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三江源 保護“中華水塔”
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有“中華水塔”之稱。這裏雪峰聳立、水碧天藍、空氣純淨,孕育和保持著原始、大麵積的高寒生態係統,是我國淡水資源的重要補給地,平均每年向下遊輸送600多億(yi) 立方米的源頭活水。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來自於(yu) 三江源。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要把三江源保護作為(wei)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
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對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有重要意義(yi)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以來,水源涵養(yang) 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chan) 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
在三江源,1.72萬(wan) 名牧民持證上崗,成為(wei) 生態管護員,發揮村級社區生態管護主體(ti) 和前哨作用,牧民從(cong) 生態利用者變為(wei) 守護者。生態保護與(yu) 牧民增收致富相結合,多措並舉(ju) 實施生態保護建設、發展生態畜牧業(ye) ,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chan) 共贏的良好局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
2016年至2021年,看似尋常的年輪流轉,但卻是青海不平凡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兩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為青海發展擘畫奮進藍圖。[詳細] -
青海:深入推進河湖長製落實護好“中華水塔”
截止2020年底,青海省內“六河”水質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年均水質均達到Ⅲ類及以上,其中,長江、瀾滄江出境水質穩定在Ⅰ類。[詳細] -
萬餘名高原群眾守護“中華水塔”
得益於我國河湖長製工作的推進,目前有12070名當地群眾專門管護江源河湖環境,守護“中華水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