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三江源頭立起 生態文明建設新的裏程碑

發布時間:2021-10-13 14:30:00來源: 青海日報

  1

  說起三江源,你有著怎樣的想象?

  是遙遠神秘,還是聖潔蒼涼?

  這裏巍然聳立著格拉丹東(dong) 山雄奇瑰麗(li) 的冰塔林,也無聲遍布著約古宗列曲涓涓而出的泉眼,當冰鍾乳被春天叫醒,一場滴水匯成巨流的生命征程周而複始;

  這裏繁衍生息著“高原精靈”藏羚羊和古老物種野犛牛,也頑強生長著身穿“毛衣”的水母雪兔子和舉(ju) 起“酒杯”的高山龍膽,麵紗背後如萬(wan) 花筒般絢麗(li) 多彩的樂(le) 園,保存著完整動人的生命序列。

  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宣布:“中國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這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

  三江源,這片令我們(men) 深愛和自豪的故鄉(xiang) 家園,經幾寒耕暑耘,完成了中國首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是世界海拔最高、中國麵積最大的國家公園。

  全新實踐離不開思想引領。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立,是對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內(nei) 涵的生動貫徹和具體(ti) 體(ti) 現。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工作結出碩果離不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高度關(guan) 心和親(qin) 自推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念茲(zi) 在茲(zi) ,對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高度重視,為(wei) 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前所未有地指明了方向,寄予了厚望,賦予了責任,提供了機遇。

  難以忘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6年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青海代表團審議並考察青海時,作出了“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的戰略定位,在提出的“四個(ge) 紮紮實實”重大要求中明確強調了“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我們(men) 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為(wei) 青海發展確立了新坐標、描畫了新藍圖、指明了新路徑。

  2019年8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發來賀信,高屋建瓴、深中肯綮地指出:“近年來,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實行了國家公園體(ti) 製。三江源國家公園就是中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ti) 製,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係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後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chan) 。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li) 中國、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ju) 措。”字字彰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dang) 中央的重視關(guan) 懷,為(wei) 我們(men) 建好國家公園注入了不竭動力。

  開局“十四五”,啟航新征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今年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青海代表團審議並考察青海時再次對青海做出生態環境保護方麵的重大要求,對我們(men) 提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的政治囑托和“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的發展厚望,為(wei) 我們(men) 進一步做好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拉開帷幕,繼往開來。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我們(men) 從(cong) 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一新的裏程碑出發,邁向了國家公園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曆程。

  2

  時間的刻度銘記夢想的足跡。

  時間回溯,思緒回顧。2013年11月,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ti) 製”的重點改革任務,黨(dang) 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對健全國家公園保護製度作出安排,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掀起了一場曆史性變革。

  願景就是心的方向,路途需要腳步丈量。有了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chuan) 承為(wei) 目標的頂層推動,青海緊緊把握“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開始了如火如荼的地方實踐。

  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方案》,三江源成為(wei) 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複的我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

  2017年8月1日,我國首份國家公園地方性法規——《三江源國家公園條例(試行)》開始施行,以製度利器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保駕護航;

  2018年1月12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公布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有了詳細明確的計劃和進度;

  2019年8月19日,首屆國家公園論壇舉(ju) 辦,並形成弘揚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體(ti) 現鮮明時代特征和價(jia) 值引領的《西寧共識》,國家公園的中國聲音向世界傳(chuan) 播;

  2020年11月,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基礎上,三江源國家公園5個(ge) 專(zhuan) 項規劃經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同意,由青海省官方正式印發。我們(men) 不斷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規劃體(ti) 係、政策體(ti) 係、製度體(ti) 係、標準體(ti) 係、機構運行體(ti) 係、人力資源開發體(ti) 係、多元投入體(ti) 係、科技支撐體(ti) 係、監測評估考核體(ti) 係、項目體(ti) 係、生態保護體(ti) 係和宣傳(chuan) 教育體(ti) 係建設,打造了國家公園體(ti) 製建設的“青海樣板”,輸出著“青海經驗”。

  今年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hui) 審議通過了《中共青海省委關(guan) 於(yu) 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提出打造國家公園示範省新高地,率先建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使之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的重要展示窗口。我們(men) 明白,行者方致遠,奮鬥路正長。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我們(men) 在探索走出的這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青海特點的國家公園體(ti) 製創新之路上,以夢為(wei) 馬、揚鞭奮蹄,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經驗,推動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wei) 世界一流第三極國家公園。

