據管理平台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實時利用數據可視化技術,研究監測野生動物,以及日常巡護的工作情況。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種、二級保護動物50多種,其中荒漠貓極珍貴,全球隻有一千隻。4月份老虎溝管護站從(cong) 野外回收的紅外相機數據中發現了一組赤狐撫育幼崽的珍貴視頻畫麵。畫麵中六隻赤狐同框出現,一隻雌性赤狐警惕地守護在旁邊,看著五個(ge) 孩子相互打鬧、嬉戲玩耍,小赤狐萌態十足,對大自然充滿好奇,悠閑自在地玩耍,這一幕有愛溫馨的畫麵,令所有人開心而呼。

  祁連山國家公園大數據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依托物聯網多維感知、大數據智慧賦能、雲(yun) 平台精細管理的閉環應用,大數據中心在國家公園的生態資源、生態管護、生態科研、生態評估中已初見成效:在各個(ge) 管護站安裝的紅外相機、野保相機視頻實時回傳(chuan) 資料中發現,“去年4月拍攝到一隻雪豹,今年6月拍攝到一隻旱獺的影像圖”。

  要知道雪豹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高原上,統治雪山之巔。它們(men) 的故事長期不為(wei) 人類所知。但如今,借助紅外相機、野保相機,往獸(shou) 道上一擺,動物一經過,相機就會(hui) 自動拍照片或是視頻。管護員巡山時收一收,就知道有哪些動物、它們(men) 都做了些什麽(me) 事。野生動物專(zhuan) 家和誌願者可以據此摸清楚它們(men) 的領地大小和地位,做進一步的科學研究。

  也有令人擔憂的事,通過大數據對祁連縣八一冰川的實時監測,人們(men) 發現,全球氣候變暖的概念變成肉眼可見的事實。工作人員痛心地表示,“有學者預估3000多條冰川50年以後要消失一半。從(cong) 監測數據看,八一冰川5號冰川消融到2.8公裏,並且它的高度每年呈斷崖式不斷下降”。

  架設在無人區的紅外相機、野保相機,以及密布的攝像頭能全麵監控40個(ge) 管護站的域況,特別是在封山期能夠大顯身手,像夾木溝、芒紮、峨堡等地處偏遠的管護站,近一個(ge) 月的巡護記錄、路徑在大數據管理平台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它的高科技優(you) 勢在一場暴雨過後得到特別體(ti) 現。7月22日,祁連縣下了50年一遇的暴雨,泥石流衝(chong) 垮了主路橋梁,多處突發斷路斷電,使整個(ge) 祁連縣的交通受到影響,而地處核心區的管護站通過太陽能支撐電路係統自動調取,及時收回了各種監測數據。

  牧民變園民,荒野披綠裝

  老龍灣管護站2005年建站時,條件十分艱苦,隻有一名護林員。2018年納入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後,現在有五名駐站巡護員。他們(men) 每天騎摩托車分片巡山,防止火患防止盜獵,觀察草原的病蟲害,一年有兩(liang) 次專(zhuan) 業(ye) 培訓。

  近兩(liang) 年,老龍灣管護站和當地牧業(ye) 村老龍灣村積累了“村兩(liang) 委+”的試點經驗,這裏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的“連點村”,有政策促就業(ye) ,如今村裏的80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其中精準扶貧護林員140人。

  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後,既需要引導遊客進入,通過生態旅遊來輔助生態保護,更重要的是順暢引導原住民變為(wei) 園民,保護生態與(yu) 園民生活穩步向前邁進。起初村兩(liang) 委在如何把“牧民變為(wei) 園民”上動了很多腦筋,下了很大功夫。

  剛開始要牧民搬出世世代代生存的牧場,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因為(wei) 核心區不能放牧,直接影響他們(men) 的收入。老村長張世元遇到了當村長以來的最大困難,就是去化解這種矛盾和抵觸情緒,“沒辦法,一遍遍上門,任打任罵,然後接著勸”。

