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沙島關停四年:生態恢複至曆史最佳水平
圖為(wei) 關(guan) 停四年後的沙島景區現狀。李江寧 攝
“沙島關(guan) 停到今年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了,現在沙島內(nei) 林木的成活率基本上能達到80%以上,林草植被的覆蓋度可以達到60%至70%,可以說現在恢複到了最佳狀態。”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林業(ye) 站站長馬文虎28日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青海湖沙島位於(yu) 青海湖東(dong) 北部,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沙島原是青海湖湖中的小島,因青海湖水位逐年下降和湖沙壟突出水麵受風沙堆積而成。沙島曾以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沙丘景觀,吸引著海內(nei) 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體(ti) 驗滑沙、沙地摩托、騎駱駝、騎馬、腳踏船等旅遊項目。旅遊經營旺季期間,日均遊客量達5000餘(yu) 人次。
2017年,中國官方關(guan) 停青海湖沙島景區,停止一切旅遊經營活動。
圖為(wei) 關(guan) 停四年後的沙島景區現狀。李江寧 攝
中新社記者27日走進沙島核心區,探訪這裏的生態現狀。正值青海旅遊高峰期,但沙島景區大門緊閉,停車場空無一人,周邊的住宿、餐飲行業(ye) 早已人去樓空,十分冷清。進入沙島景區,往日的旅遊經營設施已經不見了蹤影,遊客以往的足跡也已被灌木叢(cong) 和其他植物覆蓋。景區內(nei) 太陽湖、月亮湖和蘆葦湖被陣陣秋風拂過,蕩起層層漣漪。曾經體(ti) 驗滑沙等娛樂(le) 項目的區域已被連年上漲的青海湖水淹沒,生機勃勃的濕地和披上“綠衣”的沙漠,讓人不禁感慨生態恢複的成效。
“以前的旅遊經營項目破壞了植被的生長,再加上遊客的踩踏,整個(ge) 景區裏麵基本上都是沙山,沒有草。”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沙島分局業(ye) 務科科長仁青東(dong) 智在沙島工作了7年的時間,回想起四年前的沙島景區,言語中流露出惋惜。
圖為(wei) 關(guan) 停四年後的沙島景區現狀。李江寧 攝
“這幾年,通過國家的一些項目,包括沙化土地封禁保護項目,還有青海湖流域的一些建設項目,還有‘三北’防護林工程等一係列工程建設項目,對沙島的林區林草植被進行了一定的恢複。主要是在以自然修複為(wei) 主的基礎上進行少部分的人為(wei) 幹預,通過補種灌木樹種和一些適合在沙區種植的草種,進行生態修複。目前的情況來看,恢複得比較好,已經達到了我們(men) 當初規劃的遠景目標。”馬文虎表示。
據馬文虎介紹,過去沙島景區內(nei) 的小湖泊受沙化影響,周邊流沙量很大,如果不及時治理,遏製沙化,沙島內(nei) 的小湖泊將永久消失,從(cong) 而影響水鳥等動物的棲息,生物多樣性減少一環後將影響整體(ti) 生態係統。
“經曆了四年的修複時間,沙島從(cong) 粒粒黃沙變成了株株綠植,放眼望去,三分之一的沙山已經被綠色覆蓋,沒有了人為(wei) 的幹擾,現在才是它本真的模樣。”仁青東(dong) 智說。
2020年,青海湖水體(ti) 麵積及水位連續15年呈遞增趨勢,水體(ti) 麵積達4588.81平方公裏,恢複至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同時,鳥類種類不斷刷新,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feng) 富度明顯提升,青海湖成為(wei) 中國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wei) 集中的繁殖地。
“作為(wei) 中國最大的內(nei) 陸鹹水湖,青海湖不僅(jin) 是維係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ti) ,也是控製西部荒漠化向東(dong) 蔓延的天然屏障,其生態地位突出,所蘊含的自然生態價(jia) 值將遠遠超過以往景區收入。”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旅遊管理處處長陳德輝說,“截至目前,投資約3220萬(wan) 元的所有旅遊設施被拆除,沙島生態恢複了原貌,島內(nei) 複綠顯現,湖水水位上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探訪青海湖鳥島關停兩年後:人去鳥來生態轉好
鳥島作為水鳥的重要繁殖地,每年約有6萬隻水鳥在青海湖鳥島繁殖,約有10萬隻水鳥遷徙停留。在青海湖繁殖的棕頭鷗、斑頭雁、鸕鶿占全球繁殖總量的60%。[詳細] -
探訪青海湖關停景區:“人退綠來”路邊即是鳥窩
隨著青海湖水位持續上升,鳥島濕地麵積更加廣闊。記者看到,雖然大部分水鳥已經遷徙,但還有成群的水鳥往南邊飛翔。它們“拖家帶口”,畫麵幸福和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