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南今年推34個項目“嗬護”黃河生態:出境水量提高逾三成
圖為(wei) 夏日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境內(nei) 的“天下黃河第一灣”。(資料圖) 楊豔敏 攝
今年以來,素有“黃河蓄水池”之稱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減畜196萬(wan) 個(ge) 羊單位,草畜平衡基本實現。天然草原產(chan) 草量和草群高度均達到十年來的峰值,濕地麵積較2004年擴大2.8倍,濕地保有量麵積達到730萬(wan) 畝(mu) ,黃河水量補給大幅增加,出境水量提高31%。
甘南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hui) 17日在蘭(lan) 州舉(ju) 行。甘南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左龍表示,甘南今年共申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項目34個(ge) ,投資逾9億(yi) 元實施了瑪曲黃河水源涵養(yang) 區和碌曲尕海、黃河首曲濕地等一批生態保護修複工程,以及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
作為(wei) 黃河流經甘肅的“第一站”,甘南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長江上遊水源涵養(yang) 與(yu) 補給區,整體(ti) 被納入國家生態主體(ti) 功能區,90%以上的國土麵積屬於(yu) 限製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被譽為(wei) “黃河蓄水池”和“中華水塔”。
圖為(wei) 夏日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境內(nei) 的“天下黃河第一灣”。(資料圖) 楊豔敏 攝
基於(yu) 此,甘南編製印發了《甘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同步建立規劃項目庫,將總投資1287億(yi) 元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liang) 大類11個(ge) 方麵78個(ge) 重點項目納入項目庫逐年推進實施。
甘南州政協副主席、州發改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王國慶介紹說,在國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源頭治理、係統治理、綜合治理,區域內(nei) 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覆蓋度逐年提高,水源涵養(yang) 能力明顯增強,甘南黃河上遊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得到進一步鞏固。
甘南是全國五大牧區和九大林區之一,也是甘肅省最大的天然林區。左龍說,甘南建立生態保護區民眾(zhong) 生態利益共享機製,將當地民眾(zhong) 就地轉化為(wei) 護草員、護林員等,生態保護質量與(yu) 群眾(zhong) 生活質量同步提高,初步構建起政府部門為(wei) 主、民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生態管護新格局。
據統計,2021年,甘南共落實森林、草原、生態扶貧等各項生態補償(chang) 資金11.2億(yi) 元,續聘選聘生態護林員逾萬(wan) 名,落實報酬補助8726萬(wan) 元。
左龍表示,今年甘南深度挖掘黃河上遊曆史、民族、生態、農(nong) 耕、遊牧等特色文化資源,積極打造鍋莊、賽馬、楹聯等係列文化品牌。全麵啟動黃河文化遺產(chan) 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普查工作。保護傳(chuan) 承51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544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點),持續推進拉卜楞寺、洮州衛城、俄界會(hui) 議舊址等文物保護項目。成立甘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積極開展對藏戲、民間諺語等民間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理、保護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甘南啟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 為“黃河首曲”再添綠
甘南州開展的“創建五無新甘南、全民共護母親河”為主題的黃河沿岸沙化區植樹治沙活動,在“黃河首曲”瑪曲縣境內展開,旨在有效遏製草原沙化、荒漠化進程,修複當地生態環境。 [詳細] -
甘肅省甘南州:保護黃河水生態 做足黃河水文章
黃河寧,天下平。一年來,甘南州強化上遊意識、勇擔上遊責任,加強黃河水源涵養,保護黃河水生態,做足黃河水文章,奮力走出一條甘南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詳細] -
黃河流域甘南段治理沙化超百萬畝 逾萬戶遊牧民定居
實施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1.45萬戶遊牧民實現定居,1670萬畝草原鼠害、135.4萬畝沙化草場和黑土灘、125平方公裏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詳細]