  實際上除了做通思想工作,村兩(liang) 委也站在牧民角度不斷嚐試著各種辦法,比如允許村民把長高的草收割後拿回家喂牛喂羊,“環境好了,村民也覺得挺開心”。他指著管護站周邊青翠的樹林說,2000年開始村兩(liang) 委和管護站一起帶動老百姓栽樹,經過人工造景,以前的髒、亂(luan) 、差變成了眼前的樹木蔥鬱,溪水環繞。

  常駐的185戶村民和村兩(liang) 委一起,同心同力,在村口小廣場修建了文化棧道,熟悉的藏狐、猞猁、香鼬、岩羊原來是珍稀動物,看著不起眼的金露梅、銀露梅、山生柳等花花草草也是野保植物,牧民們(men) 對腳下這片土地有了新的認知,更加熱愛自己的家園。

  今年村兩(liang) 委還在山上建了觀景棧道,昔日的荒野披上綠裝,這些變化村民看在眼裏舒暢在心裏。老村長滿懷憧憬,“未來還想讓個(ge) 別條件好的人家嚐試民宿,再試探形成特色小鎮來吸引遊客”。

  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葛文榮一直積極參與(yu) 探索“村兩(liang) 委+”,他覺得這是特別好的一種模式,尤其是在疫情中發揮了突出作用,“村兩(liang) 委+可以撬動基層的力量參與(yu) 疫情防控,很好地解決(jue) 了人力不足的問題”。他印象很深,去年冬天,重點區域都是由管護站的管護員、森林公安的民警、村兩(liang) 委的黨(dang) 員,以及村裏的誌願者組成的聯防隊伍巡查,“在寒冷的黑夜,大雪沒到膝蓋,大家互相打氣,幹勁倍增”。令人欣慰的是,現在有不少村民放牧時主動當起沒有工資的義(yi) 務護林員,他們(men) 看到火患、野生動物會(hui) 主動給站裏打電話。

  村民有了“保護動物,不能動”的意識

  前不久大受關(guan) 注的成年雪豹下山闖入村民家的新聞,就發生在老龍灣管護站轄區。今年43歲的巡護員馬成事印象很深,當時雪豹看見人受到驚嚇,慌不擇路跑到一戶人家,結果家裏有人,又嚇得它直接竄出去,一下把玻璃窗都撞碎了,跑到隔壁的學校,“那是隻成年雪豹,挺大個(ge) 的,連尾巴得有一米半。虧(kui) 了當時學校放假,沒有人。當時專(zhuan) 家就在附近,趕過來打了一槍麻醉把它移送到救護中心”。後來那隻雪豹裝了跟蹤器放歸山林,“聽說它已經跑出青海界,到了甘肅那邊”。

  馬成事出生在當地,雪豹闖進家他還是第一次看到。不過他記得特清楚,有一年冬天他看見過狼,“就在管護站後麵的林子裏來回跑”。有意思的是,那隻狼出現了一兩(liang) 個(ge) 月之後,他們(men) 去巡山時在紅外相機裏就沒再看見過荒漠貓的身影了。

  透過管護站的窗,天上飄過一大片白雲(yun) 在冰山上投下黑影。馬成事指著那片暗山說,那裏幾乎是他巡山到過的最遠地方,再往裏就是無人區了。“我記得從(cong) 小時候記事起,山上的冰就沒化過。那塊地方看著近,走路的話要走五六個(ge) 小時,我騎摩托車也要90分鍾”。常年巡山,隻有一次他遇到危險,冬天下雪,他騎摩托連人帶車掉進兩(liang) 米多的深坑,那個(ge) 坑是夏天時牛羊吃水的坑。被藏族民眾(zhong) 救出來他後怕了好一陣。

  老龍灣管護站站長陳國月當了30 年林草人,剛來老龍灣管護站時間不長,已經和站裏的五名駐站管護員成了好兄弟。大家不分彼此,互相幫助。他們(men) 每人每月有四天休息,其餘(yu) 時間除了巡山,吃、住都在站裏。完成日常巡護任務之餘(yu) ,他還帶著管護員在溫棚裏種菜,既節儉(jian) 開支喂飽肚子,又緩解大家的生活壓力。他心裏發愁的是,因為(wei) 家庭條件不好,大多數管護員一提結婚都犯了難,討不到老婆成了普遍現象。

