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冰川退化成長江源普遍現象 全球變暖需有效應對

發布時間:2021-08-10 10:18:00來源: 新華社

  “江源之水冰川來。”由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牽頭組織的2021年長江源綜合科考中,冰川觀測是重要考察內(nei) 容。

  作為(wei) 長江源支流布曲的源頭,冬克瑪底冰川是此次科考的重要觀測點。采集冰川腳下融水、植物、泥沙樣本,架設激光觀測儀(yi) 掃描冰川,無人機航拍冰川地形地貌……在5000多米海拔的冰川腳下,科考隊員們(men) 忙著為(wei) 冰川做“體(ti) 檢”。

  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唐古拉冰凍圈與(yu) 環境觀測研究站站長何曉波,從(cong) 2005年開始值守冬克瑪底冰川下的觀測站。他介紹,過去10多年來,冬克瑪底冰川後退了200多米,“原來的一條大冰川,2009年開始退縮分成大、小冬克瑪底兩(liang) 條冰川”。

  全球變暖,是長江源冰川退化的主要因素。最新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shu) (2021)》數據顯示,全球山地冰川整體(ti) 處於(yu) 消融退縮狀態,1985年以來山地冰川消融加劇。2020年大、小冬克瑪底冰川末端分別退縮了10.1米和15.7米。

  長江科學院水資源所所長許繼軍(jun) 介紹,冰川是長江源眾(zhong) 多河流湖泊水源補給主要來源之一。冰川消融期還能保持徑流補給,當消融退縮到“拐點”甚至完全消失,失去冰川的水量調蓄功能後,必然導致河湖來水銳減,帶來江源地區草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態惡化等風險。

  加強冰川退縮的觀測研究與(yu) 保護應對,成為(wei) 當前緊迫的課題。針對冬克瑪底冰川,中國科研工作者已積累30多年不間斷的觀測數據。同時,中科院西北研究院與(yu) 長江科學院已在冬克瑪底冰川和布曲流域布設大量自動觀測設施,密切監測冰川退縮的成因及生態影響。

  “冰川退縮是個(ge) 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長江委副主任胡甲均表示,延緩冰川退縮,亟需研究和解決(jue) 全球變暖問題,這需要加強科學觀測與(yu) 分析研究,助力青藏高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之外,也需要全社會(hui) 踴躍參與(yu) “減碳實踐”,倡導“低碳生活”,減少人為(wei) 活動幹預,共同保護人類寶貴的冰川資源。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