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江源科考:長江源湖泊麵積明顯增長

發布時間:2021-08-23 09:56:00來源: 新華社

  夏日的長江源區,草甸碧綠如毯;藍天白雲(yun) 映襯下,湖麵平靜如鏡。地處青藏高原的長江源區,無論是冰川融水匯聚,還是地下水滲出形成,大大小小的湖泊,猶如鑲嵌在高原上的一顆顆明珠,分外惹眼。

  作為(wei) “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小湖泊是長江源區重要的水生態調蓄器,也是實現長江“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的重要保障。長江源區湖泊的麵積和水質變化,也是2021年長江源綜合科考關(guan) 注的重點。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與(yu) 環境變化團隊負責人朱立平介紹,長江源所在的青藏高原湖泊廣布,麵積超過1平方公裏的湖泊數量超過1400個(ge) ,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麵積最大的高原湖群區之一。


這是7月24日拍攝的長江源地區的冰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根據長江科學院科考數據顯示,長江源區內(nei) 共有大小湖泊1.1萬(wan) 多個(ge) ,湖泊麵積約1027平方公裏。“從(cong) 近年來科考情況來看,長江源區湖泊水質保持優(you) 良,但麵積增長已成為(wei) 普遍現象。”長江科學院副總工程師徐平介紹,過去近40年來,長江源區湖泊濕地總麵積增加7.2%。

  以雀莫錯湖為(wei) 例,這個(ge) 距離長江正源沱沱河發源地各拉丹冬雪山前沿約26公裏的湖泊,2000年麵積不足80平方公裏,現在已超過97平方公裏,麵積年均增長接近1%。

  科考發現,長江源區暖濕化是導致湖泊麵積明顯增加的主因。長江源區過去10多年的平均氣溫與(yu) 降水,比前40多年的平均氣溫和降水分別增加了1.4攝氏度、39.6毫米,暖濕化趨勢十分明顯。


這是7月23日拍攝的長江源地區的查旦濕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根據長期觀測數據顯示,過去40年來,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長江源區的湖泊濕地麵積平均增加約100平方公裏。徐平介紹,升溫帶來的冰川退化和凍土消融,降水量增加都會(hui) 增加湖泊來水,導致湖岸線的對外擴張,湖泊麵積增加。

  長江科學院副總工程師譚德寶介紹,湖泊濕地不僅(jin) 能有效調節江源輸送水量和局部氣候環境,也是多種生物的重要棲息地,“湖泊麵積增加,水質保持優(you) 良,有利於(yu) 提升長江源區水生態的調蓄能力,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但同時也會(hui) 造成一些潛在隱患,需要持續關(guan) 注和深入研究”。


這是7月23日拍攝的長江南源當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根據科考觀測發現,長江源區部分湖泊由於(yu) 麵積增加、水位上漲,一些過去相互獨立的湖泊,由於(yu) 新增河流形成連通水係。湖麵持續增加,也容易對湖邊草地生態環境和鄰近基礎設施造成不利影響。

  譚德寶說,湖泊麵積增長、水位上升是當前長江源科考與(yu) 保護必須要重視的課題,“江源科考後續將持續研究湖泊麵積增長的背後規律,為(wei) 長江源區水生態、水環境保護提供更加係統專(zhuan) 業(ye) 的科研支撐”。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