  3

  “國家名義(yi) ”,因其珍貴;“天字號”工程,因其責任。

  三江源,是“中華水塔”“亞(ya) 洲水塔”。上善若水,世界少有三條“母親(qin) 河”同出一地,奔騰不息,覆蓋了我國66%的地區,每年向中下遊供水600多億(yi) 立方米。長江攜眾(zhong) 支流、黃河呈“幾”字形,流經數省,橫貫入海,是孕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大地血脈;瀾滄江流貫六國,出境後作為(wei) 意蘊“幸福之母”的湄公河,滋潤著肥沃的沿岸平原,連接起國家和民族友誼的紐帶。

  三江源,是亞(ya) 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重要啟動區。青藏高原隆起為(wei) “世界屋脊”,夏季引導季風帶來降雨,冬季抵擋寒流長驅直入,冷暖期帶動氣候變化,不僅(jin) 是全球氣候的被動適應者,也是亞(ya) 洲及北半球氣候的創造者。

  三江源,是“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自然資源豐(feng) 富,地形地貌複雜,自然環境類型多樣,讓三江源地區成為(wei) 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最集中、特點最顯著的地區,其中存有的孑遺物種、特有物種,使其成為(wei) 我國重要的基因庫之一。

  三江源的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具有全國乃至全球意義(yi) 的保護價(jia) 值。保護好三江源,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至關(guan) 重要,對世界生態安全舉(ju) 足輕重。

  為(wei) 子孫後代計、為(wei) 長遠發展謀,就要以“國家公園”的方式實現對三江源的永續保護、世代傳(chuan) 承,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新模式。有學者說,大尺度生態過程和生態係統保護的戰略地位高得多,所肩負的時代責任也重要得多。

  全球價(jia) 值、國家象征,國民認同度高,原真性和完整性高,三江源實至名歸。純淨無言的三江源,見證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曆史,傳(chuan) 承了我國生態保護的發展,如今肩負起為(wei)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積累經驗、為(wei) 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示範的使命。

  如此而設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是建設美麗(li) 中國的宏偉(wei) 篇章,是展現中國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中國為(wei) 全球生態安全做出貢獻的偉(wei) 大行動,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具體(ti) 體(ti) 現。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國之大者”的天下情懷,生態報國的時代責任,勉勵我們(men) 要更加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建立好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展示青海擔當、作出青海貢獻。

  4

  物有甘苦,嚐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先行先試,既有使命在肩,更有機遇優(you) 勢。試點建設以來,我們(men) 是如何擔當和把握?在這片“人間仙境”上施以怎樣的良工苦心?結出怎樣的累累果實?探索怎樣的首創經驗?標注怎樣的前景未來?

  ——2019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獲“青海省改革創新獎”,在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組織的全國10個(ge) 試點單位評估中名列前茅,得到了保爾森基金會(hui) 組織的國際獨立評估高度評價(jia) 。

  這是對我們(men) 體(ti) 製機製原創性改革的肯定。三江源國家公園以“大部門”管理體(ti) 製為(wei) 引領,一塊牌子管到底,打破了“九龍治水”局麵,解決(jue) 了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實現了自然資源資產(chan) 管理與(yu) 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兩(liang) 個(ge) 統一行使”。理順機製後,各類保護地得到優(you) 化重組,形成“一園三區”格局。並且我們(men) 填補了我國相關(guan) 立法空白,進行著法治化、規範化、標準化管理體(ti) 製改革,搭建起了符合青海實際的“四梁八柱”製度體(ti) 係。

  ——有人說,曾經踏上這片淨土,看到過瘡痍景象,在有“千湖之縣”之稱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許多湖泊被黃沙吞噬,幾近幹涸斷流,在三江源,耳聞的野生動物難覓蹤跡,雪豹成為(wei) 記憶。如今再來,千湖美景重現,好像仙鏡碎落人間,映照穹蒼水天一色;路途中隨處可見旱獺一動不動在“沉思”,藏野驢在悠閑吃草,雪豹也時不時從(cong) “深閨”出來與(yu) 人“照麵”。

  這離不開我們(men) 在生態修複上做出的努力。國家發改委生態成效階段性綜合評估報告顯示:三江源區主要保護對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修複,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提升,生態功能得以鞏固,水涵養(yang) 量逐年增長,濕地與(yu) 水體(ti) 生態係統持續恢複,草地覆蓋率、產(chan) 草量分別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多隻。三江源生態狀況呈現出總體(ti) 穩定的好態勢,進入了生態全麵好轉的新階段。

  ——文校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管護隊長,每天帶著隊員鑽進叢(cong) 林、翻越崖壁,拆掉灌木上盜獵分子的鐵絲(si) 圈,小心翼翼地拍下馬麝、白唇鹿等野生動物影像,他還曾連續14天守護觀察過繁育季的雪豹母子。雖然辛苦,但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所管護區域的野生動物種群分布調查檔案逐步建立起來。

