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塘草原荒漠貓育兒過程首次被記錄
環保工作者在嘉塘草原意外發現荒漠貓巢穴,並首次記錄下荒漠貓的育兒(er) 過程。
10月20日,在青海玉樹州嘉塘草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鄧星羽告訴記者,2018年他們(men) 首次記錄下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荒漠貓的育兒(er) 過程,“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相關(guan) 研究。”
“我們(men) 觀測了兩(liang) 年,看到了荒漠貓從(cong) 開始繁殖、幼崽長大,到開始擴散的過程。也觀察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現象,比如它們(men) 換了兩(liang) 次巢穴,小貓會(hui) 玩耍媽媽抓來的食物鼠兔。”鄧星羽說。
荒漠貓是除大熊貓之外,中國特有的貓科動物。
罕見:嘉塘發現荒漠貓
淡藍色眼睛,灰色皮毛,尾巴上有四五個(ge) 黑色圓環,乍一看荒漠貓的長相似乎與(yu) 家貓並沒有太大區別,但它卻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鄧星羽看來,荒漠貓具有標誌性意義(yi) ,“它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另一種就是大熊貓了,在中國就這兩(liang) 種。”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達哇回憶,2018年夏天,他和同事們(men) 原本正在嘉塘各地清點藏狐數量,卻意外發現了荒漠貓的巢穴。
“過橋的時候,我們(men) 車停在那個(ge) 地方,打算用望遠鏡看藏狐。我突然發現了一個(ge) 很奇怪的動物,就立馬用照相機拍了下來。”達哇拍下了這窩貓咪,發給同事,結果讓人驚訝,巢穴裏的動物是荒漠貓,“一個(ge) 媽媽帶著兩(liang) 隻小貓”。
荒漠貓主要分布於(yu) 祁連山南麓至四川西北部的高山地區,鄧星羽表示,嘉塘並非荒漠貓的主要棲息地,它們(men) 更多出現在高山草原,以及一些有灌木叢(cong) 、針葉林的地方,“能在這裏發現它們(men) 的繁殖巢穴,確實是挺難得的。”
觀測:小貓愛與(yu) 鼠兔“玩”
發現荒漠貓巢穴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它們(men) 經常出沒的地方放了8台紅外相機,包括達哇在內(nei) 的4人開始對荒漠貓進行觀測。
工作人員發現,這窩荒漠貓由一隻母貓、一公一母兩(liang) 隻幼崽組成。和嘉塘草原上大多數的食肉動物一樣,它們(men) 主要以鼠兔為(wei) 食。工作人員還發現了一個(ge) 有趣現象:貓媽媽每次把鼠兔帶回巢穴,會(hui) 先讓小貓與(yu) 它們(men) “玩耍”。鄧星羽解釋,貓媽媽的這一行為(wei) 或許是在訓練幼崽的捕食技能。
鄧星羽介紹,在繁殖期,荒漠貓的行為(wei) 與(yu) 家貓其實挺像,“小貓活潑好動,母貓看起來比較滄桑,可能是因為(wei) 養(yang) 孩子比較辛苦。”
在達哇發現這個(ge) 小家庭的第二年,兩(liang) 隻小貓中的雌性幼崽離開了嘉塘草原,開始獨立生活。另一隻雄性幼崽成年後依然在它生長的地方停留了較長時間,“2020年一整年,我們(men) 的紅外設備都觀測到它,但在今年,我們(men) 很少看到它了,應該是擴散出去找配偶了。”鄧星羽說。
鄧星羽介紹,據近幾年觀測,可以推斷嘉塘地區有5隻荒漠貓,但目前紅外相機已無法捕捉到它們(men) 的身影。他表示,由於(yu) 數量稀少等原因,目前學界對荒漠貓的研究非常少,也無法掌握全國到底有多少荒漠貓。(封麵新聞三江源特別報道組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態向好,“高原喵星人”萌態歸來
荒漠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我國特有小型貓科動物,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荒漠貓種群分散,總體密度較低,是淺山地帶生態係統好壞的“晴雨表”。[詳細] -
罕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再次拍到五隻荒漠貓同框
繼2019年拍到世界罕見的五隻雪豹同框和六隻兔猻同框的畫麵之後,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再次拍到較為罕見的五隻荒漠貓同框的畫麵。[詳細] -
祁連山國家公園首個荒漠貓專項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獲悉,該局委托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團隊的一項調查初步確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分布著較高密度的荒漠貓種群,是現階段我國較容易目擊荒漠貓的區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