  令人欣慰的是,這兩(liang) 年站裏辦公條件和生活設施有了很大改觀,巡山裝備添加了高倍望遠鏡,吃飯有電灶可以炒菜,連旱廁也變成了衛生間。更讓楊傑、裴援江、王國慶幾個(ge) 年輕人開心的是,站裏還裝了健身房。練器械、打乒乓球成了他們(men) 的最愛,沒事就組織一場微型比賽,看誰的臂膀力氣大。

  管護員都有個(ge) 共同的體(ti) 會(hui) ,和過去比,當地老百姓的生態環保意識大為(wei) 提高。馬成事在站裏待得時間長,他明顯感到“現在一說大家都知道了,它們(men) 是幾級保護動物,不能動”。村民煩惱的是,村裏的野兔、野雞太多了,“時不常來把莊稼糟蹋了”。就連管護站門口種的甘藍、大蔥,也經常被麅子給吃了,他們(men) 幾人隻能圍著看熱鬧,拿它沒辦法。

  馬成事還記得2019年巡山時,他看見一隻馬鹿剮在鐵絲(si) 護欄上,受了很重的傷(shang) 。他立即救助到站裏,緩了兩(liang) 天它竟然站起來吃東(dong) 西了。但遺憾的是,因為(wei) 傷(shang) 太重最後還是沒治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入每一個(ge) 老百姓心中

  隨管護員登山,紫外線超強,山路也崎嶇,坐在摩托後座過溝溝壑壑,被顛起來老高。開摩托的管護員邊開邊喊,“別怕,抓緊!”

  唯有親(qin) 身感受過陡峭的山峰,再看腳下的花海草海、清澈河水,以及滿坡跑跳的鼠兔,才更能感受到生命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打擊危害野生動植物的犯罪行為(wei) 被提到最高立法層麵,如何保護野生動物、如何構建起人與(yu) 動物和諧相處的家園受到極大關(guan) 注。在這樣的背景下,祁連山國家公園首席生態攝影師鮑永清鏡頭下的雪豹、藏狐與(yu) 土撥鼠的圖片成為(wei) 網絡走紅熱圖。與(yu) 此同時,也帶火了生態攝影。繼鮑永清之後,李善元、樊尚珍也屢獲國際野生生物攝影大獎。

  有意思的是,不少牧民看到自己熟悉的生物竟然能被拍得這麽(me) 好看,他們(men) 自己也嚐試著拿起了相機,學著拍攝。他們(men) 不會(hui) 高反,體(ti) 力好,擅爬山,眼力強,還能自如地和其他牧民打交道。這樣的優(you) 勢逐漸激發出不少優(you) 秀作品,也改變了牧民們(men) 的生活境界。

  令人難忘的是,沿國道穿行時,看到青陽溝管護站的路邊竟然有一支“娘子軍(jun) ”在向行人致意,她們(men) 三四個(ge) 人列成一隊,在熾熱的陽光下笑容淳樸、眼裏帶光。

  據身邊的管護員介紹,每年七八月份,這一帶外來遊客就會(hui) 暴增,本地人也有“浪山”的風俗——親(qin) 朋好友相約,帶上好酒好肉,到大自然裏開開心心歡聚一番,搭帳篷、野炊、燒烤的現象時有發生。雖然每到這個(ge) 季節,巡護站管轄區已經過了森林草原防火期,但夏季森林火災危險性仍然巨大。這時,女性管護員的作用就顯出來了:她們(men) 往往在開展環境保護、野保相關(guan) 宣傳(chuan) 教育時非常耐心,效果也好得多。

  當地人介紹說,高原女子都吃苦耐勞,傳(chuan) 統的生活習(xi) 慣和艱苦的生活環境,讓青海女人都是家庭、工作兩(liang) 頭挑。

  在與(yu) 管護員共處的幾天中,除了看到他們(men) 的淳樸熱情、任勞任怨,也看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正慢慢滲入到當地百姓的心中。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