  這樣的生態管護員,在三江源國家公園一共有1.7萬(wan) 多名,人均年增收2萬(wan) 多元。“一戶一崗”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推動牧民從(cong) 生態利用者轉變為(wei) 生態守護者,試點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更細致的保護,社區居民收入得到進一步的增長,開辟出生產(chan) 生活與(yu) 生態良性循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天地,拓展出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又一個(ge) 著力點,生態環境人人建設、人人共享的新風正在興(xing) 起。

  ——“植被、水體(ti) 等生態信息的分辨率能達到16米,至於(yu) 人類活動信息,分辨率能精確到2米。”俯瞰著三江源的遙感衛星,距離雖遠,觸碰卻近。

  這是我們(men) 用科技完成的悉心嗬護。我們(men) 建成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大數據中心和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空地一體(ti) 化”監測網絡體(ti) 係,並借助大數據、雲(yun) 計算進行多部門聯動;積極配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工作,與(yu) 中國科學院合作組建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開展了本底調查,發布了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shu) ……科技從(cong) 建園以來就是三江源的密友良伴,它了解陪伴三江源。

  ——“用眼睛來感知,用心靈來感受。”2019年,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與(yu)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開展的自然體(ti) 驗項目,拿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第一個(ge) 特許經營權。訪客通過預約,參與(yu) 自然體(ti) 驗,當地牧民通過培訓,為(wei) 其提供向導、交通和食宿服務。

  這是我們(men) 追求的社會(hui) 效益。全民共享的國家公園兼具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讓人們(men) 因熱愛而保護。為(wei) 此,我們(men) 探索構建國家公園體(ti) 製下的新型社區,推廣社區共管協議,實施聯戶經營,發展家庭牧場,開展瀾滄江大峽穀攬勝走廊、黃河探源等環境教育、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活動,鼓勵引導扶持牧民投身其中,並且廣泛吸引誌願者積極融入保護建設,建立國際合作機製廣泛開展交流,讓社會(hui) 在參與(yu) 保護中推進保護,共建共治共享美麗(li) 世界。

  試點有為(wei) ,有目共睹的突破、實實在在的成效,讓“青海模式”初步形成,改革試點達到了預期目標。孜孜以求於(yu) 製度創新、生態修複、民生改善、科技支撐、社會(hui) 參與(yu) 等等,三江源國家公園形成了一係列製度成果、實踐成果、理論成果,既為(wei) 其他國家公園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也為(wei)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實踐路徑。

  不辱使命,奮勇前行。我們(men) 篤誌將三江源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複示範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chuan) 承區,讓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機製更加健全,更具示範引領意義(yi) 。

  5

  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立,讓我們(men) 看到青海綠色發展的底色。

  因為(wei) 明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guan) 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guan) 係,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you) 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所以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是我們(men) 堅定不移的第一抉擇。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行之愈篤,知之益明。在“一優(you) 兩(liang) 高”“五個(ge) 示範省”“四種經濟形態”等戰略的推動下,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娉婷嫋娜、卓然而立的這幅圖卷中,更加宏闊又深遠的背景鋪展開去——

  碧波蕩漾、水鳥依偎的青海湖,清澈蜿蜒、蘆葦蕩漾的湟水河。“2020年全省19個(ge) 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為(wei) 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wei) 100%。”充滿自信的數字,顯示我們(men) 以生態保護為(wei) 優(you) 先的恒心和底氣;

  風車葉片追風,光伏電板追太陽。建成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建成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wei) 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連續改寫(xie) 的“綠電”世界紀錄,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實現新能源是第一發電電源的省份……我們(men) 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為(wei)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青海貢獻;

  “如今開窗望綠、推門進園、出遊有水的生活已經成為(wei) 老百姓最平凡的幸福!”話語中帶著喜悅的老西寧人張海成,見證了寧湖濕地公園、海棠公園、北川河濕地公園等一處又一處城市綠地的建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綠色不隻是我們(men) 為(wei) 高品質生活增添的顏色,更是遞進的深層獲得感。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綠色獲得感,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信念,是對 “國之大者”的心中有數,終將綻盡春蕾。

  正是在這樣的綠色底蘊中,吐露出三江源國家公園這顆閃耀明珠,而三江源國家公園標的前沿的建設過程,也帶動了青海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從(cong) 認識到實踐的深刻轉折。在新征程上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將會(hui) 繼續成為(wei) 一頁重要篇章,我們(men) 將繼續努力推動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

  6

  序曲聲落,華章始起。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她將揭開美麗(li) 中國的華彩新譜,使國家公園成為(wei) 國家形象高貴生動的代言者,激發國民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成為(wei)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舉(ju) 措,將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留下光輝一頁。

  麵向未來,新的起點。青海將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三江源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為(wei)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青海貢獻,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